导读: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交通信息化论坛在北京召开,交通部科教司副司长张延华指出,交通信息化多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极大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当前,要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交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信息化推动交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

2007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交通信息化论坛在北京召开,交通部科教司副司长张延华指出,交通信息化多年发展取得的成绩,极大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当前,要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交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信息化推动交通行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张延华副司长在主旨发言中肯定了交通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强调要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交通向现代化服务业转型。他同时指出,实现交通信息化是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张延华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推动行业转型中发挥的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能力;转变增长方式,构建绿色交通;改造传统货运,发展现代物流;发展现代客运,提升服务品质;强化公共管理,完善公共服务。张延华进一步强调了信息化应用的指导思想:服务是宗旨,应用是关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主线,基础设施是支撑,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是保障。张延华说,“抓基础、整资源、促应用、出人才”是我国交通信息化近期基本思路,要抓好政策基础和网络基础,做好标准体系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公路、水路和综合类业务的信息化应用,同时,做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信息化培训以及宣传贯彻工作。

在谈到当前关注的我国正在实施的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项目示范工程时,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强调了用电子化手段打破省界限制,为百姓提供便利服务的意义。今后,开车出行将一卡走遍京津冀,一卡走遍长三角,甚至一卡走遍全国高速公路。他同时介绍说,北京作为智能交通的先行者,在奥运会期间,交通优先路线车道将达每小时60公里;5000辆奥运车辆实现实时监控;群体交通诱导覆盖率将达到80%,信息更新实现每五分钟一次。王笑京在发言中再一次强调了交通信息的公共产品性和市场化这一问题,他认为,交通服务的普遍性决定了伴随其产生的信息的公共性产品属性,基本交通信息服务的提供与维持不适于用市场的方法来解决,而应该被纳入政府的公共政策,政府部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对于我国航运信息化建设,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起帆介绍了集装箱物流与电子标签在航运中的亮点。他介绍说,在2005年年底,我国已经开展了“两港一行”试验,在上海港至烟台港航线上完全实现了集装箱运输环节的自动识别和实时信息交换。他透露,今年9月到11月,将开通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上海-重庆”的长江航线;将于今年10月到12月开展中美集装箱航线电子标签系统的应用;在中美集装箱航线成功的基础上,计划于今年年底,在“中国上海-欧洲”中欧集装箱航线上开展电子标签系统的应用。包起帆表示,欢迎国内有实力的公司和上海港合作,共同实现我国集装箱识别监控技术的发展,保证“港对港”运输的万无一失。

此外,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主任王刚对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百姓出行进行了介绍,并阐述了北京动态交通信息服务产业链的雏形。中国交通通信中心刘建阐述了交通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情况,对交通通信“三网合一,天地一体”进行了介绍。山东省交通厅科教处副处长王其峰以山东省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山东省实施的出行服务系统。


服务发展行业信息信息化服务业交通现代转型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