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09年,国内第四代 低压电器 产品即将投放市场,引起了低压电器行业的全面关注。而观察家认为,随着这代产品的出炉,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的新一轮洗牌也将开始。   原定2010年开发出炉,投向市场的国内第四代低压电器产品,投产时间挪到了2009年。

  2009年,国内第四代 低压电器 产品即将投放市场,引起了低压电器行业的全面关注。而观察家认为,随着这代产品的出炉,我国低压电器行业的新一轮洗牌也将开始。

  原定2010年开发出炉,投向市场的国内第四代低压电器产品,投产时间挪到了2009年。

  1月17日,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何瑞华教授再次接到浙江省乐清市一位电器行业朋友的电话,询问第四代低压电器产品的投放进度。乐清市因低压电器生产厂商云集而被誉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对方急迫知道这代产品的投放进程的心态,再次暗示了这代产品投产的重大意义。

  “现在是个紧要关头,行业内谁能先跨出去,承担第四代产品的开发,谁就能活下来。否则,以目前的利润水平,前景不敢想象。”何瑞华说。

  作为电力产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压电器尽管只用于交流电压1200伏以下、直流电压1500伏以下的低压电路中,但所起的通断、控制或保护等作用极为重要。据统计,电路中80%以上的电能都是通过低压电器分配使用的。

  而事实上,正因为重要,国内外低压电器市场的竞争也一直很激烈。上世纪90年代后期,恰好我国第三代低压电器产品开发完成并推广,施耐德、西门子、ABB、默勒、GE、三菱、富士等国外低压电器主要制造商就相继推出了新一代产品。产品在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产品结构和材料选用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如数字与通信技术)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这一举动无疑给中国低压电器制造市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我国新一代低压电器产品(第四代)竞争再次开始,新产品的开发必须加速。

  2004年,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开始研究我国第四代低压电器发展战略。随后,制定了第四代产品结构方案及实施计划。目前研究所正加紧对第四代低压电器产品进行研发和测试,预计今年投放市场。这些举动无疑引起了市场各方的全面关注,成为了生产厂商关注的焦点。

  “第四代产品与第三代产品有质的区别。”何瑞华说,“随着微机处理器在低压电器领域的大量应用,网络化、可通信已成为国外第四代产品的主要特征之一。此外,智能型、小型化等已经成为低压电器的发展趋势。”

  第四代产品与前三代产品的“机械式”相区别的这些特点,无疑在高筑行业壁垒,将加速老低压产品的淘汰速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断路器的智能脱扣器。资料显示,施耐德、西门子等国外厂商生产的新一代低压电器,由于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研发的智能脱扣器能够对电网中的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提高断路器的保护精度和可靠性。这些差异化的特点,将开拓大量的市场。

  何瑞华举例说,如在智能化方面,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研发的第四代低压电器产品,将做到能与国际上多种开放式先进现场总线连接,以满足低压配电与控制系统网络化需求。

  “这些都是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东西。不是能够简单复制的。”何瑞华表示,“而且,这些技术都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注定了厂商不能重复以往简单仿制他人的老路。”

 显然,随着第四代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投入,我国低压电器行业将重新洗牌。任何一个不开发可通信、网络化的产品,不研究现场总线等技术的低压电器厂商,在未来将完全失去市场竞争能力。

  ◆新闻链接

  我国低压电器发展史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我国低压电器产业的形成阶段。我国在模仿苏联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第一代统一设计的低压电器产品。第一代低压电器产品的结构尺寸大,材料消耗多,性能指标不理想,品种规格不齐全。

  1978~1990年,我国更新换代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制造了第二代产品。产品技术指标明显提高,保护特性较完善,产品体积缩小,结构上适应成套装置要求,成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低压电器的支柱产品。

  1990~2005年,我国自行开发试制了智能化的第三代产品,以DW40等产品为代表,其性能优良、工作可靠、体积小,具有电子化、智能化、组合化、模块化和多功能化,总体技术性能达到或接近国外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

  第三代产品较之第二代产品,有三个突出的特点:高性能、小型化和智能化。所谓的高性能是指控电量提高了一倍。从体积看,跟第一代产品相比又小了很多,体积大概是第一代产品的四分之一。另外,电磁技术与芯片技术得到应用。这使得低压电器开始带有智能化的功能,所以第三代产品又叫“智能电器”。


新一代电器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