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中巴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海尔主导的“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成为中国双边自贸区谈判的第一块落地试验田。海尔本身也因此迎来其海外业务的一个重大机遇 2006年11月26日,曾被视为海尔国际化标志的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迎来了更具标志性的

在中巴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海尔主导的“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成为中国双边自贸区谈判的第一块落地试验田。海尔本身也因此迎来其海外业务的一个重大机遇

2006年11月26日,曾被视为海尔国际化标志的巴基斯坦海尔工业园迎来了更具标志性的一天。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省会拉哈尔市,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巴基斯坦总理阿兹齐为海尔-鲁巴经济区揭牌。

“这对海尔和不少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和机遇。”海尔-鲁巴经济区开发公司总经理安广飞告诉《商务周刊》,2001年在这里开工建设的海尔工业园,只是实现了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生产的部分当地化。而如今的经济区则大大超越了工业园的概念,面积由过去的17万平方米拓展到1平方公里,而且还预留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海尔的角色由过去的家电生产商变成一个家电产业链平台运营商,负责经济区的建设以及相关产业的招商开发,为入区的中资企业搭建巴基斯坦及周边南亚市场的跨国通道。

根据海尔的合作伙伴鲁巴集团总经理沙菲舍尔的介绍,整个经济区总投资约2.5亿美元,包括大家电、小家电、配套产业、原材料、成品物流、服务中心、研发中心、生活区等几大区域,预计到2010年实现产销量1000多万台。

“经济区将发挥海尔名牌企业跨国经营的资源优势(3254.501,44.16,1.38%),响应国家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在巴建设一个以家电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主体的经济区,并逐步拓展有优势的其他制造业。该经济区将以产业配套为标准,积聚强大的供应链配套产业集群,依靠全方位的优质高效服务,吸引一大批中国名牌家电企业入区办厂,形成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名牌家电产业集群,在巴基斯坦创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品牌群。”安广飞介绍,海尔-鲁巴经济区将根据入区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向入区企业提供包括基础设施、物业管理、项目管理、咨询服务、市场开发与服务、法律保护等可供选择的“菜单式服务套餐”,以供入区企业自主选择。

“拉合尔作为旁遮普省的首都,长期以来都是巴基斯坦文化、教育以及商贸的中心。几个世纪以来,来自中亚、中国以及其他地方的商队们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来到拉合尔。我非常同意胡锦涛主席说的话,即海尔-鲁巴经济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巴经济合作正在向更广更深的领域迈进。”参加揭牌仪式的旁遮普省省督马克布尔对《商务周刊》说。

自由贸易协定与海尔

胡锦涛此次巴基斯坦之行被巴基斯坦视为“10年来最重要的访问”。除了参加海尔-鲁巴经济区的揭牌仪式,胡锦涛更见证了两国经贸关系的重大转折。

参加揭牌仪式的前两天,2006年11月24日,在胡锦涛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和巴基斯坦商业部长胡马云·阿赫塔尔·汉在伊斯兰堡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巴双边经贸合作五年行动计划》。在随后两国共同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自贸协定》、《五年计划》和海尔-鲁巴经济区被列为此次访问最主要的3个成果。

中巴自贸协定谈判由温家宝与巴总理阿齐兹于2005年4月5日共同宣布启动。此后,中巴双方就市场准入、原产地规则、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贸易救济、投资、争端解决等问题等进行了6轮磋商,并最终达成一致。

根据该《自贸协定》,中巴两国将分两个阶段对全部货物产品实施降税,目标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在照顾双方各自关注的基础上,使各自零关税产品占税号和贸易量的比例均达到90%。

除了货物贸易自由化外,《协定》就投资促进与保护、投资待遇、征收、损害补偿以及投资争端解决等事项作出了规定,将继续促进双向投资。协定还就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等作出了详细的规定

“五年计划”则是一个更具体的投资合作计划,计划中罗列出工程、港口、战略资源、农业等几十个巴方鼓励投资的行业,其中家电排在第一位。据称,国内的一些大型企业华为、中兴、轻骑等都会进入巴基斯坦。

“更引人关注的是‘五年计划’是一个系列,据了解还会有第二、第三个‘五年计划’。”第一时间了解“五年计划”的安广飞告诉《商务周刊》。

两天之内的两个双边重大经济贸易协定和一个落地的自由贸易合作经济区,让中巴经济关系上升到与“战略关系”相符的地位,并得到了更有力的促进。安广飞认为,海尔-鲁巴经济区本身就受益于这种日渐活跃的双边经济关系。

“自贸协定对进出口非常有利,从国内采购的很多原材料关税有了大幅下调。”但相对关税的调整,安广飞认为双边投资合作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更大。

巴基斯坦工业体系薄弱,当地家电企业不少产品是从国外一些小工厂进口散装件进行组装。以国内的家电制造业水平衡量,巴基斯坦的家电制造业虽然发展时间较长,但仅相当于中国1980年代中期的水平。因此海尔虽然在巴基斯坦设厂,但大量原材料和相关配套零件都需要从国内进口。

“甚至包装用的泡沫我们一度都无法在当地找到合适的供应商,这大大影响了市场反应时间,也提高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达不到原产地生产比例,无法获得原产地标示。”安广飞说,海尔如果要在巴基斯坦长期发展,产业配套问题必须解决。

随着自贸协定谈判向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深入,以及相关配套的双边经济协定签署,海尔在巴基斯坦的这一难题迎来了机遇。

在两大协定签署之前的2005年,中巴还签署有《中巴制造业合作备忘录》。《备忘录》明确指出,为加强双方制造业领域的合作,“中方将通过提供信贷、保险、外汇等方面的支持,加大投资便利化,鼓励中国企业到巴开展制造业领域的投资”;“巴方将给予中方企业不低于任何其他企业所享受的待遇,并将在投资、税收、进出口、人员出入境、工作许可、人员雇佣、人员及财产安全等方面,在特定的经济区提供一套更加优惠的政策和便利”。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方面也主动向海尔“示好”。安广飞回忆,早在2004年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受邀访问巴基斯坦时,巴总理阿齐兹就提出,希望海尔能帮巴基斯坦建立家电行业的标准和认证体系以及国家实验室,为3G时代的到来作准备。阿齐兹主动希望海尔能够在巴基斯坦带动一个完整家电产业链。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是巴基斯坦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安广飞介绍,自进入21世纪以来,巴基斯坦政府把发展经济重新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推行经济改革和经济自由化、私有化政策,并越来越重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巴国内几乎所有领域,尤其是制造业、水电、交通、通讯、农业和社会服务领域,都向国内外投资者开放,外国投资者享有国民待遇。

“实际上,巴基斯坦对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的现状是不满意的,也希望中国政府加强对中国企业投资的引导力度。”安广飞介绍,“虽然中巴两国从战略上高度协同,但两国贸易长期处于逆差,中巴两国都有意改变这一局面。”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一个政策让这个机会进一步变成了现实。商务部自2005年起开始启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计划,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经济区,实现中国企业的海外集群优势,并在3-5年内把一些成熟的制造业基地向海外转移。商务部官员表示,希望这一举措缓解日益明显的贸易摩擦问题。

为此,商务部在去年7月份开始将这一政策下发各省,随后根据各省的项目申报,通过招投标最终选出海尔、中国有色金属集团等8家企业,率先在国外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区。政府将提供最少2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支持。

从南亚走向世界

在多方的共同作用下,海尔-鲁巴经济区水到渠成。在筹办经济区过程中,安广飞明显感觉到巴基斯坦对中巴双边贸易、投资方面的积极变化。

“前几年,对于招商引资,巴基斯坦的政府官员更多是停留在口头上,这两年明显加快了步伐。”海尔在进入巴基斯坦初期,虽然也享有与当地企业相同的国民待遇,但更多的是通过“非官方”渠道实现的。

安广飞介绍,由于中巴两国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两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的一致立场以及中国在巴基斯坦援建的一些大项目,巴基斯坦百姓对中国人的印象非常好,“说句玩笑话,在巴基斯坦开车违章了,交警发现你是中国人,就可能主动给你放行”。正是基于这种下至普通百姓上到国家元首对中国的好感,以海尔为代表的大部分中国企业都享有巴国的国民待遇。“这种优惠政策虽然都存在,但却需要沟通,而不是有章可循。”安广飞说,另外一个问题是,由于优惠政策没有明文规范,不可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巴方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更加主动的优惠政策。

但这一切在筹建经济区时开始转变。安广飞介绍,巴方专门对口经济区成立了一个对华招商小组,负责各种优惠政策协商和政府资源的协调。招商小组成员包括巴国计委、商务部以及包括海尔合作伙伴R集团总经理在内的企业代表。小组组长阿齐兹曾任巴基斯坦驻上海总领事,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

安广飞他们参照国内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给巴方的招商小组列了一个清单。“核心包括税费、进出口关税减免。”安广飞还仿照国内流行的行政“一条龙”服务,建议巴方也在经济区内简化行政审批手续。

很快,巴方也开出了他们的初步意向清单:机械设备、电子原料,建设设备、生产线一律取消关税,进区企业5年内免所得税(正常为37%),5年期满后再投资可再免3年。

“一条龙服务”建议也得到了正面回应。巴答应海关、审批、检验检疫、税收等政府部门将在开发区内设办事处,实行一条龙的服务。作为政府的配套,巴政府还考虑在经济区周边建设电厂和高速铁路,所有水电、天然气等能源消耗都进行不同程度的费用优惠。巴政府还主动提出要在经济区建立员工培训中心,培训人员给予补贴。其他未达成一致的政策,巴方也答应一并列入未来考虑计划之内。

“各种优惠政策基本上都拿到桌面上来进行细化的沟通,有些甚至是巴方主动提出,巴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高效也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在中巴双方政府的支持下,安广飞对经济区的未来充满期望,“我们都希望经济区能够实现家电产业的集群效应。经济区要建立涵盖整个家电行业的生产链,海尔的角色是一个平台运营商。”他介绍,经济区最终要有40-45家中资企业进入,现在已经有10多家中国的家电企业进入或准备进入。

根据海尔的预测,预计到2010年,巴基斯坦家电市场总容量将突破2200万台,市场17亿美元以上。按40%—70%的市场份额估算,同时考虑对周边市场的辐射能力,中国名牌家电企业在巴市场发展空间至少在1300万台以上。

一个更积极的预期是,随着家电产业链在巴的逐步完善,海尔过去连包装泡沫都要从国内进口的情况将不复存在,而中巴自贸协定和相关双边协定的落实,也让海尔产品拥有更多的巴基斯坦原产地标示。巴基斯坦东临印度,西接伊朗,南濒阿拉伯海,构成了对南亚、西亚以及海湾等周边市场较强的辐射能力,对欧洲的辐射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对海尔这类家电企业来说意味深远。

“在拉合尔建立经济区,将为两国的企业合作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它将成为中国产品在巴基斯坦的制造中心。”不久前,旁遮普省省督马克布尔访华为经济区招商,谈到经济区的未来时他信心十足:“中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尤其是电器产品,将从这里走向其他更多的国际市场。”


斯坦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