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2003年非典经历短暂辉煌之后,茯苓一跌就是两三年的低迷,05—06两年一直在7-8元(丁)之间徘徊。两年间,悄悄地消化了影响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是茯苓两年低价,消化因2003年涨价扩种增加的库存; 二是茯苓连续两年低价,大幅调减

在2003年非典经历短暂辉煌之后,茯苓一跌就是两三年的低迷,05—06两年一直在7-8元(丁)之间徘徊。两年间,悄悄地消化了影响后市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是茯苓两年低价,消化因2003年涨价扩种增加的库存;

二是茯苓连续两年低价,大幅调减安徽大别山、湖南靖州产区的培植面积;

三是转化储存在安徽、湖南及各次产区的松木等生产用的原料。

正是以上原因,在预视各个利好因素将逐步出现情况下,产地、市场商家锁门惜售,推动价格上涨,由8—8.5元上涨至10.5—11元(丁)。

随着安徽大别山产区种植季节的到来,茯苓价格步上一台阶后行情渐渐平静下来。

那么,茯苓后市价格能否再次上涨呢?
通过近期调查分析认为:
一是茯苓连续两年低价,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去年冬季备料的重要时间,农民无积极性,茯苓菌种繁育用的松木存量甚少,80%以上农户无松木的储备,而现在采伐,树木已皮厚叶绿,树干的浆料减少,用来培育产出的茯苓产量大幅下降。还有现在伐木还需时间晾晒干,夏季来临降雨增多,树木晒干需要两个月时间,在培植季节到来情况已来不及。

二是近两年经济快速发展,工值上涨,打工收入与2003年、2004年相比增长100%和50—60%。农民外出或在本地矿山、筑路等打工一个月收入在1300-2500元之间,是种植茯苓一年收入几倍,春季多数青、中壮劳力已外出,他们不会放弃外面高收入去取种地的微薄收入,剩余的老弱病残对茯苓的培植有心而无力。

三是国家加大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投入力度。
(一)是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农民收入渠道增多。以前,山区的农民靠采挖山里的野生药材和培植茯苓得到微薄收入,而现在利用山区绿色无污染的优良环境,发展绿色产业,发展香菇等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利用道路改善的时机,跑运输,修路等也可增加收入,农民对茯苓的涨价没有了往日的热情;

(二 )是为了减少山区水流失,维护生态平衡,国家从前三四年的单一行政性强制性禁伐转变成近两年的补贴,共同育林的封山政策,致使在茯苓涨价之后农民不能大批量伐木。同时木材价格上涨,农民卖掉可以得到现实的收入,不会培植茯苓等待未来转化来的收入。

所以,从以上几方面看,涨价之后对生产恢复产生影响很小,估计安徽大别山产区的培植面积会在2006年减少的基础上再减。


培植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