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前,记者访问了刚从杭州参加浙江水泥可持续发展专家咨询会归来的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请他就2009年长三角地区水泥行业走势作一个大概的判断和预估。 记者: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长三角地区水泥市场有何特点?
日前,记者访问了刚从杭州参加浙江水泥可持续发展专家咨询会归来的中国水泥协会副会长、上海水泥协会会长诸葛培智,请他就2009年长三角地区水泥行业走势作一个大概的判断和预估。
记者: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长三角地区水泥市场有何特点?
诸葛:东部水泥市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水泥市场去年第四季度出现旺季价格同比下降的特点,年底前抢工程进度,水泥销售不错,但价格却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008年,我国水泥行业从两位数增长迅速下滑到一位数增长,除西部地区外,第四季度销售旺季价格却不旺,特别是华东地区水泥价格开始大幅下跌,从水泥上市公司及行业协会反映的情况看,此次水泥需求下滑主要是受房地产开工不足的影响。这也印证了业内专家的观点,即中国水泥从2008年起,将从高速增长期进入低速增长期,这也是自2001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而上海水泥市场则进入了负增长。
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水泥行业已属于低利润行业。水泥制造业合理的平均利润率应该在10%左右,但中国水泥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1993年接近13%,此后一路下滑到1997年的负值,出现全行业亏损。1999年后,水泥行业虽然走出了困境,但利润率一直在较低位徘徊,成为一个低利润行业。
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国家重点开发政策的引导和灾后重建对水泥需求的增长,销售利润率处于同行业较高水平。但东部地区水泥供过于求,销售利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没有能源上涨造成水泥价格上涨的支撑,利润率有进一步降低的趋势。
虽然水泥增速逐年下降,但大型企业却有较大增长。2008年1~8月,全国水泥熟料产量6.39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9%;水泥产量8.84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3%。但同期,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增长仍保持13.2%的较快水平,国内大型水泥集团水泥熟料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0.7%,水泥产量增长12.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行业资产重组、提高集中度的结构调整取得成效,水泥工业进入平稳健康发展轨道。
记者:您能否简要介绍一下上海水泥行业2008年的情况。
诸葛:2008年上海水泥行业有四大特点:出现拐点趋势、价格先扬后抑、散装形势较好、节能减排领先。
2008年,上海水泥市场销售明显下降。1~10月,上海水泥市场累计销售水泥1881.42万吨,与去年同期2069.32万吨相比,下降了9.1%。
2008年全年消费量为2390万吨,同比下降6.65%。在2005~2007年连续3年超过2500万吨的情况下,2008年下滑到2500万吨以下,上海水泥提前出现拐点趋势。
水泥销量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上海固定资产增幅下降。水泥销量下降的第二个原因是上海固定资产投资与水泥比例下降。2008年1~11月,上海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仅6.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负增长;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1262亿元,增长4.7%;以世博会和轨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大于15%,是主要拉动水泥消费的力量。
上海每万元固定资产用水泥吨位的比例,从2006年每万元固定资产用水泥将近1吨到2007年下降到仅0.5吨的趋势可以看出,上海固定资产投资中引进设备和技术的比例逐渐提高,而2008年由于世博会及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水泥用量的增长,每万元固定资产用水泥又回升到0.6吨以上,但在全国仍然处于低位水平。
2008年上海市场水泥价格为一季度跌、二季度平、三季度涨、四季度跌的走势。一季度处于淡季,又逢雪灾,价格处于300元/吨以下的低谷,二季度回涨到300元/吨左右波动,6月份起,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支撑水泥价格大涨到接近400元/吨,但从10月份起,受江苏价格下跌的影响,价格下降到350元/吨左右。11月、12月价格跌近300元/吨。
2009年年初,在海螺的带动下,长三角水泥价格进一步跳水,跌破300元/吨,开门形势不妙。
对上海散装水泥的发展状况,诸葛会长用“形势喜人”四个字进行了概括。他说,上海水泥散装生产率高居95%,一直在我国及华东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上海在水泥散装使用率上,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十五”期末,水泥散装使用率从43.64%提高到70.2%,增长26.56个百分点。“十五”期间,上海共使用散装水泥超过6355万吨,折合综合效益31.8亿元。2008年,已提前达到“十一五”完成水泥散装使用率80%的目标,为把上海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保型城市做出了贡献。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上海水泥行业的科技进步、节能减排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2007年,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浙江等华东各省市完成了国家节能减排任务,上海、江苏、山东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任务。其中,上海万元GDP能耗降低4.66%,降幅列全国第三,达到超额完成等级。
上海水泥行业2007年能耗总量同比降低8%,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东部地区结合地域特点,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将节能减排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上海水泥行业新的结构调整从2009年起,将从1000万吨/年逐渐下降到600万~700万吨/年,减产300万~400万吨。保留的水泥企业将加大处理城市废弃物的力度;加大发展中转配置水泥力度;加大发展商品砂浆力度(上海市政府限期在2008年2月起,全部工程强制使用商品砂浆);发展高效率的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等节能减排新举措。上海建材集团与上海联合水泥有限公司将在外高桥地区建设日产5000吨以处理该地区脱硫石膏、粉煤灰、污泥、生活垃圾等废弃物为主的回转窑,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水泥企业处理城市废弃物的样板工厂。
上海水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效果,预计在华东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也将逐步显现。
记者:您认为长三角地区水泥行业2009年主要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诸葛:我认为应重点面对3个问题:一是解决供大于求的问题。长三角地区水泥年产能约在3亿吨以上,但销售额仅为2.5亿吨左右。要研究和落实淘汰日产1500吨以下小型新型干法窑及60万吨以下水泥粉磨厂的工作。“十一五”期间不投资任何水泥生产线;二是中国水泥协会、地方水泥协会与水泥大企业要共同研究长三角地区水泥行业的行业自律、节能保价的措施;三是资产联合重组的重点从扩大规模向提高运营质量转化,把大企业做强。2009年这3点做好了,长三角地区水泥行业的质量才会有本质上的变化。
记者:最近国务院和温家宝总理对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十分关心,您认为这对长三角地区的水泥行业发展将带来什么机遇?
诸葛:长三角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占11%,GDP占22.5%,财政收入占31.5%,吸引外资占35%以上。
最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长三角地区将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中央提出的“长三角地区2012年率先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比全国提前8年。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地区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一体化发展和促进和谐发展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长三角地区水泥行业已经走向成熟阶段,其具体标志有3个:第一,率先完成了新型干法水泥为主的产业结构改造:浙江、上海的新型干法水泥比例已经达到100%;正在利用科技创新,向节能减排等新的结构改造纵深发展,如利用水泥窑发展高效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利用水泥窑处理城市废弃物技术等。第二,资产联合重组力度在全国领先:从在长三角地区上千家水泥企业争夺市场,发展到海螺、南方、金峰、红狮等千万吨以上规模的大型企业在不断提高企业集中度,提高了市场的话语权。第三,在行业自律、节能保价方面创造了很多新经验,为提高行业效益做出很多贡献。
最近,温家宝总理在浙江、上海考察时提出:坚定信心,自强自立,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必须促进大型企业健康发展,要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合理利用资源,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支持企业调整结构,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温总理的要求针对性很强,内容很具体,正是长三角地区水泥行业在新的一年中的工作重点。
记者:您能否对2009年长三角水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
诸葛:我的判断一是华东沿海地区将率先出现低速增长甚至低速回落;华东沿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水泥产销地区,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先行地区。在经历了调整的阵痛后,现正走向成熟的市场。
二是长三角地区水泥严重供过于求,将比全国提前出现需求拐点,经济效益处于国内落后局面;世界金融危机对长三角地区水泥产业带来雪上加霜的艰难局面;各级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将缓解水泥下滑局势,效果也将拖到2009年三季度才能显现。
三是长三角地区新型干法水泥严重供过于求,不要再投资任何水泥新产能,而是要加快落后产能及小型新型干法产能的退出;要加快企业集中度的重组兼并与管理整合;要依靠技术进步,处理废弃物,苦练内功,降低成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一定会给水泥行业带来新的机遇。
水泥长三角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