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成都鞋企的典型在于,它是中国OEM制造业的缩影。有行业内影响力,却无全国知名、国际知名的品牌。被迫出口转内销之际,国内品牌、渠道一穷二白。 “人总是要穿鞋的,总不能光着脚抗击金融危机啊!”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导师赵国良的话赢得

成都鞋企的典型在于,它是中国OEM制造业的缩影。有行业内影响力,却无全国知名、国际知名的品牌。被迫出口转内销之际,国内品牌、渠道一穷二白。

“人总是要穿鞋的,总不能光着脚抗击金融危机啊!”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导师赵国良的话赢得了众多制鞋企业的掌声。

高度依赖出口的成都女鞋从海外归来,欲走内销道路之时正经受着资金链条、品牌培育、终端建设等多方面问题的煎熬,许多企业不得不“一个人在战斗”。

“政府用信用担保,只要符合条件的企业就可以在银行拿到贷款。”成都市经委副主任雷鸣惊表示。政府将出台财政补贴等多项拯救计划。

短腿危机的生死劫

金融危机的到来,似乎让欧美国家人民一夜之间不穿中国鞋了。广东鞋业2008年上半年出口鞋类产品16.3亿双,较上年同期下降15.8%;福建晋江90%的鞋企融资出现困难。

同样,主要通过OEM贴牌生产的中国女鞋之都也面临严峻生存考验。这个从1997年的小作坊群发展到现在的“一都两园”——成都市武侯区“女鞋之都”鞋业工业园和崇州、金堂两个生产园,1700余家鞋企生产的女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但大多是为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做贴牌生产。

目前,除了“美丽点”、“艾民儿”、“卡美多”等10多个品牌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但全国知名、国际知名的却几乎没有,成都人在本地都买不到成都鞋。这使得成都鞋业在出口受滞,无法像温州和广州鞋业中的康奈、红蜻蜓、百丽等强势品牌那样,迅速转战国内消费市场。

“这种长期以来高度依赖出口的模式,丧失了市场的定价权和产业链条竞争的优势。”对出口受阻有着切肤之痛的成都美丽点鞋业副总周乐成认为,成都鞋业只在产业链的生产环节能够赚到10%的利润,但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等占80%利润的环节完全缺失,长期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低端,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规模越大,压力越大。

与此同时,在崇州市鞋业工业园区,许多刚刚建好厂房的企业,由于无法融资和订单减少,导致许多厂房空置起来。“由于没有订单,也没有国土证和优质资产,无法在银行抵押贷款,一些银行甚至将鞋业视为高危行业,融资渠道几乎闭塞。”多家企业代表如是抱怨。

“虽然我们在2006年就提出产业升级,但这种短腿走路的局面无法短期内无法改变。”周乐成表示,这是无法避免的一场生死劫。

海外归来重走“长征路”

对于成都鞋业来说,实现华丽转身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

成都依百兰鞋业总经理赵德国细数了重走“长征路”的艰巨:一、品牌的培养需要长时间和资金的投入,而当前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生存的问题;二、产品没有技术含量,设计抄袭严重;三、成都造没有形成区域品牌,和温州造、广州造无法相比;四、成都至今还没有一个专业的鞋业批发市场,配套跟不上。

在这样的前提下,成都的个别鞋企只能走“一个人的长征”。美丽点鞋业在2009年一季度的订单才几千双,同比2008年数万双的订单量锐减90%。为此该企业2009年将拿出4000万元铺“退路”:全力开拓国内市场。

根据四川省商业连锁协会公布的《成都造在零售终端市场调研报告》显示,针对成都多家百货和超市调查发现,成都商场采购本地鞋类产品的比重仅为9%,虽然成都市政府之前要求商场都要设立成都鞋的销售终端。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成都武侯区女鞋之都开始着手打造成都鞋直销城。鞋都总经理黄富豪介绍,下一步将引进社会资本,模仿ITAT国际服装卖场的模式,在各线城市建设200平方米左右的中小型卖场,作为成都鞋的集中专柜,并对股权进行创新。

“单靠我们一家之力显然是不够的。”作为“女鞋之都”的管理方,黄富豪表示,现在鞋都的企业都已经认识到品牌建设和内销渠道的重要性,但这显然是在短期内和单靠几家公司是无法走出的生存困境。

“紧急”拯救行动

“我最近参加了省市政府举办的五个会议,都是紧急级别的。”赵国良表示,省市在鞋业工业方面正在加紧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推进行业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为此,成都市首先着手解决鞋企的融资问题。雷鸣惊主任介绍,在企业有市场、有订单、有效益的前提下,缺少流动资金,在订单 项目 担保公司的模式下,可以为企业尽快实现融资。

同时为了拓宽鞋企的流通渠道,成都市商务局表示,一方面鼓励企业在大型卖场设立专柜,发展连锁加盟,另一方面考虑利用家电下乡和千村万店工程,借现有渠道进行推广,政府将对此进行专项财政补贴。


女鞋无法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