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位于上海市莘庄科技发展园区内,占地面积 905平方米,建筑面积199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面为斜屋面结构。 南面2层、北面3层。 基本理念与技术目标 生态建筑是

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位于上海市莘庄科技发展园区内,占地面积

905平方米,建筑面积199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面为斜屋面结构。

南面2层、北面3层。

基本理念与技术目标

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降低资源和能

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或生活环境,

最终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因此,真正意义的生态建筑应该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以人为

本型的建筑,是充分体现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高度和谐统一的建筑。

围绕生态建筑“节约资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该示范楼的总体技

术目标是:综合能耗为同类建筑的25%%;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再生资源利用率

达到6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健康、舒适指标。为实现该目标,示范楼采用了四种外墙外保温体系

、遮阳系统、断热铝合金双玻中空LOW-E窗、自然通风系统、热湿独立控制的新型空调系统、太阳

能空调和地板采暖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雨污水回用技术、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智能调控

系统、绿化配置技术等众多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建筑一体化匹配设计和应用,形成了自然通风、

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源回用、生态绿化、舒适环

境等十大技术特点。

生态示范楼技术集成体系

自然通风设计策略及气流组织模拟技术

通过室外气流组织的模拟计算及建筑物外形的风洞实验,对不同风向和风压下建筑各部分的自

然通风效果进行分析,改进和优化建筑外形及房间功能。同时利用面积达15平方米的屋顶排风道代

替排风烟囱,保证良好的自然通风效果。最后在排风道内设置7组翅片管式换热器,在过渡季节,

利用太阳能热水加热排风道内的空气,产生热压,提供自然通风所必需的动力,强化自然通风,从

而减少夏季空调运行时间、降低空调能耗。

复合型墙体及屋面保温体系

东西向复合外墙构造体系,以混凝土空心小砌块或砂加气砌块为主墙体,90混凝土空心小砌块

为外挂墙,中间填充发泡尿素、聚氨酯等高效保温层,构成一种隔热保温性能优异的新型复合外墙

构造体系。示范楼的绿化平屋面采用倒置式保温体系,其中保温层采用耐植物根系腐蚀的XPS板和

泡沫玻璃板置于屋面防水层之上,再利用屋面绿化技术,形成一种冬季保温、夏季隔热又可增加绿

化面积的复合型屋面。

节能门窗、遮阳技术、天然采光技术

外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双玻中空LOW-E窗,天窗采用三玻安全LOW-E玻璃,表层玻璃具有自清洁

功能;南向局部外窗采用充氩气中空LOW-E玻璃和阳光控制膜,提高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根据生

态办公示范楼的建筑形式与日照规律,采用户外电动遮阳百叶、水平、垂直铝合金遮阳百叶、电动

天顶篷遮阳、曲臂式电动遮阳篷等多种遮阳形式,以提高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天然采光模拟

技术优化中庭天窗、外墙门窗等采光及遮阳设计,冬季可透射太阳光,夏季通过有效遮阳避免太阳

直射。白天室内纯自然采光区域面积达到80%、临界照度100lx,在营造舒适视觉工作环境的同时降

低照明能耗30%。

高效、环保、健康新型空调系统

通过避免使用有凝结水的盘管,解决目前空调系统中存在的霉菌滋生问题。通过除湿机内盐溶

液的喷洒除去空气中的尘埃、细菌、霉菌及其他有害物。由于空调系统使用了热泵的冷、热量,并

且排风采用全热回收等技术,可以使空调能耗大大降低。同时,系统通过使用绿色环保制冷工质(

溴化锂溶液等),降低了氟利昂制冷剂的使用,减少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再生能源利用建筑一体化

太阳能光热技术。示范楼设计了斜屋面放置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和多晶硅太阳能光电板(5kw)

,实现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利用与建筑一体化。夏季利用太阳能负担一层面积为265平方米的生态

建筑展示厅的显热冷负荷以及潜热冷负荷(15千瓦);冬季利用太阳能地板采暖系统负担一层生态

建筑展示厅以及二层大空间办公室的热负荷。太阳能光电技术。在斜屋顶下部选用光电转换效率≥

14%的高效率多晶硅太阳能光电板,建立5kw光伏电站并与电网并网。

绿色建材

生态示范楼中采用大量绿色工程材料,如再生骨料混凝土空心砌块;再生混凝土、再生骨料、

粉煤灰。装饰装修材料100%采用环保低毒产品,旧木材回收用于建筑装饰;并采用防霉、抗菌、吸

声等环保功能材料。选用速生木材加工制成的科技木,既完全保留了木材隔热、绝缘、调温、调湿

等所有的自然属性,又避免了天然木材的自然缺陷。

智能控制

以数据采集、通信、计算、控制等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成套先进的智能集成控制系统,包括

室内环境综合调控系统及软件,照明及空调节能监控系统,安全保障及办公设备控制系统的集成平

台和应用软件等,实现大型遮阳百页的转动控制,空调等设备的节能监控,照明采光监控,室内空

气质量、温湿度、个性化通风,噪声等室内环境的动态调节,确保生态建筑运行的节能、舒适和高

效。

水资源回用

雨污水处理回用。生态示范楼雨污水的处理水量为20立方米每天,污水源为生态示范楼全部建

筑污水、部分幕墙检测中心的实验冲墙污水及雨水。该系统设有雨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等三个子

系统。雨污水收集后经生化处理并由过滤消毒后的出水达到中水回用标准,用于绿化、景观用水、

冲厕所和清洁道路等。景观水生态保持和修复技术。应用生态工程技术和方法,从整体景观设计、

水质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持入手,进行城市及小区景观水域水质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持,建立和维持城

市及小区景观水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建立了景观型植物根区潜流水质循环再生系统,以及整合

于水景高密度水生植物沟水质循环再生系统。

生态绿化

生态示范楼在平屋顶屋面上设计了8处屋顶花园和一个室内中庭绿化,共计400多平方米。屋顶

绿化层包括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排水层、过滤层、栽培基质层、植物层。植物配置选用小乔木、

灌木、花草等62种植物,构成层次丰富、四季变化的景观,使人感到亲切、自然。通过立体绿化,

改善住宅的室内气温,形成生物气候缓冲带,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有效保护屋顶、延长建筑物寿

命、减缓风速和调节风向等作用。


建筑遮阳自然诠释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