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生意社12月12日讯 如果对一年多来市场上的产品排一个涨跌榜,那么,生产化肥所需的“硫磺”可能既是涨价之王,同时也是跌价之王了。   从2007年初到今年8月,硫磺价格火箭式飙升十倍;但8月起,硫磺价格又直线下落,目前已跌回到原点。   在

  生意社12月12日讯 如果对一年多来市场上的产品排一个涨跌榜,那么,生产化肥所需的“硫磺”可能既是涨价之王,同时也是跌价之王了。

  从2007年初到今年8月,硫磺价格火箭式飙升十倍;但8月起,硫磺价格又直线下落,目前已跌回到原点。

  在硫磺价格这样“过山车”般的大起大落中,众多国内化肥企业饱受其害。比如,厦门的化肥企业就不得不“割肉求生存”。

  高价买原料低价卖产品

  “在11月,我们已经大幅度下调产品价格。”厦门厦化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金龙说,这是公司应对如今硫磺暴跌的一种断然举措。

  作为福建省内最大的硫酸、磷肥、复混肥生产基地,创建于1964年的厦门化肥厂,其主要产品是硫酸、普钙(普通过磷酸钙)等。这些主营产品的原材料之一正是硫磺。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硫酸20万吨、磷肥30万吨的生产规模。产品不仅供应厦门市场,而且遍销福建各地和广东东部地区。

  但一年多来,该公司两条生产线一直闲置其一,原因是受累于硫磺的供应不足以及价格暴涨暴跌。

  方金龙介绍,硫磺暴涨期是从2007年初到今年8月,价格从每吨约80美元上涨到约800美元;但此后价格一泻千里,如今重新回到暴涨前的价格。

  “硫磺暴涨时,化肥价格上涨的幅度相比小得多,我们的生产其实无利可图。”该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清博解释,而现在硫磺暴跌了,化肥价格则跌得更厉害了,所以现在企业同样面临亏损的风险。

  方金龙说,现在国内许多化肥企业都陷入了“高价购买原材料但产品积压”的困境,而需求转淡更是雪上加霜,所以面对这种形势,率先主动地“割肉求存”是一种选择,否则,一旦到被动割肉,则市场可能被他人抢占。

  方金龙介绍,在产品价格主动下调约40%促销后,目前公司积压库存基本消化完毕,而这回笼资金,又可以采购低价格的原材料弥补亏损。

  化肥企业损失惨重

  硫磺暴涨暴跌,方金龙说,国内化肥企业因此亏损总额已逾150亿元。

  他介绍,2007年初硫磺开始暴涨,原因是供不应求与炒作的双重合力。而供不应求则体现为一是国内需求拉动;二是国际市场对化肥需求激增。

  “这两年来,国内化肥工业发展迅猛。”方金龙说,尤其是磷胺和硫磺制酸工业发展迅猛,从而对硫酸需求增大。而国际上,由于原油价格一路高涨,导致生物汽油看好,与此同时国际农产品价格大涨,推动了全球农业发展,而这又使得国际市场对化肥尤其是磷酸一胺的需求劲增,“最终都体现为对硫磺需求暴增”。

  方金龙介绍,今年上半年,国际化肥价格大涨导致化肥出口大增,国内化肥供应紧张且价格暴涨,而国家为保护国内农民利益、农业安全,加强对化肥出口限制。“出口关税从20%,一连提了几次,提到35%还是无效,于是在6月国家一口气加征特别关税100%。”方金龙说,135%的出口关税,最终堵塞了化肥出口通道,而这又造成产品积压,企业只好减产、限产。

  另一方面,随着7月之后原油价格大跌,国际化肥价格也开始暴跌。

  高位采购、产品积压再加上市价大跌,“化肥企业普遍亏损、化肥行业形势严峻。”方金龙说,这最终也使得硫磺价格暴跌。

  扭亏为盈路在何方?

  化肥企业扭亏为盈的出路在何方?

  对此,方金龙冀望“国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他说,只有农业生产扩大了,现在国内化肥企业的积压产品,才能加快被消化。

  不久前,国家宣布提高粮食等农产品收购保护价,这正传递出鼓励粮食生产的信号。

  但对此,方金龙表示,政策效果有滞后性,目前国内化肥企业积压的产品还很多,化肥价格行情也许仍回暖不大,亏损的阴影仍压在化肥企业头上。

  “目前粮食价格还是偏低,而化肥市场竞争又激烈,农民购肥积极性不高,加上市场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企业压力非常大。”方金龙说。


化肥金龙暴跌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