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1月底,江苏、山东等地市场的尿素挂牌价在经过短暂几天的冲高后,再度回落到1650元/吨,由国家降低化肥产品出口税而引发的尿素价格反弹宣告结束。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尿素产销面临的严峻形势,将带来尿素行业新一轮‘洗牌‘,一批高

11月底,江苏、山东等地市场的尿素挂牌价在经过短暂几天的冲高后,再度回落到1650元/吨,由国家降低化肥产品出口税而引发的尿素价格反弹宣告结束。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尿素产销面临的严峻形势,将带来尿素行业新一轮‘洗牌‘,一批高耗低效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金融危机使供过于求形势加剧,尿素市场淡季更‘淡‘

尿素的主要下游市场在农业,包括出口在内。由于农作物的季节性特点,通常每年的9月~12月是尿素市场的淡季。为保护农业用户利益,减少尿素市场的价格波动,国家在取消对化肥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前几年通过资金扶持,鼓励化肥流通企业和一些骨干生产企业进行尿素淡储,国内一些大型化肥生产企业也借鉴这种模式,积极试行与主要流通企业联合储备,共担风险,互赢互利。去年,在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的推动下,一些经销商通过淡储尿素获取的利润高达300元/吨以上。

化肥市场这种‘淡季不淡,旺季大涨‘的现象极大地刺激了化肥产能的扩张。据国家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尿素产量为4600万吨,2007年提高到5500万吨,2008年估计约为6000万吨,这个增长速度远大于国内尿素需求年均5%的增长速度,也意味着今年将有600万吨的尿素过剩。而11 月中旬至今,国际尿素(小颗粒)离岸价围绕250美元/吨波动,折合人民币约1700元/吨,使得国内的尿素产品在降低出口税的条件下也不再具有出口的价格优势,无法通过出口来平衡国内市场供需。

金融危机形势下的银行惜贷、流通企业惜购,则使更多的尿素生产企业加入停产行列。专家认为,导致今年淡储减少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担心明年的国内煤炭价格继续走低,促使化肥价格也继续走低;二是尿素的工业用量减少,使供大于求的形势加剧,因复合肥市场和板材市场需求减少,将会使尿素的工业用量减少10% ~30%;三是国际市场尿素价格低且需求减少,不能拉动国内需求;四是淡储资金不到位,由于银行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淡储资金全部到位困难。

这些因素导致经销商目前对尿素的基本态度是‘不敢储‘。没有经销商的淡储,造成当前的市场格外‘淡‘。而相当多的生产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加入停产企业行列。在百川资讯网化肥企业开工状态表上,近期停工检修的尿素企业比重仍在增加。

重组降本,化肥生产企业将优胜劣汰

化肥市场价格从今年7月最高点一路下滑,给尿素行业近年来的盲目扩张泼了一盆冷水。‘抱团再做强‘成为一些化肥生产大企业应对严峻形势的首选。9月份开始,国内化肥生产企业掀起一股上下游重组热潮。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通过重组山东德齐龙公司、控股吉林长山尿素、参股天脊中化高平尿素,使其尿素生产能力超过 200万吨/年,控、参股化肥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年。有专家指出,这种上下游重组不只是产能规模的扩张,更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使市场竞争力产生质的飞跃。

而一些国内老化肥企业则有望凭借原料成本优势东山再起。随着普光气田等一批新气田的投产,国内天然气供应增加,加上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国内炼油企业加工油种更加注重性价比等因素影响,这些老牌化肥企业原料困境有望解除。而目前的国内石油焦市场价格低于煤价,更使这些企业的原料成本有进一步降低的可能,增加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上述两大变化加上国际市场化肥需求的低迷,将使国内尿素市场的竞争白热化,并由此带来尿素生产企业的重新洗牌。

‘要么转产,退出竞争;要么扩规模,练内功,通过降低成本再拼一把。‘一位化肥生产企业的负责人用这句话概括了他所在企业的出路。


化肥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