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依据我国与欧美于2005年签订的纺织品贸易协议的规定,中欧、中美将于2007年底和2008年底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也就是说,我国对欧美纺织品贸易的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就我国与美欧日近期的纺织品贸易态势来看,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将出现新的发展动向。 我国
依据我国与欧美于2005年签订的纺织品贸易协议的规定,中欧、中美将于2007年底和2008年底取消纺织品配额限制,也就是说,我国对欧美纺织品贸易的无配额时代即将来临。就我国与美欧日近期的纺织品贸易态势来看,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将出现新的发展动向。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的环境分析
不同利益团体的博弈加剧。从近期美欧日不同从业者对取消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度的不同态度来分析,是否对我国纺织品采取新限制措施存在激烈的争论,美欧日国内利益集团博弈输赢短时间将胜负难分,主要表现在:与纺织工业界态度相反的美国零售业和广大的消费者对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则一直褒奖有加。除了一再呼吁政府不要采取任何新的市场保护措施外,更要求阻止美国政府“错误地考虑对中国产品采取防范措施”。与美国相比,欧盟在我国的纺织品“垄断”问题上一直采取相对谨慎的态度。在2004年以来中国疏美日亲欧盟的趋势下,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欧盟在对待与中国的贸易问题上采取了“放长线钓大鱼”的宽容态度。毕竟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会对欧盟经济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日本是没有配额限制的国家,与欧美不同的是,日本的贸易公司许多实行的是“开发进口”的模式,即通过向我国提供技术指导和生产设备,帮助我国生产者生产出符合日本消费者要求的产品对日出口。这种模式一直被日本政府所鼓励。
市场特质不同造成市场发展走势存在差异。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也是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纺织品市场。美国纺织服装市场订单一般以量大为特征,但由于美国在纺织生产商的选择上空间极大,订单可能经常出现转移及不稳定状况,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主打美国市场的风险相对较大。与美国服装市场相比,欧盟市场细分程度较高,消费群体对品牌等的个性化要求较高,对产品内在的品质方面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出现急剧、全方位增长的可能性比美国要小。欧盟在具体产品分析,纺织技术、棉毛面料、人工含量低的服装方面具有相当强的优势,而纺织上游产品,如纺织纱线、尤其是合成纤维是欧盟的弱项。后配额时代向无配额时代过渡后,欧盟纺织业将继续其保持在高端产品方面的竞争力。我国企业要想在欧盟市场上站稳脚跟,只能走差异化经营的道路;日本的纺织服装市场是一个各项要求都异常严厉的市场,往往要求品质好的商品不仅要价格低廉,更要求交期缩短,同时日本市场对流行色样及品质管理要求非常高,即少量多样、交期严格、品质要求高等条件是日本市场的特点。因此,我国出口企业在日本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已经不是扩大市场份额的问题,而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尽可能多样化生产其下游需求的产品,以提供深加工、高质量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品牌服务的问题。
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纺织品贸易流向增加。配额取消后,发达国家市场无疑变得更为开放,他们迫切要求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以赢得相应的贸易机会。发达国家认为,多哈回合的一个主要目标是进一步大幅度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便创造平等的竞争机会,使贸易惠及各方。因此,迫于发达国家的压力,同时也基于与周边国家长期竞争力的考虑,发展中国家纺织服装市场将进一步开放,随之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流向将增加。
此外,在全球纺织品贸易的配额制度取消之后,我国与美欧日等主要进口国间纺织品服装贸易总的趋势仍然是稳定增长。这是符合双方经济和贸易的根本利益,美欧日进口企业、大公司和消费者离不开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尽管配额取消后美欧日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以增强国内纺织服装工业的竞争力,但相比于中国长年累积的庞大的生产和成本优势而言,这种改善的效用很难在短期内有明显体现。长期以来,各进口国对我国纺织品存在或多或少的依赖性。配额取消以后,这种依赖性仍将延续。从各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2006年各国大多体现为缓慢、平稳增长,这为我国产品的出口提供了长期的市场机遇和出口潜力。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制约因素
配额取消后的世界纺织品和服装市场将经历一场重新洗牌的过程,虽然无配额时代总的来说对我国扩大纺织品出口有很大的利好,但在自由贸易利益需要平均分享的国际呼声下我国的纺织服装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众矢之的,同时我国纺织工业内部长期存在的缺陷也将日益显现出来。
国际贸易保护形式趋于多样化。从目前的趋势看,随着我国外贸出口的不断发展,国外对我国商品采取以反倾销为主的贸易救济措施越来越多。预计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我国商品将继续成为国外反倾销的主要对象,贸易摩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同时,国际贸易保护的形式日趋多样化,绿色壁垒、劳工标准等非贸易壁垒成为我国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新的障碍。
区域贸易安排和关税的负面影响。面对取消配额的压力,通过加强区域贸易安排来抵御外部的竞争,以对抗区外竞争者越来越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区域贸易协议中考虑的重要内容。正在谈判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和构想中的泛欧洲-地中海自由贸易区都把纺织品服装贸易问题作为一个特殊的重要问题来对待,并作出特殊的安排。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在加快,全球取消纺织品配额以后,区域内的贸易合作必然对区域外的贸易征收歧视性关税。
低成本优势渐失。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优势指数逐年下降。从纺织服装制造业的现状看,单位劳动力增加值产出水平与先进国家差距悬殊,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劳动力的廉价优势。从长期趋势考察,我国纺织业的单位劳动力增加值与先进国家比较有拉大的可能,我国长期以来靠劳动力“量”积累起来的低成本优势面临逐渐丧失的危险。
世界主要纺织品市场格局面临调整。美欧市场的变化反映出两类国家或地区在美欧的纺织服装供应链中的地位得到加强,第一类是低成本供应国,第二类是主要市场的周边国家。这两类国家成为配额取消后世界纺织品市场中我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世界主要纺织品市场格局面临重新调整。
投资增幅过快、产业链供需失衡。在贸易机会的刺激下,国内纺织服装产业相当一批企业盲目投资,并且偏重于见效快的涤纶丝等中下游产业的投资,从而使得中下游产品扩张过快,而上游原料则出现供应短缺、价格上升的现象。纺织业的产业链已经出现供需严重失衡态势,将严重影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平衡发展和削弱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粗放型模式增量不增效。多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走的是一条以廉价劳动力的量大比较优势取胜的粗放式出口经营模式,而在产品质量提升、营销渠道开拓等方面意识薄弱。这种出口模式造成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量不增效、贸易条件恶化的“贫困化增长”的现象。因此,如果想在市场上寻找到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空间,企业必须力求创新,包括在产品样式、技术成分、市场营销等方面,不能一味依赖较低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等优势,出口低附加值产品。
对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缺乏防范和应对。由于纺织品经营品种的可转换性较强,出口市场的选择余地较大等原因,国内纺织企业大多缺乏忧患和防范意识。由于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低价竞争态势,而企业自身自律机制不健全,协调难度较大,很容易给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借口,引起进口国的抵制。而一旦发生国外对我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应诉,又或者缺乏应对的策略准备,客观上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纺织品的抵制提供可乘之机。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策略建议
面临当前世界纺织品市场出现的新态势,我国纺织业只有对外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对内利用无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以及多年积累的生产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培育自有品牌,才能成为无配额时代的真正受益者。
扭转直接对垒的贸易形势。我国纺织业应该从全局来考虑市场风险,看到制衡美欧日当地纺织利益集团的强大力量。一项重要的策略是利用矛盾的另一面,借助进口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不同诉求组织反贸易保护主义同盟军,部分地将我方与进口国之间的角逐转化为进口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欧盟出于政治和经济上与美国竞争的考虑,官方对我国出口贸易问题比较温和。而美国零售商集团一直反对实施新的配额制度,认为这将损害美国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导致其付出更高的价格。目前美国内部利益集团角力下的美中纺织品贸易问题仍然存在变数,美国政府内部以及美国国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声音。同时,我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日本纺织服装企业生产投资的重点地区,目前日本对亚洲纺织业的投资近七成集中在我国。日本贸易企业与我国生产厂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已经形成。
完善纺织品贸易预警体系的构建。我国必须加快完善纺织品出口贸易预警体系的构建,重点从以下两个层面加强:预警机制要注重时效性和实效性;企业本身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密切跟踪、监测主要贸易对象国发布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的发展动态,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学会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权益。
改变低价竞争模式。无配额时代的竞争焦点已不在于谁掌握了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生产企业专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信誉等。从企业自身来讲,靠量的出口时代已经过去了,大量低价的产品出口势必引起市场冲击与反感。因此,提高我国纺织品国际竞争力,同时避免贸易摩擦的关键是改变低价竞争模式,走技术与品牌化经营的道路。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和工艺已能满足大批量、中低档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而品牌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面料、设计、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应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增强产品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品牌建设,形成中、高、低档完整的产品出口格局,逐步改变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低质廉价商品代名词的市场印象。从当今纺织品服装技术发展的趋势出发,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应当在其各个层面进行加强:在产品创新方面,应当注重纺织品服装的实用性、功能性和环保性;在原材料创新方面,应当着重开发高科技纤维;在生产方式创断方面,关键在于推进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开拓多元化市场。由于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因素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同时由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于关税、企业社会责任、环保技术标准等各方面要求很严格,往往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状况不符,造成出口障碍。因此,我国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加大对周边以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市场的开发力度,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从而分散市场风险,增强对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有实力的企业应大胆“走出去”,到中南美、中东、东欧及俄罗斯、非洲、南亚建立纺织生产加工地,开辟多元化市场空间,增强我国纺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而构造出利益牵制和互补的世界市场格局。
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