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放在几个篮子里?这个问题在管理学上长期纠缠不清,莫衷一是。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多元化企业稳健的市场表现可以让这个话题的讨论暂时搁置了。 最近在汽车行业风生水起的比亚迪就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化企业,它横跨IT

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还是放在几个篮子里?这个问题在管理学上长期纠缠不清,莫衷一是。但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多元化企业稳健的市场表现可以让这个话题的讨论暂时搁置了。

最近在汽车行业风生水起的比亚迪就是一个典型的多元化企业,它横跨IT零部件代工业务和汽车业务这两个领域,且成绩不错。根据比亚迪提供的一份内部资料,截止到2007年底,两大业务单元的总资产额近300亿元人民币,销售额212亿元,利润总额17亿元。

财务数据证明了比亚迪的成功。许多人将其原因归结为技术、创新以及廉价人力资源的应用等诸多因素,但是比亚迪自己总结的成功根本是“把制造完全做透”。

中国的制造业在技术、设备、行业标准等各方面基本上都要依赖外国,“中国制造”其实就是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中国组装”,在全球分工中往往只能凭借着廉价劳动力获得苟活的空间。比亚迪却打破了中国制造业的这种宿命。从1995年成立进入电池行业开始比亚迪就高度重视制造,但这与其他企业只是重视产品的制造不同,比亚迪同时关注产品制造和生产方式。

当比亚迪进入手机电池领域的时候,三洋、索尼、松下等日本企业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到目前为止,比亚迪60%的电池生产设备都是自己制造的,通过这种方式比亚迪制造出了比竞争对手价格低一半的电池,但利润率却高达200%,彻底离开了中国制造的传统轨迹。现在比亚迪在世界电池产业里占据了高达15%的市场份额,它的竞争对手正是赫赫有名的日本三洋。

2003年比亚迪将触角延伸到了汽车行业,没有人看好比亚迪这个大跨度的多元化,基金经理们更是以抛售比亚迪股票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反对,几天之内比亚迪市值蒸发一半。

但是凭借着在制造上的核心竞争优势,比亚迪在汽车行业同样取得了成功。和进入电池行业时一样,比亚迪自己制造工厂、生产线甚至生产设备等。不仅如此,比亚迪还将供应链上的一个个环节进行分解,纳入到了自己的制造体系当中,从而形成了垂直一体化的汽车制造体系。

正是这种制造体系使比亚迪汽车获得了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频频掀起的价格战不断改写业界的价格底线,令竞争对手无法跟随。2008年,比亚迪销量18万多辆,同比增长高达80%。


电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