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国内面临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国际面临着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是我们判断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发展的前提。 一、2008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一)国内经济运行态势 自建国以来,到200
在国内面临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在国际面临着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是我们判断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发展的前提。一、2008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一)国内经济运行态势
自建国以来,到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波动经历了10个循环。与前9个周期相比,从2000年开始的本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点:以往历次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一般只有二、三年,本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到现在已持续8年,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已连续8年在8%至11%左右的区间内平稳快速运行。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了新形态,即经济周期波动的上升阶段大大延长,经济在上升通道内持续平稳地高位运行。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态势,是因为我国本轮经济增长是以汽车、住房等十万元以上的消费品推动的经济增长。这类消费品有两个特点:带动的产业链条长,对经济影响面大;满足人民对此类产品的需要,要相当长的时期,这类产品达到市场饱和,更要相当长的时期。
2007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这是自1997年后,11年来的最高点。从物价结构上看,影响这一轮CPI上涨的直接原因是2007年年中猪肉价格的上涨。2007年6月,猪肉等食品所带动的CPI上涨开始超过4%;8月至12月,CPI上涨均超过6%。2008年初的雪灾,使某些工农业产品出现暂时性的价格上涨,也带动了今年前几个月CPI的上升。
进口能源、矿产品的价格上升,导致我国工业成本出现成本推动型的上升,同时也成为推动CPI上升的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我国的CPI上涨,从2008年第二季度开始将逐步下降,理由是:农产品供应将逐步好转;国家在2007年陆续出台的支持农业发展(尤其是支持养猪)的政策会逐步显现出效果;同时由于国际经济放缓,一般来说,只要不发生什么突发事件,能源、矿产品的价格也不会再提高了。
持续推行的从紧的金融政策开始显现效果:资产价格下降;贷款规模逐步缩小;中小企业感到银根非常紧张;投资过热有所趋缓。
虽然政府为抑制出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针对“两高一资”产品调整了出口退税,使2008年1-2月出口业绩明显受到影响,但是3月出口增速回升到30%,贸易顺差达到130亿美圆上下,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3.1%。我国出口状况表明,即便对“两高一资”产品调整了出口退税,我国工业仍然有着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工业正在发生转型。
(二)国际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08年次贷危机仍然在发展中,虽然其心理冲击已经基本结束,但是实际涉及的范围仍然持续扩大。美国、欧洲金融市场出现了交易减少,流动性减少,信用降低的现象。由次贷危机引起的信用危机正在向信用卡、助学贷款等领域蔓延。
为了解决流动性问题,减少经济全面衰退的威胁,3月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日银采取了加大货币供给的政策。但是美国、欧洲的经济状况依然没有好转的迹象。
在这次金融混乱中,美国银行的坏帐问题有一半已经处理了。但是,这次出问题的资金的60%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投机资金。它们的坏帐大部分尚未得到处理。美国经济尚处于不景气之中,要恢复景气至少得一年半时间。在这期间,世界经济发展必然要受到其影响。
在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欧洲、日本等国受到了较大影响。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家受到的影响相对不大,全球经济发展呈现出脱离美国这一传统的经济发展火车头的态势。
国际经济发展中另一突出问题是:油价、粮价、原材料价格剧烈变动和上涨。这些基础商品的上涨,不仅对发达国家经济有所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更大。
2008年1月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报告。对2008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初曾预测为5.2%;2007年10月,下调为4.4%;这次又下调到4.1%。
该报告对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2007年为2.2%,2008年降为1.5%;对日本经济增长率的预测,2007年为1.9%,2008年降为1.5%;对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预测,2007年为2.6%,2008年降为1.6%;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2007年为11.4%,2008年降为10%。
国际经济对中国2008年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导致出口减少,经济增长放缓。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
伯南克在危机发生后,立即采取措施,大幅度地降低了利率。美元利率目前已经是近十余年来最低点——2.25%。美联储不断降息,导致中国利率超过美国,且超过的幅度不断扩大。2007年初,美国利率高于中国近2.5个百分点。一年后,2008年1月30日,美元一年期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2.98%,中国央行本周新发行的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为4.0583%,反过来高于美国利率1.0783个百分点。在美联储不断降息的情况下,中美利差扩大将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流入中国,加剧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加息空间被大大压缩。
(三)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判断
从上面对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的扼要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将保持较高速度,但由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势必减速。2008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保持在10%左右。
笔者之所以做出这一结论,是因为:我国本轮经济周期中,高速发展的基础并未改变;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与比较优势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产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持续提高;国内需求仍将较快增长;我国企业消化能源、矿产品涨价的能力在提高;除去国际因素外,国内物价上涨因素是可以控制在预期范围内的;奥运会等因素必然刺激中国经济的增长;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会相应调整。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2008年1月29日)的讲话中,指出“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就显示了我国政府对于2008年经济宏观政策已经有了战略考虑。
世界各国对4G的研发进展
国际电信联盟(ITU)为4G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2006年至2007年完成频谱规划,2010年左右完成全球统一的标准化工作,2010年之后开始商用。其中,4G技术提案将从2008年开始征集。
目前,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加紧对4G的研究,各国组织了如无线世界研究论坛WWRF、欧盟第六框架项目、日本的移动IT论坛mITF、韩国的下一代移动通信委员会NGMC以及我国的“FuTURE论坛”等多个论坛和联合体,致力于在4G的正式标准化组织成立之前,联合更多的力量,推广自己的技术标准,以便在4G时代获得更多的利益。
1.欧洲积极完善4G研究体系
欧洲较为著名4G的研究工作包括欧盟第六框架的WINNER研究计划和WWRF组织。
WINNER项目组对于4G移动和无线通信系统技术研究课题的目标是实现“随时随地的最优化接入”。WINNER项目组已经把4G系统认定为一个综合的通信系统。
WINNER项目组第一阶段已于2005年底完成,主要是就各种4G关键技术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形成系统化的研究结论;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二阶段4G的系统设计和性能评估过程,形成完善的技术方案;2008年开始第三阶段,主要进行演示系统的开发和实验。
世界无线研究论坛(WWRF)于2001年8月成立,由欧洲的4家移动设备生产商—阿尔卡特、爱立信、诺基亚和西门子组成。该论坛以3G以后的发展为研究方向,预计4G技术将在2010年开始投入应用。
2.日本提前规划技术标准
2001年5月,日本政府宣布,政府和主要的移动通信企业已为4G技术制定了基础发展计划,4G技术将于2005年成形。同时日本总务省与NTTDoCoMo等日本移动通信业巨头在4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性能要求方面达成共识。目前日本的4G研究是以mITF为主来进行的,近几年已经进行了很多项课题研究。
到目前为止,mITF已经完成了4G技术的愿景(Vision)、系统要求和技术分析三个文档。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系统和技术标准的制定,预计将在2007年底之前完成。
以mITF的研究工作为基础,日本的企业也在进行着积极的研究,如NTTDoCoMo和KDDI等运营商都确定了4G的演进目标和发展思路。
3.韩国4G系统的技术规范略具雏形
韩国的情报通信部(MIC)已经将4G列入政府的研究开发课题,并制定了中长期的发展计划,分两个阶段进行4G的研发活动。第一阶段的研究是以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为主导,从2002年1月开始启动,到2007年研发出4G移动通信的主要核心技术和试验系统。
韩国信息通信部MIC于2003年9月成立了下一代移动通信委员会NGMC来专门进行4G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目前,韩国的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在MIC计划的指导下,各自制定了自己的4G发展计划,并积极开展4G技术的试验。2006年8月,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对自己开发的4G移动通信技术进行了公开试验并取得预期效果,所展示的4G终端在移动环境下实现了静止时以1Gbit/s级的速度和移动时以100Mbit/s级的传输速度连续无停顿传输数据。
4.美国看好WLAN在4G中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北美地区在政府层面对4G还没有什么具体行动,主要是在IEEE中有一些相应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WiMAX的802.16m标准上。
按照IEEE802.16工作组的规划,IEEE将于2009年年底完成802.16m标准的制定。其目标是形成一个具有竞争性和突破性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符合ITU-RIMT-Advanced中对4G技术的要求,同时保持与现有移动WiMAX标准的互用性。802.16m的传输速率目标为固定状态下达到1Gbit/s,移动状态下达到100Mbit/s,频谱利用率将最高达到10bit/s/Hz,并将提高广播、多媒体以及VoIP业务的性能。
总的来说,北美的通信厂商和欧洲部分通信厂商的观点是存在差异的,其大部分厂商认为4G应该从WiMAX开始演进,同时WLAN应该在4G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美国一些大的通信企业也正在进行相关的试验,积极为4G时代的到来做准备。
5.中国稳步推进4G发展
2001年,国家“863”计划启动了面向B3G/4G的移动通信发展研究计划—FuTURE未来通用无线环境研究计划(简称FuTURE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未来10年无线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与需求,重点突破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逐步建立一个集大范围蜂窝移动通信、区域性宽带无线接入和短程无线连接为一体的通用无线电环境。
我国已经启动4G研发有5年的时间了,国内十余家大学、企业和研究所均参与其中。“FuTURE计划”发展计划如下:
●2001年~2003年为FuTURE计划的第一阶段(关键技术攻关);
●2003年~2006年为第二阶段(系统和应用演示);
●2006年~2010年为第三阶段(外场试验和预商用)。
2006年10月31日,4G外场试验系统在上海通过了现场验收,正式将FuTRUE计划带入了第三阶段。这是全球进行的首次关于4G技术的应用测试,也是目前为止全世界最大的4G实验系统:共包括6个节点,3个信道,6个终端,并引入了如IPv6核心网络、IPTV高清晰度业务与移动通信切换等技术。实验系统频点3.5GHz、带宽20MHz,采用协同分布式无线电蜂窝构架、混合FDD/TDD双工方式、GMC/OFDM多址技术。
FuTURE计划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无线组网、传输与多址等基础技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并已申请了186项国际、国内发明专利,向3GPP和3GPP2和CCSA等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提交了100余项标准化提案,一批核心技术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所采纳,带动了包括TD-SCDMA在内的3G演进技术的发展。
FuTURE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工作组先后与欧盟、韩国、日本等政府以及一批跨国公司与研究机构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决定,将在更多地区进行4G系统的测试工作,且要赶在2010年前对其进行商业化测试。
4G发展预期
1.市场规模
(1)设备
为了达到4G网络所需要达到的速率要求,现在的移动运营商必须部署更多的基站。有人粗略地计算过,为达到10倍于3G的速率,4G至少需要3倍于现有基站的数量。
(2)用户市场
由于4G是多种技术的融合,能提供较高速率的数据流量,4G的下载速度将比以往的系统性能有着较大飞跃。因此,可以说,4G技术支持的终端必将是多模式、多频段、支持多业务的智能终端,融合和共存是其发展趋势,因此,可以预测,4G将拥有庞大的用户市场。
2.商用时间
此前韩国、日本都表示,约在2010年左右实现4G商用;日本在第18届WP8F大会上建议4G技术规范出台时间在2010年。我国也表示,要在2010年前完成4G的商业化测试。从目前的通信技术发展特点来看,4G的商用时间也将在2010年以后,即在E3G技术商用以后。按照移动通信技术每10年产生一代新体制的发展规律,2010年是4G商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年。
分析发展趋势国际进行系统我国特征技术经济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