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首次实现全厂年度入炉焦比“破四见三” 2008年,炼铁厂入炉焦比实现了“破四见三”目标。 2008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但炼铁厂生产稳定程度比上年提高了35%。在入炉品位下降的不利条件下,全厂全年高炉入炉焦比由去年的415kg/t下降到380kg/

首次实现全厂年度入炉焦比“破四见三”

2008年,炼铁厂入炉焦比实现了“破四见三”目标。

2008年,生产计划变更频繁,但炼铁厂生产稳定程度比上年提高了35%。在入炉品位下降的不利条件下,全厂全年高炉入炉焦比由去年的415kg/t下降到380kg/t以下,同比降低了35kg/t,全年可降低外购焦采购成本1.54亿元,入炉焦比排序也有望从全国第40位跃居第15位。

2004年,高炉焦比是429kg/t,当年平均入炉品位达到60.94%。此后一路下行,2007年降到57.57%,2008年只有56.14%,给高炉入炉焦比实现“破四见三”的目标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3号高炉进入炉役后期,不稳定因素较多,炼铁厂把稳定高炉的焦点放在稳定3号高炉上,让1号、2号高炉分担压力。烧结则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在不降低强度的前提下降低碱度;另一方面,要在原料品质差异较大、劣化现象明显的情况下,降低烧结矿自身成本。炼铁厂加强用料管理,稳定了混匀矿原始水分,降低了成分波动等影响,消化了原料波动的不利影响。

由于原料价格急剧上涨,堵住了以提高精料水平来降低焦比的道路。为此,炼铁厂推行高炉装料方式的变革,以降低消耗来降低成本。1号高炉通过技术改造和装料方式的引进、消化,实现了装料方式的变革,运行模式比较经济。2号高炉摸到了改进装料方式的“牛鼻子”,使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多环布料。3号炉则以稳定炉况为中心,抓住护炉操作和重大隐患整改等主要矛盾,降低炉温的标准偏差,稳定程度提高了25%。


高炉历史性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