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日本的4G研究推进体系 日本的4G研究是在政府主导和统一部署下展开的,官产学研各方紧密协作,共同制定发展计划,共同推动科研和产业化工作。图1可以很好地说明日本官产学研各方在4G研究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日本总务省(MIC)负责4G
日本的4G研究推进体系 日本的4G研究是在政府主导和统一部署下展开的,官产学研各方紧密协作,共同制定发展计划,共同推动科研和产业化工作。图1可以很好地说明日本官产学研各方在4G研究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 ●日本总务省(MIC)负责4G研究方面的总体部署和协调,推进标准化工作进展和相关国际组织、其他国家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等。 ●日本国家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NICT)负责相关领域基础通信技术的研发工作。这些基础技术的研究对通信产业的发展的意义重大,但是一般投入大、周期长,因此需要国家研究机构的支持。 ●标准化工作由日本的无线工业及商贸联合会(ARIB)来组织进行,在4G领域,该组织设立了高级无线通信研究委员会(ADWICS),并下设IMTAdvanced子委员会,专门负责4G的标准化工作。 ●产业界的研究组织工作由移动IT论坛(mITF)负责,运营商、设备商和高等院校等相关机构参与进行。该论坛还负责日本产业界在4G领域和其他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在日本,官产学研各方在MIC的领导下,根据国家e-Japan发展战略,统一部署,各负其责,有条不紊地开展了4G的研究、标准化、试验以及国际合作等相关工作,在全球相关领域的影响力不断加大。 政府积极推动4G研究工作 1.国家统筹制定发展计划 日本早在21世纪初就为4G的研发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并作为e-Japan计划的一部分,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按照日本的计划,在2005年之前,日本的研究重点在基础通信技术层面,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2005年之后,4G的研究目标转移到了具体系统实现层面。日本政府为4G研发设定的目标是,到2010年实现比现有传输速率快100倍的移动通信系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政府计划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和市场资源,联合公共、私人和研究机构的力量,共同推动4G技术和业务应用向全球领先水平努力。同时加强有效性测试,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图最终制造出符合国际发展趋势的4G通信系统。 2.有经费支持的科技项目 MIC的另外一项主要工作是积极推动4G基础研究项目。鼓励产业界、大专院校和公共研究机构联合,辅助NICT承担了多个基础性研究项目。2002年4月-2006年3月间,主要完成以下研究项目。 ●超宽带移动通信传输技术:实现在移动中超过100Mbit/s的下行传输速率。 ●媒体切换技术:实现在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缝切换。 ●无线安全平台技术:在移动平台上加载先进的认证和安全功能。 2005年10月-2008年3月间主要完成在无线通信系统间实现频率共享的技术: ●认知无线电技术; ●以空间维度为基础提升频率使用效率的技术; ●超导滤波器技术等。 3.推动标准化工作 在MIC的领导下,日本各界积极参与ITU关于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日本政府通过中日韩ICT部长会议,和中国、韩国签署了关于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工作的合作备忘录,定期召开中日韩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会议,探讨和交流相关研究和试验测试工作。 在日本,无线通信领域的标准由无线工业及贸易联合会(ARIB)组织制定,该联合会下设的标准委员会负责无线通信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截止到2006年8月,ARIB已经拥有211个成员,包括20个外国成员。ARIB在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标准研究制定工作中,组织相关各方沟通和交流,共同完成相关标准制定任务,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移动IT论坛(mITF)的研究活动 在日本,关于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很多具体的技术研究工作都是在mITF的组织下完成的。尽管由于近期的改组,mITF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有所减弱,但依然在业务和应用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移动IT论坛的目标 移动IT论坛于2001年6月25日成立,标准化组织ARIB作为秘书单位负责其日常运作。mITF的宗旨是推动包括4G、移动商务在内的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论坛的主要工作内容是进行技术研发以及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到2006年8月,mITF已经发展到了普通会员73个,个人会员12个,特别会员2个(ARIB和TTC)的规模。当前mITF的主要工作在IMTAdvanced系统和移动商务领域。 2.mITF的改组 为了推进4G系统的标准化工作和国际接轨,2006年4月,mITF进行了机构调整,把其下设的4G移动通信委员会中的系统子委员会纳入到ARIB下属的高级无线通信研究委员会(ADWICS)的IMTAdvanced子委员会中,在mITF中保留了原有的业务设计和交流协调职能,设置了内容服务委员会和协作组。 其中大会和指导委员会是论坛的领导机构,负责总体协调管理工作。下属的几个子委员会,分别负责移动内容业务设计、移动商务、OMA和合作协调工作。 3、先进无线通信研究委员会(ADWICS)的目标和职责 之所以在ARIB下成立ADWICS,最主要的目的是和国际接轨。ADWICS的任务有两个,第一是研究先进移动通信系统的相关技术问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和日本和其他国家的相关研究机构展开充分的沟通和合作;第二个目标是积极参与先进移动通信系统的国际标准制订工作。ADWICS由指导委员会,IMT-2000子委员会、IMTAdvanced子委员会和BWA子委员会组成。 4.输出成果目前,mITF已经完成了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远景、系统要求和技术分析三个文件。远景文件又名“飞毯(FlyingCarpet)”描述了未来社会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系统需求文件从业务、业务平台、核心网和无线技术四个部分分析了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需求。技术分析文件从无线技术和终端要求两个方面对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进行了分析。 日本企业的4G研发活动 运营企业对4G的研发力度大是日本4G研发工作最大的一个特点。尤其是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DoCoMo公司,在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争取全球主导地位似乎已经被确定该公司的一个核心战略。其他运营企业和设备企业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工作。 1.NTTDoCoMo 自2000年11月起,DoCoMo就开始研究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2002年3月,NTTDoCoMo公司在东京郊区的试验室中建立一个下一代移动通信试验网络。该网络的空中接口采用了基于可变扩展因子技术的正交频率和码分复用技术(VSF/OFCDM)。在像OFDM一样采用多载波的同时,进行与CDMA相同的扩频处理来增大容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根据具体的通信业务来改变时间方向与频率方向上的扩频系数。这样,就可以在类似热点的孤立区域,通过降低扩频系数来优先增大传输速率,而在用户众多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扩频系数、增加系统容量。此次试验显示,此系统在下行方向上,可以确保最大100Mbit/s的数据传输速度。 2003年5月28日,NTTDoCoMo于宣布开始进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无线接入系统的户外试验。此次户外试验是上次室内试验的后续试验。在此次试验中,日本NTTDoCoMo公司已经通过4 4和6 6天线MIMO技术在100MHz带宽下分别验证了1Gbit/s(室外试验)和2.5Gbit/s的峰值传输速度。 2006年12月25日,NTTDoCoMo表示,公司已经成功地以接近5Gbit/s的数据传输速度向一个移动速度为每小时10公里的接收装置传输了数据。 尽管在试验状态下已经实现了极高的传输速度,但是目前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离实际商用还有很大的差距。NTTDoCoMo曾计划于2010年前后在日本部署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但后来又表示,准备在转向新技术之前进一步提高其WCDMA3G网络的速度,以便现有3G网络能够更好向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技术演进。为此,NTTDoCoMo提出Super3G计划,希望依靠LTE技术,实现从WCDMA向IMTAdvanced的演进。 2.KDDI 尽管KDDI公司在4G技术的研发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它也提出了自己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Ultra3G”计划(如图2所示),希望综合利用现有的包括802.16e在内的各种先进通信技术,使自己的网络能够占据向下一代网络演进的有利地位。该计划包括两部分内容:新一代cdma2000网络和无线通信和固定通信的融合网络。 其中,新一代cdma2000的目标是:采用IPv6技术从MPLS核心网过渡到全IP网,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服务。接入网采用多种接入方式,其下行数据传输速度达到100Mbit/s~1Gbit/s、上行速度达到50Mbit/s,增加语音通信容量,提高频率利用效率,缩短连接时间等,并且可与当前的系统兼容。KDDI表示,该公司提案的新一代CDMA标准,已经得到了29家亚洲、北美的主要手机运营商和全球著名通信设备厂商的支持。 除新一代cdma2000之外,KDDI还构筑包括无线通信网络(当前的CDMA网络、无线网络、IEEE802.16e)和有线通信网络(ADSL、FTTH等)在内的综合网络,并在此基础上作为全业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多项数据业务。 结语 日本在全球4G研发活动中走在了前列,这和日本积极推动技术领先的通信产业发展战略有很大的关系。实践证明,在国家层面的e-Japan计划的指导下,由政府MIC主导,官产学研联合共同推进4G技术的研发和试验,是日本4G研发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模式。此外,日本的运营商着眼于全球市场,在先进技术研发方面舍得投入巨资,积极参与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也是日本4G研发工作的一大亮点。 总之,日本政府和企业在组织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研究工作中的很多思路和做法都是可圈可点的,非常值得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研究和借鉴。 2007年底的世界无线电大会确定了IMT-Advanced的使用频谱,ITU的IMT-Advanced技术征集函即将在2008年初发出,4G话题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刊记者的4G研究跟踪与报道中,有幸采访了移动通信领域的数位知名专家,也多次参与了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组织的专家在线活动。本文中各位专家对未来移动通信各关键问题的解读,来自本刊记者此前采访记录的整理,其中部分内容引用自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网站高层访谈及专家在线栏目,希望对读者从多方面了解4G有所帮助。 4G频谱:资源紧张寻求共赢 赵厚麟: 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使全球频谱资源更趋紧张。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成熟,原先模拟通信系统占用的频段大量空闲出来,这些新释放的频段成为各类技术争夺焦点;空间技术的发展使得外层空间的频谱争夺也逐渐激烈,虽然掌握并且能运用空间技术的只是少数国家,但现在多个国家已经意识到频谱资源的宝贵,从而要求分享使用外层空间频率所获得的利益;随着3G商用网络日益扩大,现有的频谱不能满足市场需求,3G频谱的扩展又带来了新的矛盾。 我国自主创新的TD-SCDMA所需要的频谱要得到有效保护,否则会产生一系列新问题。 尤肖虎: 4G从技术角度看来,其特点概括地说是在新的频段上使用新的技术。4G使用频带的带宽将会比3G宽10倍,而我们使用的比3G更为先进的技术,又可以使我们的传输效率提高10倍。根据我们的预计,4G移动通信系统在整个系统能力上面将会比3G系统提高大概100倍。可以设想,如果通信系统的传输能力能够提高100倍,就相当于跑业务的“马路”比过去修宽了100倍,原来在上面不能传的一些业务,比如原来受限很大的视频业务等多种应用,到4G在全球开始推广应用的时候,就可以顺畅地实现,我们人类所梦想的“千里眼”就可以成为现实。 谢飞波: 随着模拟系统向数字系统的更新,频谱效率会大大提高,现在的一个信道今后可以播出4~8个信道,甚至更多,那么频率资源就会节约出来,很多国家建议从用于模拟电视广播的400MHz~800MHz划出一定频率作为IMT-2000和IMT-advanced的使用频段。由于这个频段传播特性比较好,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个频段在建设方面有比较好的投资和效益,尤其适合像中国这样拥有广大农村地区和大量农村人口的国家,所以我们国家的立场是同意随着数字电视技术的普及,将这个频段的一部份资源拿出来供IMT-advanced等未来宽带无线电系统使用。
但各个国家“模转数”的时间表不同,所以具体从这个频段拿出的数量和时间要根据各个国家不同的情况和“模转数”时间表来确定,我们国家的“模转数”时间会比较长,预计将在2015年完成。 在国际上,3200MHz~4200MHz和4400MHz~5000MHz被认为是IMT的可能扩展频段,这两个频段的优点是频谱非常宽,能满足第三代及未来移动通信业务众多的要求。这段频率的划分分歧主要来自卫星运营商。在历史上,这个频段主要用于卫星和微波系统共用。目前卫星和微波系统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兼容与共存性,如果将这两个频段作为公众移动通信的使用频段,移动终端和地球站之间很难做到兼容共存,就会形成干扰。我们国家的态度是如果要拿出这段频率,首先需要解决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和兼容性的问题。 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向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共同寻求发展机遇。但是我国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特别是在公众移动通信方面,我们已经成为世界上比较“先进”的国家之一,这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产生了差异。我们也在积极研究频谱共用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在创造国内无线技术发展的良好环境的同时,寻找到一条能够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道路,在频谱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求得共赢。 ITU的宗旨是消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而这也是我们的重要目标。 4G技术研究:占领制高点 尤肖虎: 目前在由3G到4G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多个地区性的、区域性的组织以及一系列推动实体。这些实体之间能否能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合作,形成全球统一的标准?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是比较多的,要想达到这样一个目标还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在这些博弈的背后,我们在一些基本技术上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些技术包括以OFDM为代表的多载波技术、以MIMO为代表的多天线技术以及采用IP作为网络的基本构成技术。但是如何在这些关键的技术点上形成更高层面的共识?这需要大智慧,需要不同的组织之间进行相互合作。针对此,未来移动通信论坛扮演了这样一个角色:希望在不同的技术和标准推动的实体中间能够起到一个桥梁作用,能够把中国的一些基本理念、基本想法透过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其他国家及组织进行沟通,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使中国的移动通信产业界、学术研究界在4G技术演进以及产业化过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未来整个电信网朝着IP化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但其中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研究,特别是有关保证未来的4G移动通信系统服务质量的要求要比3G更高,这里面涉及传输时间更短、服务质量更高、用户的体验更好等条件。要满足这些需求,我们现有3G体制就要做一些比较大的改变,在网络体系结构上进行改变,使网络更加扁平化,便于网络能够更加直接地接入到IP网络。 曹淑敏: 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了面向IMT-Advanced的标准化工作,下一步将协调国内运营、制造、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力量共同参与。 全球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首先会在现有的移动网络、技术和产业的基础上持续演进和发展,但肯定也会出现一些新的技术。下一步就是3G技术的长期演进,这必将进一步提高业务支持能力和与现有网络与产业的衔接能力。 李少谦: 欧洲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韩国在B3G/4G都行动较早,而我国是少数几个与国际上同步启动B3G/4G研究的国家之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4G研究—FuTRUE项目目前主要由大学等研究机构主导,而非企业和运营商,这与该项目立项时国内移动通信领域的企业还不是特别强大有一定关系。中国的大学与国外的大学不一样的是:我们的很多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设在大学,这些实验室的职能更像是研究所,所以国内骨干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就首先参与了B3G/4G的研究。从2003开始,我们做了很多关键技术的研究,包括仿真、计算等,随后就开始了规模庞大的系统试验。 我国在上海进行的B3G/4G外场试验,目的就是验证FuTRUE计划中B3G/4G技术的可行性,而这离B3G/4G商用还有5~10年的时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如果没有这个开端,中国很难在下一代移动通信领域取得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现在我们在B3G/4G研究上与国际同步,上海这样大范围的B3G/4G外场技术演示和示范在世界上也是比较超前的。国际电联已经初步决定2008年制定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标准,我们的研究成果为将来中国提出自己的标准奠定了非常好的技术基础。 在B3G/4G研究上,我国移动通信领域人才的储备非常重要。由于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我们国家在大规模超前研发方面的人才储备不是很足,移动通信是市场经济,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的压力还很大。在市场经济下,在重大研究项目上维护国家利益,内部的合作团结非常重要,人才储备更重要。 周建明: 在4G业务研究方面走在世界前面的是日、韩等国,这些国家的新兴业务市场需求也排在全球最前面。而中国的现状是:用户对各种业务的市场需求很强烈,甚至超过欧美等地的用户需求,但从研究的角度来说,中国研究机构更多的是进行了应用方面的研究,而在包括3G在内的原创方面的业务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起步晚。 4G标准化演进:加大“中国力量” 尤肖虎: 国际上有关组织对4G有这样一个预期:从2008年4G的标准化开始起步,到2012年这个标准化基本成熟,再到2015年,这个技术可以投入商用。为什么在目前3G在中国还没有实质进入商用的情况下就开始启动4G研究呢?这主要是发展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所需要的历程是非常长的,需要花的时间至少是五到七年,这是很难逾越的,否则我们会失去很多主动权。一般国际上一个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历程,就是当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标准基本成熟开始走向商用的时候,就开始酝酿更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技术发展和标准发展,所以目前我国4G研究是和国际上移动通信这样一个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我们必须把握这样一个周期,就是从开始启动4G的研发到真正取得可供产业化的成果,可能要经历七年左右的时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现在开始谈论4G应该去加强标准演进,应该加大研发投入的原因。 曹淑敏: 目前国内很多单位都已经有了IMT-Advanced的技术方案,我国提交IMT-Advanced方案前肯定会在国内先进行方案评估,最终向ITU提交提案时,在同一类型中不会提出相互竞争的方案。现在我国的业务研究落后于底层的技术研究,建议电信企业在向信息服务转型时,在业务的研究方面必须足够重视,加大投入。
赵厚麟: 在过去,全球的电信市场主要分为三块:北美、欧洲、日本,而现在日本已经不能代表亚洲与其他两块市场进行抗衡。随着中国企业的崛起和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中国越来越受到外界的关注,也正因此,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的产生势必会让外国公司感到利益受到威胁。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标准化意识,创新的思路不仅要在国内发挥作用,也可以拿到国际舞台上,把中国的技术变成国际技术。 自主创新,融入国际 赵厚麟: 为了加强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成立了相关的技术论坛和合作组织,这样的组织兴起于美国,欧洲和日本在这方面发展也很迅速。这些论坛将各公司集合起来,在论坛知名度提高的同时,各公司的技术可信度以及说服力也随之提高,这对于新技术的推广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近年来,中国也建立起很多这样的论坛,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已经逐渐摆脱“跟着别人走”的局面,中国正在主动地推动技术向前发展,并且在一些领域起到带头人的作用。 周建明: 关键是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整体的自主创新架构,要使自主创新成果融入主流的国际标准。这样既可以保留中国自主创新的成果,又可以引入国际的主流标准。当然在这过程中我国代表也有必要逐步说服相关的国际标准组织来了解并考虑中国的用户需求和权益,这样,政府才更愿意在合理的总体框架下加大B3G/4G研发投入,促使中国企业掌握更多的知识产权,并得到世界的认可。 李少谦: 我国的4G研究——FuTRUE项目融入国际发展必须有两个工作要同时做,即在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同时要开展国际合作,当我们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同步,与发达国家平起平坐时,被别人尊敬的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国际企业来合作。成立由中国发起的国际论坛性质的FuTRUE论坛,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扩大我们的国际合作力度,借鉴更多的国际经验。 运营商的创新与研发投入 周建明: 目前中移动的相关研发已取得一定成果,主要以联合创新的形式进行研究。仅靠中国移动一家独干的方式很难在时间进度上满足要求,最好是将国内各方力量集合起来共同研究,也不排除联合国外力量的可能性。中移动在4G研发上的技术选择非常谨慎,倾向于选择对企业长远发展非常有利的技术。中移动除了继续加强自身研发的力度,加大B3G/4G研发投入,同时更希望联合中国各方面的力量,提出一个整体的架构,促使中国融入到世界级的4G主流标准中。 希望中国可以把主流标准的产业链做大,产业链一旦强大,可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可减少网络建设投资,增加业务终端种类,主流标准的终端成熟度也高于边缘标准。所以,运营商希望采用的是世界主流的标准。 对运营商的创新研究的特点,周建明总结,运营商的优势在于对客户需求的了解程度很高,同时运营商研发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对网络的发展方向有着指导作用。 目前国内的整体研发实力与世界一流的研发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在这种差距下,如果只是中国内部进行合作,很难研发出世界一流的产品来满足网络建设以及业务发展的需要,所以运营商的联合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全国范围内,应该考虑到国外的相关合作。 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发起的“我的未来移动新生活”大型征文第一期活动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清华附中以及人大附中等全国数所知名高校和中学里展开。本次征文活动以描述未来移动新生活为主题,以未来一天的生活内容为主线,展示心目中的未来移动通信技术与人类生活、学习、娱乐及工作相融合的美妙场景。从篇篇来稿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群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丰富,将未来移动通信世界描绘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事实上,年轻人对未来移动通信的各种想象也不乏实用性和应用的可能。 据参与这次评选的专家表示,从这些征文可以看出,高速上网、GPS和电子地图、遥控电器、手机支付、健康诊断和远程治疗、手机电视、防盗防丢、声控和语音识别、指纹认证、安全监控等业务为大众所关注,同时也激发了手机用户强烈的需求愿望。这些将作为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的研究成果输入到工作组的用户需求分析白皮书中。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将会变成现实。 生命的光芒 浙江大学杨泱 2017年8月的一天清晨,阳光明媚,矿工小A和往常一样跟着工友们去井下作业。他是喜欢阳光的年轻人,但矿工的工作使他必须长时间呆在漆黑的矿井下,所以他十分珍惜能看到阳光的时光,他说看到阳光就好像看到了生命的光芒。 但是这么一个热爱生命的小伙子却还不知道,一场可怕的灾难正等待着他和他的工友们—瓦斯爆炸,这个已经连续安全作业五年之久的国有大型煤矿由于一次安检的疏忽,酿成了一场不可挽回的灾难。灾难既已发生,惟一弥补的办法就是抓紧时间救援,救援队伍从四方而来:120,119,武警部队……令人意外的是在这里面还有一辆中国移动的信号接收车。 灾难发生时,小A正躺在井下通风通道里,被无边无尽的黑暗和死寂笼罩着。“呃啊—”,一身惨叫,他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躺在乱石堆中,四周一片黑暗。他一下子醒悟过来,自己已身在“矿难”之中,一种莫名的恐惧向他袭来。他不敢去多想,摸摸自己周身到没什么大的伤,只是头有点晕,到也放心了。其实他还不知道,是他的头盔刚才替他挨了那一下本可以取他性命的石块撞击。 这时,他似乎也想到了他的头盔,其实,这并不是一顶简单的安全帽,而是中国移动推出的融合了各种高科技技术的“井下个人无线通信终端”。它的形状就像一顶摩托车头盔,全部由合成碳纤维制成,重量不到钢材的四分之一,而防护强度却是钢盔的百倍。头盔内部安装的生命特征传感器正在把小A的脉搏和血压数据转化成数字信号即时传到矿外的那辆信号接收车上,同时也传达了小A还活着的消息。与此同时,另一部无线电发射器也将小A被困位置的参数发送到外部的信号接收车上,车载的强大计算机马上模拟出矿井底下的三维图像,并且计算出最合理的营救路线,指导营救队伍挖掘。 为了安抚惊魂未定的小A,技术人员开通了小A头盔的对讲系统,这回头盔发挥了它作为通信设备的本职功能,头盔的耳麦中传来了小A家人的安慰声,井下的小A平静多了。 不过危险再次出现,小A在井下被困7个多小时还滴水未进,生命体征各数据都在降低,但救援工作尚在半程。这时,外部救援人员拨通了小A的对讲系统,指导小A进食。原来,头盔的衬里用蛋白质编制的布制成,紧急时刻可以用来充饥。头盔后部还有一储水盒,水源是头盔氢氧燃料电池反应后的产物,可以充当应急饮用水。有了氢氧燃料电池,头盔的灯可以持续工作而不用考虑电量问题,驱除井下恐怖的黑暗。 经过了15个小时的营救,当救援人员救到小A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清晨的阳光照在他疲惫的脸上,也照在他的头盔上,那是生命的光芒。 后记:笔者某日看新闻见“××煤矿事故”,触目惊心,作此文。现代通信技术的进步已经为社会生产创造了巨大的活力,笔者认为未来通信技术应该发展成为以人为本、服务于全人类的高端科学技术,应该向人类生产生活中最需要、最关键的领域发展。
电信移动通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