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湖南省一场持续两个多月的旱情,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造成八万多人临时饮水困难外,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水库蓄水不足,水电站发电不足,电力供应形势趋紧;因河水干枯,造成水运受阻,给电煤、石油供应造成压力,威胁到火电厂的发电和老百姓生

湖南省一场持续两个多月的旱情,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除了造成八万多人临时饮水困难外,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水库蓄水不足,水电站发电不足,电力供应形势趋紧;因河水干枯,造成水运受阻,给电煤、石油供应造成压力,威胁到火电厂的发电和老百姓生产生活用油。

  这场旱情告诉我们:自然因素对一个地方的影响,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是渗透到宏观经济的各个领域;极端性气候的频繁发生,不仅仅对农民的生产造成影响,而是将对每一个人的生活造成影响。

湘江水运“半瘫痪”

  据湖南省气象局的统计显示,今年9月至11月,湖南全省降雨只有123毫米,比正常年份偏少46.6%。其中,9月中下旬到11月底的80多天中,只有49.3毫米的降雨。11月8日至10日,湘江下游湘潭、长沙段分别出现历史最枯水位。记者近日在长沙桔子洲附近的湘江段看到,大片河床裸露,原本宽阔的江面变成了一条条窄窄的水沟。以前来往的大型船只不见了踪影,偶尔有几只乌篷小渔船穿梭其间。

  来自湖南郴州的船主胡朋育心急如焚,他的船在湘潭境内的湘江马家河段已“困”了20多天。胡朋育说自己跑了20多年船还是头一次遇到搁浅这么久。湖南省航务管理局副局长陈健强说,进入枯水期以后,湖南的航道尤其是湘江干线长沙到株洲这一段,已经水深严重不足,由以前的水深两米下降到目前的水深只有一米到1.3米,千吨级的船舶,现在长沙以上都已经禁止航行,长沙到株洲这一段只能行100吨左右的船舶,目前航运受到的影响很大,油轮基本上已经停运了。”

  由于干旱影响,目前湖南全省江河航道水浅造成河槽变窄,河湾变急,船舶搁浅,引发了货物积压,厂矿企业进口原料紧张。目前湖南全省已积压货物30多万吨,船舶搁浅10多次,水路交通货运量比历年同期减少了30%。

  根据12月6日的统计,湖南全省有七个市31个县(市、区)78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旱,农作物受旱面积600多万亩,因旱造成4500多个村民组8.3万多人、四万多只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1500多座水库,15万处山塘干枯。

水枯波及煤电油“枯”

  湖南全省水电装机704万千瓦,但受缺水影响,目前湖南省水电仅发电260万千瓦,只占水电总装机的37%。水运受阻还使电煤供应压力加大,12月5日的统计显示,湖南全省总存煤不足135万吨,比9月30日减少122万吨。目前所有电站的日入库煤量均小于日用煤量,总存煤每天减少近三万吨,若燃煤补充不及时,当电厂存煤维持天数少于三天时,将有部分电厂因电煤供应不足而停止发电。

  湖南省石油公司负责人透露说,由于湘江水位屡创新低,主要靠水运的株洲、湘潭油库自11月上旬起就无法运输,大量油船停在浏阳河等待过驳,给石油供应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湖南省物价局局长龚秀松介绍,湖南往年的冬天因雨水较多,一般都是建筑的淡季,可今年天气一直晴好,变成建筑的“黄金季节”。在建筑业的带动下,今年入冬以来,湖南省水泥价格全线上涨,尤其是施工车辆耗油量比往年大幅上涨,本来是柴油淡季,却变成了柴油旺季,增加了供油的紧张程度。

水库开闸支撑下游之“渴”

  湖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肖坤桃介绍,面对湘江出现历史最低水位的严峻形势,湖南省决定从11月10日至2008年1月8日加大湘江上游最大水库东江水库的发电下泄流量,为湘江中下游补水,以确保沿岸城市居民饮用水。与此同时,从11月12日起,湘江流域的大源渡、株洲航电枢纽等水利工程不再蓄水,按照来多少水泄多少的方式控制运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有效调水,湘江流域的用水安全得到了初步缓解,但后段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目前,湘江长沙段的水位比历史最低水位仅高0.05米。湖南省气象局副局长潘志祥说,从目前形势看,湖南省在明年1月中旬以前仍很难出现大的降雨,旱情有可能发展为冬春连旱。

  根据国家防总的部署,11日,由水利部派出的抗旱工作组抵达湖南,检查指导湘江抗旱工作。国家防总、财政部近期还将下达一批特大抗旱经费,支持包括湖南在内的受旱省份抗旱。


湖南省抗旱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