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预测预警体系,对于我国应对复杂能源局势,在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维护世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2006年2月,成立不久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中国能源预测预警系统方案研究工作。在中国首个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预测预警体系,对于我国应对复杂能源局势,在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维护世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2006年2月,成立不久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中国能源预测预警系统方案研究工作。在中国首个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成并交付使用的同时,中国能源预测预警体系更是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一个颇有点神秘色彩的国际研讨会7月初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悄然闭幕。研讨会的名称叫“中国能源预测预警国际研讨会”。

  尽管很低调,但有关媒体还是捕捉到了有关会议的情况。

  有关人士透露,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是此次会议的主办方,由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两位副主任马富才、徐锭明分别致开幕辞和闭幕辞。国内能源领域的专家,以及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国家统计局、铁道部、交通部和海关总署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官员及科研机构、有关能源协会、能源企业、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从国内参加会议的阵容,足以窥见中方对这次会议的重视。

  “在此次国际研讨会应邀而来的‘洋高参’中,不乏国际能源署(IEA)、国际能源论坛、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BP公司、俄罗斯PROGNOZ公司、中国欧盟商会等顶级国际机构的身影。”知道内情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国外专家来华“传经送宝”

  从会议的安排和内容来看,不难看出有关方面的用意,即主要是想利用这次会议了解学习国外在能源预测预警系统建设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会上,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林念修首先介绍了中国能源预测预警系统方案研究的进展情况。国际能源署能源统计分析部主任、首席能源统计分析家Jean-YvesGARNIER先生和英国石油公司首席经济学家GherstofRUEHL先生介绍了各自研究的世界能源统计分析系统。然后,以“典型国家的能源预测预警系统:为中方提供经验”为议题,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署长特别技术顾问SusanH.HOLTE女士和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能源数据和模型中心主任分别讲解了本国的能源数据统计分析系统。接着,以“如何设计和改进能源数据系统”为议题,国家统计局工交司副司长耿勤、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FatihBIROL博士和国际能源论坛秘书处能源部主任SaidNACHET先生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并对此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在“选择什么样的模型工具”这个议题上,国际能源署能源技术分析部高级能源分析家DolfGIELEN先生介绍了IEA模型和情景分析的应用,PROGNOZ国际合作部总裁VladimirESKIN先生通过案例分析,详尽介绍了PROGNOZ能源领域的检测、预测分析系统。

  “中国是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的能源信息对世界能源运行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需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国家能源办副主任马富才称。

  “此次研讨会是一次以中国能源预测预警为核心,议题专业性很强的会议。外方专家的精彩演讲为中国能源预测预警系统的完善提供了宝贵建议,中方专家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和交流。”从事后有关官员回答记者问询的口气看,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中国搭建能源预测预警体系迫在眉睫近

  年来,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能源等矿产资源的需求也随之增大,而国内目前已有的资源储备相对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通过建立高效、准确、全面的能源分析预测系统,弄清我国的能源家底,为政府有效实施能源政策服务,实施正确的能源战略,保障能源工业健康运行,解决重大、复杂的能源问题,满足现代化建设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有用的数据及决策参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资源类产品紧俏,国际油价迅速升温,目前已经突破每桶70美元大关。在能源特别是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外有关中国能源需求造成了世界能源紧张,甚至于"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说法甚嚣尘上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运用有效的数据和雄辩的事实予以回击,从而说明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能源需求大国,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自身能源供应潜力很大,解决中国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将主要立足国内。这些,都有赖于能源预测预警体系的建立。

  中国加速建立能源预测预警体系凡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及早筹划,在事态发展中占据主动位置,是成败的关键。"能源供应是保证国内政治经济秩序稳定和经济建设正常进行的先决条件。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能源预测预警体系,对于我国应对复杂能源局势,在未来世界能源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维护世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谈到紧迫性,国家能源办副主任徐锭明如是说。

  中国能源预测预警系统的构建终于提上了议程。2006年2月,成立不久的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启动中国能源预测预警系统方案研究工作。

  在中国首个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建成并交付使用的同时,中国能源预测预警体系更是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中国能源预测预警体系什么样

  有关专家介绍,能源预测预警应主要包括资源可控性、能源供应能力、能源需求和供需关系宏观分析4个方面。具体来说,就是要对能源短期的供需平衡状况作出预测;对重大安全隐患和价格变动等外部因素作出分析判断;对能源发展趋势和国家规划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行预警;对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构建的因素进行预警。

  就建立中国的能源预测预警体系,我国著名技术经济学家、能源专家徐寿波院士提出了3点意见:一是系统建设要注重创新。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先进成果,研究国际上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有的应用模型、工具,结合中国实际,消化、吸收,努力做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二是在指标设计和选取上要科学全面。系统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能源一元结构系统,又要考虑能源、经济二元结构系统,并考虑将环境因素作为负面效应的能源、经济、环境三元结构系统,还要考虑能源、经济、环境、人口等多元结构系统的需要,努力设计出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中国能源状况的指标体系。三是要拓宽视野,树立世界眼光。注重研究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模式下的能源供求变化趋势,通过能源消费各类指标的对比,对我国的能源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定位和评价,促进能源工业健康发展。

  另有专家提出,中国能源预测预警体系应集成专业技术、专家经验和实时信息搜集3个层面的工作,从能源需求和能源可控的角度建设系统,明确总系统和子系统的数据传输关系,提高总系统的运行效率。

  有关专家提醒,能源预测预警系统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政府、能源企业等众多方面,建立中国能源预测预警系统也需要各个政府部门、能源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要切实推进能源预测预警系统工作进度,就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发挥不同部门及单位最佳合力。

  据了解,中国能源预测预警课题组从2006年2月17日成立以来,认真借鉴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能源企业研究成果,充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课题组在全面整合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能源与经济等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总体框架和实现流程角度详细介绍了系统建设背景、目标、内容构成、技术实现、运行维护、进度安排等方面的内容。

  在2006年12月1日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的"中国能源预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初期评审会"上,有关专家评价,方案从总体上把握住了项目需求,不仅详细说明了系统内容、功能和结构,还从模块划分、预测预警方法等方面为子系统建设勾画出了蓝图;不仅从数据层、表现层和应用层提出了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还充分考虑了数据来源渠道,专家系统构建等方面;不仅对系统内容、功能和技术目标进行了设计和规范,也对系统进度做了比较切实的规划。

  有关人士透露,听取完意见,再经过几此修改后,一个比较完备的能源预测预警系统不久之后便可望问世。赵腊平


能源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