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7年,我省旅游业出现喜人局面:全省旅游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7亿元,分别增长23%和32.8%。 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国内旅游人均花费462.7元,比2006年增加35.7元;入境游客人均花费318.2美元,增加2.7美元。 重点旅

2007年,我省旅游业出现喜人局面:全省旅游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7亿元,分别增长23%和32.8%。

旅游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省国内旅游人均花费462.7元,比2006年增加35.7元;入境游客人均花费318.2美元,增加2.7美元。

重点旅游地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西宁、海东、海北、海南、黄南等重点旅游地区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92.6%。游客主要集中在西宁、湟中、互助、循化、门源、贵德、尖扎等市县,重点旅游地区已成为带动全省旅游发展的龙头。高原自驾车游、乡村民俗游成为黄金周突出亮点。三个“黄金周”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6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38亿元,同比增长10.1%和18.1%。

2007年我省确立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战略之后,旅游相关部门作出很大的努力。

旅游规划和重点景区建设持续推进。“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青海湖景区旅游整体策划”、“青海省自驾车旅游产品规划”等规划编制完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进展顺利,玉树、果洛旅游规划将纳入三江源总体规划中,“祁连林海旅游规划”已安排编制。积极将旅游融入生态建设、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等工作中,把旅游项目纳入全省规划,推动重点景区建设,改善旅游发展环境。2007年,金银滩草原、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等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到目前为止,全省拥有世界级景区11处,国家级景区52处,省级景区数百处;A级以上景区发展到15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9个。

旅游宣传促销和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创新旅游宣传促销的思路、手段和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和扩大市场对青海的旅游需求。重点加强对欧美、日韩等境外市场的推介,强化对青海周边、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市场的宣传促销。先后举办推介会20场,近千家旅游企业和200家媒体参加推介活动。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发放旅游宣传资料9万多份,与旅行商签订意向性协议60多份。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与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旅行商签订来青组团合同50份,拟组团人数近1万人,签订意向性协议80余份,拟组团人数约2万人。配合办好“民族文化旅游节”、“沙岛国际沙雕节”、“三江源国际摄影节”等重大活动,借事借势,扩大宣传。加强旅游网站和旅游期刊建设,对青海旅游网站进行改版,加入青海独特旅游资源图片1000余幅,网站点击量超过200万人次。

区域旅游和部门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加强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坚持走联合发展之路。与陕西、四川、北京、辽宁等省市签订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与西藏自治区共同打造青藏线品牌。与澳门航空公司签订青海—澳门两地旅游包机合作框架协议,协调开通了南京至西宁、沈阳至西宁夏季旅游包机。与青藏铁路公司研究筹划青藏线豪华旅游专列运行线路,努力让游客在青海多停留、多消费。与交通厅协调提出全省旅游交通设施建设项目,与文化部门共同打造青海精品旅游演出节目,与省农厅联合成立青海省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支持各类经济成份投资旅游开发、兴办旅游项目。组织召开全省旅游商品开发座谈会,出台《关于加快我省旅游商品发展的意见》,指导各地开发了黄河石画艺术品、昆仑嘛呢石、盐花、昆仑玉和藏药、藏毯、藏艺等系列产品。

不断提升旅游行业管理服务水平。编制出台《青海省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员管理实施办法》、《乡村旅游点质量等级划分地方评定标准》。在全省开展旅行社“诚信示范社”和星级饭店“周到服务示范店”评选活动,推行旅游企业“黑名单”、“黄牌警告”及“光荣榜”制,强化旅行社量化年检和星级宾馆暗访复核检查制度。加强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和综合治理,打击和整治了欺客宰客不文明行为、重点景区厕所和照相乱收费现象。在全省旅游行业组织开展冬季岗位大练兵活动,举办了第二届旅游星级饭店职工服务技能大赛。举办塔尔寺定点讲解员、全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和旅游招商、旅游行政执法培训班。为青南、海西、海北、海南等地旅游“送教上门”,培训人员达1500人次。


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