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08年,酒类企业由于与原材料联系紧密,普遍受到了冰雪、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当这些不利影响慢慢擦身而过,他们发现,要抗住销售下滑的压力,首先是如何度过当前的经济环境?持续快速发展多年的中国酒业,或将遇到过冬的难题。   白酒业头顶三座

2008年,酒类企业由于与原材料联系紧密,普遍受到了冰雪、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而当这些不利影响慢慢擦身而过,他们发现,要抗住销售下滑的压力,首先是如何度过当前的经济环境?持续快速发展多年的中国酒业,或将遇到过冬的难题。

  白酒业头顶三座山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白酒产量从800多万吨锐减到300多万吨。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而来,高档白酒业将再次面临巨大风险。目前,国内酒业巨头们已经感到了销售压力。

  2008年下半年以来,白酒销售增速有着比较明显的下滑趋势,多家机构指出,2009年白酒行业,特别是高端白酒,形势不容乐观。

  这些机构从2008年11月上旬开始,对全国各个地区多家经销商进行了数据采集调查,发现高档白酒的整体销量下跌达70.6%,就连五粮液与茅台也不能幸免。有券商报告指出,由于对春节销售的期待与一段时间以来的销量下滑,经销商渠道库存增加。

  2008年,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出现,使得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时,物价上扬也直接导致了白酒消费量的减少。一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从今年开始,广东的高档白酒销量直线下滑,其中就有五粮液、茅台以及国窖1573和水井坊。

  有券商研究报告指出,受宏观经济、财富效应、消费升级等众多因素的叠加影响,近几年高档白酒涨价过快,出现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涨幅的状况,而提前释放的“涨价”将为未来几年的继续提价带来压力。目前终端价与批发价已经走弱,而未来9个月,白酒业的终端销售会有压力。

  近期,五粮液新品六合液上市消息已经传出,有经销商表示;这款酒的价格定位在300多元,目前市场上500元左右的高端白酒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寻找新的市场空白点,一些白酒巨头已经开始行动,“没有最贵只有更贵”的局面已经被打破。

  从目前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环境以及高端白酒涨价过快,是压在白酒业头上的三座大山,白酒业的大腕们如何过冬?将成为2009年白酒行业的一个看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毫不怀疑,这些大腕都会使出看家本领。市场的开辟、新产品的问世、营销手法的嫁接、产品结构的调整等都有出现的可能性。

  葡萄酒过剩危机来临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面前什么也没有,我们面前什么都有。”一位葡萄酒业内人士引用狄更斯的一句话来描述当下的葡萄酒行业。

  当前的经济大萧条使消费者对葡萄酒的需求量大幅减少,这将进一步加剧澳洲葡萄酒过剩危机。美国、英国是澳洲葡萄酒最大的出口市场,两国经济衰退是导致澳洲葡萄酒行业危机的主要因素。

  澳大利亚葡萄酒与白兰地协会的Lawrie Stanford称,现在生产的葡萄酒太多了,低廉的售价已经让生产商无利可图。
  Stanford说:“我们只是想走出这种澳洲葡萄酒低价怪圈,这意味着产品的销量要降低,供给压力增大,尤其对于内陆气候温暖产区,马上就会面临生产过剩危机。”

  葡萄酒业的规模化发展是近百年来的事情,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建“张裕酿酒公司”,在这一百多年时间里,葡萄酒逐渐为消费者了解并接受。近年来,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而葡萄酒生产大国也不再局限于西欧国家。

  伴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呈现出快色增长的趋势,但是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消费葡萄酒仅为0.5升,只占到世界平均水平4.5升的11%,这表明,葡萄酒行业在国内有着巨大的前景与空间。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随着葡萄酒关税下调,进口葡萄酒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由2006年的6.6%上升至10%。世界葡萄酒界权威汤姆.史蒂文森主编的《葡萄酒报告》预测,2010年中国对葡萄酒的需求中,高档酒将占到50%,中档酒占到40%,而低档酒只占10%。

  这些利好消息并不能掩盖进口葡萄酒的弊端—缺少强势且知名的品牌。没有一个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领导型品牌,决定了未来进口葡萄酒行业还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银河证券分析报告认为,目前国内葡萄酒业最大的关注点是国外品牌对国内品牌的冲击程度,而当前国内葡萄酒业仍处于垄断竞争格局,长城和张裕已经确立了未来行业霸主的有力争夺者地位。

  “我们认为今年葡萄酒行业受经济影响将更大。”上海证券分析师腾文飞则对近期葡萄酒产量下滑表示出了担忧。一位从事葡萄酒经销的业内人士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2008年葡萄酒行业的销量比前年下滑了约15%。

  啤酒降价换市场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了啤酒行业一个争霸的机会和舞台。而就在奥运期间,各个啤酒企业都忙得不亦乐乎,各界对啤酒行业也有着十足的信心。

  然而,2008年上半年啤酒销售增速仅3.64%,远远低于2007年的13.15%。进入下半年以来,很多业内人士发现,奥运会对刺激啤酒销量的推动更是十分有限。爱建证券行业研究员杨云帆预计,增速同比放缓的趋势仍将延续一段时间。

  多年来,“高成本,低售价”一直是啤酒行业面临的尴尬局面,一瓶啤酒的价格不如一瓶水的市场怪象成为啤酒业难以名状的痛。据业内人士介绍,酿造啤酒的成本中30%-40%是啤酒大麦,大麦供求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啤酒的价格。

  近年来随着啤酒大麦和原油价格的攀升,给各个啤酒企业造成了极大的成本压力,不过随后啤酒大麦价格持续回落。银河证券分析师董俊峰认为,近期啤酒大麦价格已经下降到2006年的水平,预计2009年受全球农产品市场调整市的影响,价格还会回落,这将直接释放行业成本压力。

  “面对激烈的竞争,大麦价格回落后,啤酒企业可能采取变相的小幅降价。”另一位证券分析师认为,2008年啤酒销量较低与雪灾、地震、经济下滑等因素有关,在2009年行业产量增速有望略有回升。


啤酒白酒葡萄酒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