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有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探讨。在今年5月举行的北京科博会上,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曾表示,“全球产业重心已经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他认为,发展服务贸易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空间,并鼓励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快布局

近日,有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引发了业内人士的广泛探讨。在今年5月举行
的北京科博会上,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曾表示,“全球产业重心已经从制造
业转向服务业”。他认为,发展服务贸易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空间,并鼓励企业和地
方政府加快布局,吸引资金进入服务业。   近日商务部发布的《2007年中国外商投资报告》提出,中国应更多地引进先
进技术、研发能力、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应利用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大
力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同时,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表示,在服务业跨国投资大潮中,
中国已具备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基本条件,具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态势和巨大的市场
优势。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创造了巨大的服务需求,使中国对跨国公司保持了较强的吸
引力,发展服务业有很大潜力。   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中国有质优价廉的人力资源,包括部分中高端科技管理人才;拥有较高水平的信
息基础设施和较强的信息技术产业支撑,此外,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有着良好的开放环
境和意识,在制度创新和特殊功能区域开发开放方面走在前列,具备在服务业全面实
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基础。   王超指出,现在一些国际机构已将中国列为跨国公司服务转移、外包有潜力的新
兴市场和研发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今后,中国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快实施服务业
开放带动战略。   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主席贺瑞凯近日表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世界服务业推动全球经济不断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跨国并购近年来增长迅速,成
为推动服务业全球化的主体。”2005年跨国投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达2/3以
上,制造业份额比上年下跌4个百分点。2004年、2005年的跨国并购中,服
务业购买分别占67%和64%,欧盟、美国和日本仍然是购买主体。贺瑞凯认为,
服务业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是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成为经济全球化进入新的发展
阶段的标志之一。   近几年,我国将促进服务业对外开放特别是承接全球服务外包摆在重要位置。数
据显示,服务业已成为中国利用外资增长最快的领域。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业吸收
外资138亿元,同比增长58%。在软件、数据处理、商务中介、动漫制作、设计、
研发等领域,中国承接的国际服务外包均已颇具规模。   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将后勤办公、顾客服务、商务业务、研
究开发、咨询分析等非核心的服务业务外包。专家表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特别
是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是中国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
口,也是中国全面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中的地位的战略选择,是进一
步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服务业也需要技术含量   商务部服务贸易司司长胡景岩认为,我国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在百余个服务领域
都有潜在的巨大空间。他表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起步晚、增速快,在全球的比重不
断上升,只是仍以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为主体,而在金融、保险、专利使用等
技术含量高的服务领域比重则偏低;另外,我国现代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并呈扩大
趋势,在管理上亟待完善。   在胡景岩看来,在多达百余个服务领域中,“商业存在”等领域已经开放得很充
分,但其他绝大多数领域仍然有进一步向外资开放的空间,如旅行社的开放等。   胡景岩认为,与制造业同理,服务业也需要高技术。胡景岩指出,尽管近几年我
国贸易顺差不断加大,但服务贸易长期逆差,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服务贸易管
理比较落后,亟待完善。他表示,跨国公司在服务业的连锁、品牌和创意方面已形成
规范化的产业标准,我国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模式,塑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品牌。
外资的到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抢占我国的市场,也会为我国的服务业带来高技术。与
外资的竞争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可以帮助本土企业提高竞争力,以此顺利进入国际市
场。各地政府首先要抓好本地服务业的发展,培养优势企业;同时梳理比较优势,培
育服务品牌,品牌打响后再谋求国际化发展,进军国际市场。   据统计,目前服务业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为60%,2010年服务业将代替制造
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预计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将达4000
亿美元,比2006年翻一番。虽然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但增长速度快于全
球速度,服务贸易占全球比重已由过去的0.7%增长到3.5%,且我国发展服务
贸易潜力巨大。中国企业在旅游、运输、文化等传统服务贸易上有竞争优势。   积极应对产业选择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各地政府以及紧跟国际产业发展趋势的高新区来说,要做好
迎接国际服务产业转移的准备。以上海为例,2005年,上海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
同金额73.1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2%,占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
的52.9%。与需要耗费大量土地、能源的制造业相比,现代服务业以其所具有的
科技含量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征成为经济发达地区新一
轮经济增长优势的必然选择。   当前,在研发、制造、服务一体化联动的发展趋势中,基于降低成本、贴近市场
等方面的考虑,会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研发、物流等非制造环节逐步转移到中
国来,形成服务业外包的状态。面对这一趋势,各地政府和高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
认真研究并做好区域产业规划和制定招商中的短期计划。   在抢抓服务业外包的过程中,高新区必须综合考虑政策环境、竞争环境和国际产
业转移趋势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特别关注区位优势,及时制定好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
和国际贸易业的相关产业政策。   国际服务业的转移包括项目外包、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多种形
式,许多跨国公司常常将非核心的服务环节,如后勤、财务、呼叫中心、研究开发、
软件设计、经营管理、金融财务分析、办公支持、售后服务等外化为一个投资项目或
专业服务公司,再外包出去。地方政府和高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做好承
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总体规划和相应举措,以此来进一步推进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   业内专家针对高新区的特色提出,高新区应以综合投资环境的优化为抓手,以科
技创新能力、投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来提升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的产业转移尽管看
重投资地低廉的商业成本,但更看重投资地整体的投资环境和产业环境所带来的好处。
高新区为企业创造的环境将不再仅仅局限于政策层面的单一环境,而是通过对产业资
源、财政资源、金融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运作,并加以科
学配置,形成综合系统环境。因此,高新区应着力改善综合投资环境,体现区域差别
定位,加强特色招商,进行制度创新,制定能够从深层次激励创新的政策,并把这些
政策落到实处。
产业服务发展国际外包服务业贸易面临转移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