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我国枣树发展概况 我国枣树栽培历史悠久,已有7000年以上栽培历史,枣一直与我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枣既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食药同源,在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学中,枣作为中药的灵魂无处不在,它为我国人民的健康
一、我国枣树发展概况
我国枣树栽培历史悠久,已有7000年以上栽培历史,枣一直与我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枣既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又有重要的医疗保健价值。食药同源,在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学中,枣作为中药的灵魂无处不在,它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发育、繁衍生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枣文化,枣文化已成为炎黄子孙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很自然地将枣烙在了我国国民心中,枣的营养滋补保健作用已植根于国民的脑海里,流淌在国民的血液中。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对枣树就有较深入的研究,在枣树品种、栽培技术、病虫防治、保花保果、贮藏加工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为今日枣树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文化基础。
枣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上游,长期的栽培引种导致我国枣树分布广泛。目前,除了黑龙江、吉林和西藏外,其余省市几乎全有枣的栽培。自上个世纪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国枣树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阶段,面积和产量曾因大炼钢铁而一度减少。到1979年,我国枣年产量30多万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枣树开始有所发展,但产量增长缓慢,到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枣树开始迅速发展,到九十年代中期,全国枣产量翻了一番,达到70万吨左右,之后枣产量急剧上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产量已达250万吨以上,总面积约1600万亩。
我国枣树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根据1993年出版的《中国果树志•枣卷》记载,有品种700个。近十几年来,我国又选育出一些新品种,枣品种的数量不断增长。
二、鲜食枣的品种资源
枣品种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用途来分为制干、鲜食、兼用、蜜枣和观赏五类。鲜食枣品种是指果实适宜鲜食的枣品种。其特点是果肉脆、汁液多,味甜或酸甜、适口性强。在《中国果树志•枣卷》中记载的700个枣品种里,鲜食枣品种为261个,占所有枣品种的三分之一以上。近些年通过鉴定的鲜食枣新品种有早脆王、七月鲜、京枣39、阳光、月光等。
鲜食枣品种繁多,其中有很多优良品种,如早熟和中早熟品种有宁阳六月鲜、新郑六月鲜、到口酥、蜂蜜罐、疙瘩脆;中熟和中晚熟品种有大瓜枣、大白铃、临猗梨枣、辣椒枣;尜尜枣、不落酥、成武冬枣;晚熟品种有冬枣、邢台九月青等。
三、鲜食枣的发展概况
尽管我国鲜食枣品种种类繁多,但鲜食枣在过去几千年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多为庭院或田间地头零星栽植,这主要是由于过去没有贮藏和运输条件,鲜枣易失水萎蔫、腐烂变质、不能久存。
我国鲜食枣的大量发展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第一个大规模发展的品种是临猗梨枣,临猗梨枣以其个大、早产、丰产、稳产、质优赢得了枣农和市场的认可,六、七年的时间临猗梨枣便风靡全国,很多地方都引种栽培。在临猗梨枣还在迅速发展的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冬枣开始发展,冬枣以其无可比拟的品质很快征服了市场,成为当时的“贵族”之果,售价高达每公斤100—300元,比临猗梨枣发展之初每公斤售价50—100元的天价还要高。冬枣在三、四年之后便迅速崛起,发展势头之猛、速度之快出乎所料。当冬枣大力发展之时,临猗梨枣发展势头锐减,临猗梨枣因品质下降迅速退出了鲜枣市场,此后成了目前冬枣一统天下的发展格局。
四、鲜食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品种单一,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到目前为止,生产上栽培面积最大的鲜食枣品种就是冬枣和临猗梨枣,冬枣的栽培面积约为120—130万亩,临猗梨枣约为30万亩左右。其它鲜食枣如尜尜枣、辣椒枣、成武冬枣、大白玲、薛城冬枣、桐柏大枣、泗洪大枣等品种也有一定量的发展,但规模都不大。
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消费观念差异很大,鲜食枣的消费市场大、需求多样化(多层次、多方位)。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对鲜食枣的要求不同。因此要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对鲜食枣的消费市场进行准确定位,根据鲜食枣品种特点、当前和未来市场的需求来选择品种。鲜食枣品种资源丰富,根据其在成熟期、果形、口感、果个等方面的差异,开发不同品种,丰富鲜食枣场,满足市场需求,摆脱品种单一造成的上市集中、销售困难、效益低的困境。
2、品质下降
鲜食枣因直接食用,所以其外观、口感品质十分重要。我国大面积发展的两个品种冬枣和临猗梨枣都存在品质下降的严重问题。品质下降已经到了动摇其生存的地步。临猗梨枣在我国大规模发展之后,由于品质下降,目前已基本退出鲜食枣市场,转为加工蜜枣。冬枣在当初能够快速发展得力于其无出其右的品质,目前冬枣走下坡路,重蹈临猗梨枣的覆辙也是因其品质严重下降,真是“成”亦品质,“败”亦品质。
3、管理费工、成本高、效益低
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冬枣,因其对肥水需求量大、坐果难、易受病虫危害、主芽萌生枣头能力强而增加了管理难度,费时费工,增加了管理成本,难以达到无公害标准或绿色标准。降低了产品市场竞争力,效益降低。
五、鲜食枣发展前景展望
1、鲜食枣的优势和劣势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今社会,“营养、安全、适口”已成为消费者追求的最高目标。被誉为“活维生素C丸”的鲜食枣因其外观艳丽、营养丰富、适口性强、方便食用之特点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是顺理成章的。然而,鲜食枣不易保存、货架期短,不便长途运输成了限制鲜食枣发展的重要因素。
2、国内外市场
厚重的枣文化底蕴,使我国国民对鲜食枣普遍认可,食用鲜枣必然由现在的一种时尚消费变成日常消费。因此鲜食枣在国内市场分额极大,我国13亿人口,按人均年消费2公斤计,年消费130万吨。鲜食枣完全可以象消费苹果一样作为我国主打水果,尚如此,按人均年消费10公斤计,年需求650万吨。可见其市场潜力巨大。
国外华人和东南亚各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枣的认同与国人无异。其它外国人不喜欢食用干枣,但对和水果食用方法无二的鲜食枣必然很易接受。通过大力宣传,凭借鲜食枣具有的“营养、安全、适口”三大优势征服外国人不会有太大难度。可以说,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会排斥鲜食枣的。
由此可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随着鲜食枣贮藏保鲜技术的进步、随着航空、洲际火车等快速运输工具的发展,鲜食枣在不远的将来必然会大踏步走出国门,冲向世界,以其“高贵”的品质赢得世界。
六、发展鲜食枣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引种试验,正确选择品种
影响枣树生长发育和枣果品质的因子主要有光照、温度、昼夜温差、降雨、土壤等条件。同一品种在不同地方因自然生态条件的差异而表现各异。在一个地方表现很好的品种在其它地方就不一定表现很好,甚至表现很差。相反,在某一地方表现一般的品种引种到其他地方会有上佳的表现。因此要开展品种区域化的研究,做好引种试验,找出品种的适宜和最适宜栽培地区,适地适栽,避免盲目引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发展规模适当,避免一轰而上
“物以稀为贵”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鲜食枣的发展也要遵循这一原则。鲜食枣的发展快慢要以市场的需求为准星。滞后市场不能获利,远远超越市场需求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鲜食枣的发展规模要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宏观调控,最好采取大的公司和枣农成立合作组织,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基地。由过去那种先种植再找销路的模式转变为先摸市场找销售渠道再量身裁衣,以销定产,使鲜食枣的发展规模基本与市场的需求相吻合,避免出现枣贱伤农现象,保持鲜食枣健康持续发展。
3、重视品种更新,加强新品种选育
市场是指挥棒,鲜食枣发展要随市场这个指挥棒而舞。人们的消费喜好随时间不断改变,要不断更新品种,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求获得最大受益。
目前枣树上的鲜食枣品种几乎都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老品种。利用我国丰富的枣资源,培育创新新品种是鲜食枣持续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要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方法相结合,加快育种进程。鲜食枣品种的育种目标是个大、优质、早产、丰产、抗逆性强、早熟和中早熟,兼顾晚熟。要特别重视芽变选种,在这方面要发挥广大枣农的积极性,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枣农的科学素质,提高他们鉴别芽变的水平。要使枣农成为发现新品种的受益者,在知识产权、物质奖励方面给予保护和扶持。
5、规范品种名称,避免盲目引种
目前枣树品种名称十分混乱,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妨碍了引种栽培,给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某品种的果实作为商品时,可冠以不同的品牌名销售,但其品种名在学术上应规范统一,是唯一的。冬枣本来是一个在《中国果树志•枣卷》中明确记载的一个古老品种,现在却有黄骅冬枣、沾化冬枣、鲁北冬枣、大荔冬枣之称,给学术和生产造成很大混乱。
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品种鉴定权威机构很有必要,通过建立枣品种资源基因库和分子图谱档案库,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从分子水平对新老品种进行甄别和鉴定,以保护品种专利,防止恶意侵权。
6、科学栽培管理,提高果实品质
品质是保持鲜食枣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栽培管理水平直接影响鲜食枣的品质。一个优良的品种必须有相应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才能使其优良特性充分表现出来。也就是说“良种”配以“良法”,才能得到“良果”。因此要加强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探索“省工简化”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将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先进的果园地下管理模式应用到鲜食枣栽培中来,实现鲜食枣栽培的科学化、简易化、标准化、无害化,提高鲜食枣的品质,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之目的。
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