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目前,山东省饲料工业已进入一个生产稳步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饲料工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实现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

目前,山东省饲料工业已进入一个生产稳步发展、质量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的新时期。在这个新时期,饲料工业发展的基本目标就是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实现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从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从传统经验型生产向现代健康型生产转变,最终实现由饲料大省向饲料强省的转变,为建成畜牧强省作贡献。要实现这样的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把握和适应“三大发展趋势”:

畜禽养殖及加工经营发展的新趋势—————畜牧产业正在由大向强迈进

一是产业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首先,养殖业稳步发展。多数畜禽的养殖数量虽然年际间有波动,但总起来说还是相对稳定的。2006年山东省大牲畜存栏865.66万头,同比减少17.3%;出栏560.64万头,同比增长2.6%。猪存栏2778.51万头,同比减少9.5%;出栏4681.63万头,同比增长3%。羊存栏2918.1万只,同比减少10.5%;出栏3840.39万头,同比增长0.8%。家禽存栏6.38亿只,同比减少4.7%;出栏18.09亿只,同比增长4.1%。肉类总产759.04万吨,同比增长3%;奶238.65万吨,同比增长8%;蛋430.52万吨,同比减少2.6%。畜牧业产值1232亿元,列全国第一位。

其次,畜禽产品加工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山东省拥有各类畜禽产品加工企业2000多家,销售收入过百万元的89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7家,省级龙头企业111家。规模以上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额1300多亿元。无论是加工企业数量,还是加工能力在全国都是比较强的。

第三,市场开拓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山东省获得出口注册的肉类加工企业161家,畜牧业三资企业982家,累计利用外资10.5亿美元。2006年畜产品出口11亿美元,增长6.7%,禽肉出口占全国的50%以上,兔肉出口占全国的90%以上。每年销往省外的畜禽产品达380多亿元。

第四,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不断增加。2006年,全省畜牧业吸纳劳动力达到700多万人,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860元。

二是畜牧养殖生产正在向现代养殖方式转变。即由分散的家庭饲养向规模化饲养转变;由传统的经验型饲养向工厂化、标准化饲养转变。2006年与2000年相比,山东省养殖户数减少了15%,户均养殖规模扩大了52%。全省畜禽规模化饲养的比重已达70%以上,标准化饲养比重达45%以上,出口产品的标准化饲养比重达到85%以上。饲料业的生产和经营必须努力适应和促进现代畜牧养殖方式的发展。

三是疫病防控能力力度和水平不断提高。从总体说,人们对疫病防控工作更加重视,科学防控、全面防控的能力力度和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毋庸讳言,疫病防控特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难度越来越大,成本大幅度提高。以潍坊市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养1只肉鸡疫病防控需要0.2元,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2000年达到1元,现在为1.2元~1.3元。全省平均2000年为0.7元,目前是1元左右。各级财政承担的疫苗经费,2000年不到1000万元,2006年达到2.4亿多元。今后饲料业的发展,必须重视这个现象,努力使饲料的配方更科学,营养更全面均衡,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量,为保障畜牧业健康养殖、畜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效益作贡献。

饲料工业发展的新趋势—————从新兴产业和自由发展产业逐步成为一个成熟规范的大产业

一是饲料产量快速增长。山东饲料工业是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的一个新兴产业。1996年全省饲料产量只有480万吨,2004年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5年达到1141万吨,去年由于受疫情和畜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饲料产量增长明显放缓,为1150万吨,是1996年的2.4倍。其中配合饲料产量800万吨,比1996年增长74.3%,浓缩饲料产量300万吨,比1996年增长19倍,预混合饲料50万吨,比1996年增长7倍。十年来,饲料产量平均年递增9.1%,总产量约占全国的11%左右。2006年饲料工业总产值298亿元,在全省39个工业行业中居第20位。现有饲料企业1592家,年双班生产能力2340万吨,比1996年增长185.4%。

二是饲料质量稳步提高。据近几年部、省级抽检结果以及免税检验、报批检验等综合分析显示,山东省饲料产品平均合格率连续几年都在95%以上,比“九五”初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饲料产品质量投诉率逐年减少,目前已经在1%以下;饲料中“瘦肉精”检出率始终保持为零。饲料企业品牌意识逐步增强。2006年饲料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范围,在全国评出的15个饲料名牌产品中,山东六和集团有限公司、诸城外贸有限责任公司和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的禽饲料榜上有名。另外,潍坊中基公司的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有5家企业的产品获得山东名牌产品称号,10家企业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这些获得产品品牌荣誉称号的企业,饲料产销量稳定增长,效益一直较好。

三是饲料品种结构日趋合理。从类别上分析,近十年来山东省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均衡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配合饲料占71%~75%,浓缩饲料占20%~25%,预混合饲料4%~5%。这个比例关系年际间波动变化很小。

从品种上看,在配合饲料中,猪饲料所占的比例已由2000年前后的30%左右,下降为15%~18%;蛋禽饲料由占25%左右,近几年下降为15%左右;肉禽料从占36%~42%上升为60%左右;水产饲料一直比较稳定,占5%左右;其他饲料由过去的5%下降为2%左右。

从饲料的专用性上看,不管是猪饲料、蛋禽饲料、肉禽饲料,还是牛羊饲料、水产饲料,都在向系列化、多样化发展。如猪饲料可细分为乳猪料、小猪料、育肥料等。表明饲料的配方越来越精细,技术含量和利用率都在提高。

四是饲料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近几年,山东省开发研制并经农业部批准的赖氨酸硫酸盐、低聚木糖、壳聚糖、共轭亚油酸等7个新饲料添加剂产品(全国共37个)相继投入市场;饲料酶制剂、微生物添加剂、微量元素络合物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和产量逐年增加;赖氨酸、氯化胆碱、甜菜碱、维生素K3、叶酸、大蒜素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年出口创汇2.5亿美元。寿光金玉米、聊城希杰、邹平西王集团、正大菱花和德固赛凯赛等5家企业赖氨酸项目相继投产,年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今年,山东恩贝集团、鄄城菱花味精有限责任公司两万吨苏氨酸项目有望投产。山东省已经成为全国氨基酸生产的重要基地。

五是饲料企业总数稳中有降,年产万吨以上的企业明显增加。前几年,山东省饲料企业每年增加100多家,近几年增长明显趋缓,2005年达到1678家,2006年减少为1592家。同时,年产万吨以上的大企业逐年增加,2000年只有124家,2005达到326家,2006为337家。

六是饲料业的效益变化巨大。从行业来看,随着产量的逐年增加,全省饲料工业产值不断增加。2000年达173亿元;2003年达236亿元;2005年达294亿元;2006年达到298亿元。

从企业来看,由注重追求单位产量的高效益(每吨多时达500多元),主要转向追求规模效益(现在每吨20多元到几十元)。依靠产品的质量、规模数量和优质服务,不断提高企业的效益。

饲料行业监管工作发展的新趋势—————逐步走上依法严格管理和规范管理的轨道

山东省对饲料监管工作虽然一直很重视,但是从监管的力度和覆盖面等方面来分析,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宽松管理阶段。1999年国务院颁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前,对普通饲料生产管理相对比较宽松,饲料行业可以说是一个“自由”发展的行业。那时,一般重视对饲料的生产管理,而对饲料的经营和使用管理比较宽松;相对重视对饲料营养质量的管理,不大重视安全卫生质量的管理;对饲料添加剂的管理相对较严,对一般饲料的管理比较宽松。

二是加强管理阶段。从1999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实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开始,对饲料行业的管理明显加强。逐步实行了四项制度,即饲料生产企业准入许可制度、年度备案制度、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和从业人员就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监管;加强了对饲料营养质量和安全卫生质量监管;加强了对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和精料补充饲料,特别是对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更加关注饲料对畜产品,特别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三是依法规范,严格管理阶段。以2006年11月24日农业部颁布《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第73号令)为标志,饲料监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从今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进一步明确统一了对饲料生产企业设立的条件要求,规范了管理部门的审查程序。这个审查办法的出台,实际上就是向社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要进一步加强对饲料企业的监管力度,要大幅度提高饲料企业准入的门槛。这个审查办法的出台,对于加强饲料行业的监督管理,加强依法行政,提高饲料质量安全水平,促进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饲料适应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