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工业迅猛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从专业市场或出口加工生产来看,我国服装的主产区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苏、上海、河北等地,形成了众多以产品品种为导向的区域性产业群,发展速度明显高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工业迅猛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从专业市场或出口加工生产来看,我国服装的主产区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江苏、上海、河北等地,形成了众多以产品品种为导向的区域性产业群,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浙江服装产业更是独树一帜。迄今为止,全省有服装加工企业8000余家,占全国服装生产企业的18.2%,年产各类服装20亿件,占全国的20.8%。年出口创汇24亿美元,在全国的排名从以前的第八位跃升到第二位。
浙江服装产业如何获得快速增强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从集群的观点来看,这主要在于相互渗透、彼此促进的三个方面,即全省服装产业集群系统的集成优势、各地产业的集群优势以及集群企业的品牌优势。
1.集群系统的集成优势
理论上,集群本身就具有系统的内涵。集群系统则可以被理解为由一个个集群构成的更高级别的地域产业系统。既为系统,其中就暗含着内部的成员子系统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与交融。浙江服装产业正是由分布于全省各地的企业集群共同组成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集群在产品上分工明确,在市场经营活动中,集群之间联合、协作与借鉴的现象时常发生,并由于彼此间的地理邻近,在经营绩效方面竞争与比较的意识非常强烈,最终表现出强大的系统集成优势。
这个集群系统初步形成杭(杭州)甬(宁波)瓯(温州)“三足鼎立”的空间分布格局。它们分别依托于智力(杭州)、实力(宁波)和魄力(温州)优势,各自以生产女装、男装和休闲装为主打产品,无论在产品品牌还是在营销策略上,都创造出鲜明的区域特色。例如,杭州女装凭借以学院派为主的杭派女装设计师、打造了一批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的品牌(诸如“江南布衣”、“蓝色倾情”、“秋水伊人”等),并以连锁经营方式辐射市场。宁波素以“红帮裁缝”著称,具有悠久的服装文化历史,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大型西服生产企业。温州作为服装业的后起之秀,通过海外侨民这种社会网络资源及时获得国际服饰最新信息,形成了自然、质朴、洒脱、柔美为特色的瓯派服饰。除此之外,湖州市织里镇以童装生产为主,全镇拥有6600家童装生产企业,年产童装1.2亿件(套),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童装之都”;平湖市新达、诸暨市枫桥镇和海宁市也已经形成相当大的服装生产规模,分别生产运动服装、衬衫和皮装。
近些年来,各地服装企业先后进入实力扩张阶段,纷纷采取产品多元化经营策略。这种策略的实施并不是简单地依靠扩大规模的方式,而是从保存自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其它地区集群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利用后者已经形成的专业化优势,共同发展。以宁波市一家羊绒服装企业为例。他们的产品多元化经营策略是在羊绒服装的基础上,向休闲服装、衬衫等产品拓展,目前这些新产品并不需要自己新建工厂来制作,而是通过在温州、杭州、绍兴等地寻找专业生产商代加工。这种做法既有效地利用了其它地区的优势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的弊端,同时也降低了集群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以高质量、低价位的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这种协作甚至不断扩展到浙江省内相关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例如纺织面料及辅料(绍兴)、皮鞋(温州)、领带(嵊州)、袜子(诸暨大唐)、纽扣(桥头)等。随着集群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不断深入,企业集群之间的合作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全省服装产业的资源整合将更为合理,集群系统的集成优势也将更加明显。
2.各地产业的集群优势
就各地服装产业而言,突出表现为集群优势。以宁波市为例,服装产业的集群优势除了包括为人熟知的集聚经济之外,还突出体现在地区产业规模优势、专业人才库与熟练劳动力资源优势和浓厚的产业氛围等三个方面。
1)产业规模优势
宁波市服装企业主要集中在鄞州区、段塘、奉化江口长达15公里的“L”型区域。目前,宁波已形成西服、衬衫生产为龙头,集羊毛绒服装、童装、针织服装、丝绸服装、皮革服装等生产。年服装总产量、销售收入、利税及出口交货值在国内均名列前茅。全市共有服装工业企业1600余家,占全国服装企业总数的4.13%;年服装生产能力达13.1亿件,占全国服装总产量的12%左右。
服装业的生产能力与技术水平同步增长。业界已经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可以实现电脑排料、自动摊布、生产、立体熨烫、自动包装等。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提高了产品质量,并进而增强出口创汇能力和企业实力。与此同时,与服装加工密切相关的一些行业也很快发展起来。如纺织行业,通过技术改造,增强了产品的后加工和深加工能力。面辅料生产企业、印染企业也在新一轮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这既为宁波市服装产业发展提供了地产面辅料的资源支持,又使建立服装、印染、面辅料配套成龙的生产体系成为可能。
2)专业人才库与熟练劳动力资源优势
服装企业集聚的另一个效益是形成了一批服装方面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的生产工人。由于宁波服装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所以集聚了一批长期从事服装业的专业人员。地理上的临近又促进了竞争,使这些人才在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人才在企业间的流动反过来又促进了竞争,不仅使企业竞相争夺人才,也使专业人员不断提高自己。而且,人才流动可以把原企业具备的优势发挥出来,促进不同企业间的文化融合。这也是使各企业彼此了解、相互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
由于服装企业数量众多、新企业不断成长,导致本地服装工人数量不断增长。虽然服装制作属于劳动密集型,但是技能的熟练掌握依然重要。爱尔妮公司新建的一家分公司雇用新员工,同母公司相比,在三年之内,劳动生产率还是较后者低。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本地大量的熟练工人仍然是宁波服装集群的优势。另一方面,在一些国外专家眼中,中国服装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有时一件设计和打版都很出色的时装,但缝纫质量却非常糟糕。这也说明,在服装行业向高质量、品牌化方向发展时,熟练的且素质好的工人仍具有不可低估的优势。
3)浓厚的产业氛围
产业氛围突出表现在企业间的竞争、创业与信息流通。由于服装产业初步形成规模级差及市场分工,宁波服装业界没有出现象其它地区那样恶性的价格竞争状况。适度的竞争压力反而能转化为促进企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正是由于众多企业成功的创业经验和营造出的服装产业环境,促使大量新企业的诞生,这反过来加强了集聚效应。
地理近邻的优势还在于同行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方法上相互借鉴,可以吸收到别人的长处。
虽然企业间正规的交流也会有,例如相关人员(协会)会议,但是利用非正规的渠道增加企业间的相互了解非常普遍。
某服装企业的被访者以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明了这种近邻性带来信息资源的便利性。“虽然现代信息条件大大改善,互联网、电话、电视等多种媒介可以让我们了解海尔集团,但是对它们的感觉仍然是很模糊的,不能真正地了解。但是对于杉杉、雅戈尔这样的企业集团,我们的了解就深刻得多,而且它们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能很快知道。”这种信息优势无疑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3.集群企业的品牌优势
如果说企业集群奠定了区域的品牌优势,成为集群企业共同拥有的无形资产,那么一批已经具备了规模、实力和品牌的集群企业则无疑是区域品牌的形象代表。同时,他们又以自己的企业品牌影响力增强了区域品牌效应。因此,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通常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
浙江服装企业较早实施名牌战略,目前各地区的集群内部都出现了一批拥有著名品牌的规模企业,并已经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主导梯队、主力梯队和生力梯队等三个梯队层次的企业发展结构。2001年,在服装行业124家全国“百强”企业中,浙江服装企业数量就达到41个,约占三分之一,位居全国各省份第一。再以宁波市服装产业为例。全市现有规模以上服装企业700家左右,其中杉杉、雅戈尔、罗蒙、一休等四大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服装业界的著名品牌企业。鉴于国内服装业界高质量面料奇缺的严峻形势,雅戈尔集团已经通过合资的方式开始把产业链延伸到纺织制造领域,这将引导宁波市及全国服装业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不断增强服装业的国际竞争力。
4.启示
地区产业的竞争优势不仅依托于本地的少数龙头企业和当地产业的集群效益,还与其周围地区的同类产业及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息息相关。因此,各地区决策部门在夯实增强产业竞争力时,既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又要注重加强区域营销,增强区域品牌效应,同时更要消除地区之间因行政区划而造成的各种贸易壁垒,积极促进地区间的合作。
服装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