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07年上半年,我国家电、消费电子产业整体来说发展相对平稳,平板电视、空调依然是行业内的亮点。平板电视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液晶电视零售额占全部彩电的比例近70%,而等离子电视似乎要走出相对低迷的态势,但市场走势还待观察 液晶
2007年上半年,我国家电、消费电子产业整体来说发展相对平稳,平板电视、空调依然是行业内的亮点。平板电视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液晶电视零售额占全部彩电的比例近70%,而等离子电视似乎要走出相对低迷的态势,但市场走势还待观察 液晶电视:持续增长态势 2007年1~5月,CRT电视、等离子电视和背投电视无论在零售量还是零售额方面,均出现了负增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液晶电视依然持续了自2004年开始的迅猛增长态势:2007年1~5月,中国市场液晶电视的零售量占全部彩电的比例为33.76%,达到了203.4万台,同比增长149.90%;零售额占全部彩电的比例为69.74%,达到了1669181.5万元,同比增长94.48%。 其他三类彩电产品出现负增长,而液晶电视增势依然迅猛的原因主要是厂商的集体发力,在平板电视战略上向液晶电视倾斜。与此同时,液晶电视产品全线布局,满足了消费者对不同尺寸的需求,向上挤占等离子电视和背投电视的市场空间,向下抢夺CRT电视固有领地,令等离子电视、背投电视和CRT电视都在市场份额方面遭遇挑战。 在液晶电视的品牌之战中,国内品牌在销售方面的优势不复存在,国外品牌开始猛然抬头。2007年1~5月,国外品牌零售量份额达到了38.97%,而零售额份额则超过国内品牌,达到了50.05%。国内品牌在液晶电视市场份额逐渐走低,而国外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国外品牌价格调整、液晶电视市场结构向大尺寸转移和国外品牌实施集中优势资源战略。 液晶电视的主流尺寸较2006年表现得更为多元化,2006年的主流尺寸为32英寸和37英寸,而到了2007年5月,由于40英寸和42英寸异军突起,主流尺寸扩充为32英寸、37英寸和40英寸、42英寸。而在价格方面,37英寸和47英寸成为临界点,37英寸以下的降价空间非常有限,在几十元到几百元之间浮动,37英寸到47英寸的降幅在千元上下,而47英寸以上的液晶电视降价幅度是最大的,下降了近万元。 等离子电视:市场有垄断之嫌 2007年上半年,等离子电视市场继续保持低迷,而且这种低迷有进一步加深的态势。信息产业部、中怡康和赛诺的统计数据都表明,等离子电视整体销量同比下滑超过三成,而等离子电视的销量占所有彩电销量的比例也跌破2%,创下这几年的最低点。此外,品牌集中度过高的问题在这半年并没有得到解决,松下、日立、长虹、海信、三星和LG这六家企业在全国各个片区的市场销售量占有率高达90%以上,基本垄断了这块市场。 虽然等离子电视的整体销量都在下降,但主流尺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在上半年比较稳定,4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维持在10000元左右。但另一大主要尺寸50英寸等离子电视的价格降幅却达到了万元,究其原因,这和等离子厂商集体朝50英寸以上大屏市场发展的战略是分不开的。 此外,虽然2006年年底松下、日立都相继推出了满足中国数字电视高清标准的42英寸等离子电视,但在2007年上半年,高清等离子电视的市场表现并不是特别理想,一方面是由于价格稍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少合适的宣传造势的条件。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相信下半年高清等离子电视的销量将有所改观。 2007年上半年,等离子阵营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朝32英寸小屏发展,这种植入液晶电视腹地的做法引起了行业内的轩然大波,不过由于海信、长虹等企业推出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时间是在6月份,所以其市场效果现在还很难体现。这点也是我们2007年下半年值得关注的。 CRT电视:市场平淡无奇 2007年上半年CRT电视的整体市场表现可以用"平淡无奇"来描述,由于彩电业的升级,从传统CRT电视向平板电视过渡的步伐加速,CRT电视的销量也持续走低。 据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1~5月,CRT电视的销量为385万台,同比下降18.20%,销售额为15.26亿元,同比下降28.09%。不过超薄CRT电视却是2007年上半年的一大亮点,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超薄CRT电视销售增长强劲,季度销量超过130万台,同比增长了2倍多,全年有望突破450万台。在此背景下,很多企业纷纷加大了对超薄CRT电视的投入,康佳、长虹等国内厂商也推出了数款新品。显然,超薄CRT已经成为CRT电视领域新的利润增长点。 2007年1~5月,中国背投电视市场销售量为23257台,与2006年相比下降71.08%,销售额为1.648亿元,与2006年相比下降75.67%。背投电视的价格大幅下降,但是销量却不增反降。在液晶、等离子电视的冲击之下,逐渐向三、四级城市转移。 面对一、二级城市消费者逐渐将注意力转向液晶、等离子等高端电视的情况,在三、四级城市的竞争中背投电视并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力,而农村市场尚处于襁褓之中,背投电视的发展同样较为艰辛。而高端背投电视在一级城市的推广也不尽如人意,虽然很多彩电厂商都在高端背投方面有象征性的产品,但是并没有将其作为重点产品大力推广。 可喜的是,LCOS的崛起给了背投产业一丝曙光。至2007年5月底,已有部分厂商将LCOS作为发展的重点,并且经数据统计,在背投电视整体销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LCOS仍能保持销量的增长。因此背投市场的放量增长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音响:市场冰火两重天 尽管有不少国产传统音响的厂家与经销商表示,音响市场继续在走下坡路,但有关的市场销售统计资料却显示,在近几年音响销售出现明显上升迹象的同时,套装音响(台式组合音响和一体化套装音响)销量的持续增长与传统音响(家庭影院音响和Hi-Fi音响)销量的继续滑坡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07年1~5月,据通冠家电咨询调查显示,国内音响市场上的总销量为264万套。其中,套装音响的销量为215万套,在总销量中所占据的比例达到了81.4%,与2005年1~5月相比上升了8.9个百分点;而传统音响的销量为49万套,在总销量中所占据的比例仅为18.6%,与2005年1~5月相比则下降了7.2个百分点。 据中怡康数据显示,1~5月组合音响和HTIB5.1、HTIB2.1全部零售量同比2006年下降17.77%,零售额下降17.38%。在1~5月音响市场上,组合音响几乎占据一半以上的份额,达到零售量的51.9%,HTIB5.1零售量达9.3%,HTIB2.1零售量达38.8%。在品牌格局中,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奥莱克零售量达19%,步步高零售量达16%,飞利浦零售量达14.4%,奇声零售量达12.3%,山水零售量达7.2%,JVC零售量达7.1%,万利达和金正零售达5.2%,三洋零售量达2.5%,巨大零售量达2%。可以看出,国产音响占据所有市场份额。从前10名品牌的产品类别来看,组合音响特别是迷你音响的销量是拉动整个零售量的主力。电视音响等离子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