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关口,富有韧性的温商主动找出一条破解之道,欲重渡乌苏里江。 昨天,俄罗斯海关署中央海关局局长普鲁索夫在参观两家鞋企后,结束了温州之行。普鲁索夫率团参会的是一场中俄双方就如何规范贸易秩序召开的研讨会。

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关口,富有韧性的温商主动找出一条破解之道,欲重渡乌苏里江。

昨天,俄罗斯海关署中央海关局局长普鲁索夫在参观两家鞋企后,结束了温州之行。普鲁索夫率团参会的是一场中俄双方就如何规范贸易秩序召开的研讨会。

“灰色清关”,这个在温州外贸中频繁被提及的词汇,正是这次研讨会的议题。这次研讨会,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中俄贸易所谓“灰色清关”这种制度顽疾的关注。

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急需进口大量便宜货,于是大批华商做起民间贸易。然而俄海关清关手续繁琐,为鼓励进口,俄罗斯海关委员会允许“清关”公司为货主代办进口业务。这些公司与海关官员联手,将整架飞机的货物以包裹托运的关税形式清关,称作“灰色清关”。

普鲁索夫说,“灰色清关”是两国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也没有前途,只有规范贸易秩序,中俄贸易才能步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去年9月11日一次最大规模的“查抄”事件,让两国下定决心要联手严打“灰色清关”,引导企业走正规贸易的“正门”。

主动破解之道:抱团走“白色清关”

俄罗斯,温州鞋出口的第二大市场,300多家鞋企活跃在中俄民间贸易线上。舍弃俄罗斯市场,显然不够明智。

“再也不能走灰色清关的老路了。温企已经找到了一条主动破解之道,可以让温州产品清清白白地进入俄罗斯。”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秘书长谢榕芳对记者说。

一条通道已经开启:由中俄两国政府协调,温州市政府引导、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牵头,以主要对俄贸易的4家温州企业为主、投资1000万元的对俄贸易平台已经成立。目的是为了解决最近几年一直困扰温州鞋企出口俄罗斯的“灰色清关”问题。

牵头组建这个平台的是天雅鞋业,是昨天普鲁索夫率团拜访的两家企业之一。谢榕芳介绍说,这个贸易平台主要由国内物流公司、俄罗斯的报关公司和销售公司三部分组成。只要是通过这个平台到俄罗斯的产品,从温州企业出来,在中国海关报关,运送到俄罗斯在俄罗斯海关报关,一直到在俄罗斯销售以及销售款的回笼,全部“对得牢”,完全不用担心会被俄罗斯方面查抄。这个平台不仅对鞋类产品适用,对其他产品也适用,不仅可以为温州企业服务,也为全国其他出口俄罗斯的企业服务。

俄罗斯的报关公司和销售公司已经注册成立,招聘了包括律师、会计等28名专业工作人员。国内的捷程物流也在这个月初进行了预注册,最近就可以正式挂牌。

这个平台的股东有几家温企和一家俄罗斯集团,股东有的原来从事物流业,有的办企业,有的从事财务会计业务等,这个平台整合了各方面的有利资源,不仅业务能力有保障,俄罗斯的人脉也相当深厚。

实际上,对鞋类产品来说,进入俄罗斯灰色清关和白色清关成本已经相差不大,甚至到了下半年,白色清关成本可能还要更低。但清关后的产品还存在销售的问题,必须有正规的销售发票和税务票据,白色清关确实要复杂很多,但带来的好处也非常多。

谢榕芳表示,由于种种原因,以前俄罗斯白色清关无门,大家只能选择灰色清关,但现在各方面协力搭建了对俄贸易平台,企业如果不加利用,还是钻进灰色清关的死胡同,再发生查抄造成损失,政府和协会都不会介入。

通关“潜规则”:二十次遭查扣的惨痛

温州所有的努力,包括邀请俄罗斯代表团来华面对面的研讨,为的也是有个公平的贸易环境。

2008年9月11日,俄政府以打击“灰色清关”为由,对阿斯泰(ACT)市场进行突击检查,查封了华商储存在仓库里的鞋、服装、袜子等货物。

这次被俄罗斯查扣的货物价值大约有21亿美元,将近2万个集装箱,涉及国内2000多家企业,是有史以来被查封金额最大的一次。其中浙江涉及金额最多,为15亿美元,温州货涉及金额约10亿美元。

过去了大半年后,普鲁索夫在这次的研讨会上透露:“9·11大市场查封事件”是俄总检察院下属调查委员会下的命令,为的是打击腐败。

9月23日,由国家商务部牵头,召集浙江、四川、福建、山东和江苏五省的有关外经贸部门、协会和部分相关企业专程到温州,举行商务部对俄出口企业座谈会,重点议题就是讨论这次中国货遭俄罗斯查封的应对事宜。作为现场唯一的媒体记者,听到了这些细节:

“进去的是鞋子、服装,给俄罗斯海关的报关单却写着木材、笔。”

“在阿斯泰事件发生后,俄罗斯当地检察院院长在出面会见商场中国经营户代表时的表态,‘如果你们能提供合法单据,证明货物是你的,那我们就会全部放行。’但是我们却没有合法的单据。”

“俄罗斯通关效率非常低,如果走正常的海关渠道,从中国工厂发往俄罗斯市场前后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对于鞋、服装这样时令性很强的产品,等于是冬天用的鞋子进去,要夏天卖,那还怎么卖得出去”。

“事实上,现在灰色清关的成本已经非常接近合法清关,我们华商盼能合法清关。但基本走不通。你只有通过一些有关系的通关公司,通过灰色渠道通关。灰色清关在俄罗斯是有历史的。”

自1998年以来,俄罗斯大规模查抄华商货物事件屡屡发生。谢榕芳说,温州鞋已经有20次被查扣了,“9·11大市场查封事件”后还发生了三次。

记者得到了研讨会主办方国家商务部提供的报告《“切尔基佐夫”市场华商的现状与出路》,里面有这样的一句:“灰色清关”的生意,仿佛成了一场运气赌博,转动“俄罗斯轮盘”,希望幸运的总是自己。

契机浮现:规范经营才是必行之道

幸运转盘不可能永远幸运下去。

商务部欧洲司副司长凌激说,俄方对“灰色清关”的打击力度正在加大,中国商人在俄罗斯的历次惨痛教训一再提醒后来者,必须摆脱清关公司对中国货的控制,规范化经营成为华商必行之路。

普鲁索夫介绍,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石油等原材料商品价格下跌的影响下,中俄贸易近10年来在今年一季度首次出现下滑。“俄罗斯需要中国货。”俄驻华使馆海关参赞托波尔科夫表示,俄罗斯国内对中国商品、特别是轻工产品仍有较大需求。

俄罗斯近年在打击“灰色清关”方面推出了许多措施。俄罗斯在莫斯科州建立了“中国商品贸易展览中心”暨中国友谊海关监管库以及绿城海关“向日葵”海关站。

研讨会上还透露,华商最集中的俄罗斯“切尔基佐夫”市场,莫斯科市政府已经签署政府令将于2009年年底关闭这个市场,要在那里兴建以义乌国际小商品城模式建设的现代商城。

中方表示,争取今年年底和俄方就贸易数据交换完成电子平台,双方联合起来打击“灰色清关”行为。

重建秩序的契机由此出现。

“我们不要再走灰色清关这条路了。我们自己其实可以做得到的,可以规范起来。”研讨会上,温州企业说。

除了4家企业打造的对俄贸易平台外,康奈集团等企业已经在俄罗斯设立了工业园区,设厂生产,制造出来的就是“Made in Russia”,不再需要报关。目前在俄罗斯生产的中国厂商就完全可以提供合法单据。这些是更主动有效规避灰色清关损害的方式。


主动破解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