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温州的企业要实现虚拟经营,突破组织界限,就要“借鸡生蛋”、“借网捕鱼”,借用外部资源。2月16日,温州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大榕树市民学堂第九讲,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忠强在题为“温州企业虚拟经营实践”的讲座上,为温州企业上了一堂生动

温州的企业要实现虚拟经营,突破组织界限,就要“借鸡生蛋”、“借网捕鱼”,借用外部资源。2月16日,温州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大榕树市民学堂第九讲,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忠强在题为“温州企业虚拟经营实践”的讲座上,为温州企业上了一堂生动又实用的经营理论课。

潘忠强称,温州企业的虚拟经营实践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9年之后,虚拟经营在温州已由个别企业的自发实践转变为自觉的群体创新行为。美特斯邦威、高邦、森马、拜丽德等一批休闲服企业虚拟经营的成功实践,让温州各行业的许多企业通过仿效,实现了规模的迅速扩张。

他将虚拟经营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分为虚拟生产模式和虚拟销售模式。虚拟生产就是“借鸡生蛋”,借用外力弥补企业自身生产能力的不足。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虚拟生产目前已经成为温州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目前,温州的休闲服行业在外地的贴牌生产业务量超过150亿元,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浙北、广东、江苏、上海等地;温州女在成都的贴牌生产业务量超过50亿元。

虚拟销售则是“借网捕鱼”,常见的代理销售、特许连锁经营和网络营销等都是虚拟销售模式。其中,特许连锁经营有助于加强总部对渠道的控制力,增加企业的财务资源、减少经营风险,并加强企业的人才资本储备,受到温州众多企业的青睐。

进入21世纪后,温州不少实体经营型企业也走上了部分虚拟经营的道路。在制鞋业,奥康集团实行多品牌战略,在深圳建立美丽佳人鞋业公司,将深圳、广州的一批制鞋企业纳入奥康的产业链,为其贴牌生产“美丽佳人”品牌女鞋;同时在重庆开发建设“中国西部鞋都工业园”,将部分入园企业纳入其产业链,贴牌生产“红火鸟”皮鞋。在电器业,柳市的大企业大集团也纷纷建立自己的外包加工体系。

潘忠强认为,温州企业的虚拟经营之所以成功,关键是企业通过整合供应链,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他为温州企业的虚拟经营管理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运用“28法则”,实现80%的产出来自于20%的投入;依照“富兰克林法则”,为企业发展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让企业真正掌握属于自己的“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流不掉”的核心竞争力等。

在讲座现场,不少温州民营企业的工作人员与潘忠强就企业今后虚拟经营的方向进行了交流。

潘忠强是最早将虚拟经营的概念引入我市的专家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他就提出了温州企业虚拟经营的理念,并将国外的虚拟经营理论与温州企业实践相结合,指出虚拟经营是温州企业发展壮大、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突破有形的组织界限,把有限的资源投入附加值高的部门,把附加值低的部门虚拟化,外包给其他企业,从而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实现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其实质是借力经营或借势经营。

虚拟实践贴牌潘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