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前不久,在杭州举行的“杭州中国国际展”上,整个展厅里几乎见不到新款的成衣,大多展位展示的只 是今年已经上市的春夏装甚至去年的秋冬装,有些展商干脆只做了形象布展以馈主办方的盛邀。素知,夏 季正是秋冬季装发布的时节,借助展会平台正是发布

前不久,在杭州举行的“杭州中国国际展”上,整个展厅里几乎见不到新款的成衣,大多展位展示的只

是今年已经上市的春夏装甚至去年的秋冬装,有些展商干脆只做了形象布展以馈主办方的盛邀。素知,夏

季正是秋冬季装发布的时节,借助展会平台正是发布新装的极好时机。为何这么多企业宁可放弃这个机会

呢?究其原因,原来是防“盗版”。参展商们生怕新款成衣一旦展出,尚未上市即被模仿盗版!

在京城一家大型商场的女装柜台,售货员说,很多服装厂都有专门的“服装探子”,经常在商场里转

悠,一看到有出了新款,立即会买走一大堆服装,拆开了打好版样,再全部缝回去,十五天之内还拿回来

退货,这让商家极为头痛。

我国是服装生产大国,由于服装产业准入门槛低,目前我国的时装生产还停留在价格竞争的低水平阶

段,缺乏拥有强大设计能力的强势品牌。由于服装成品十分直观,没有什么高科技含量,模仿抄袭的打版

师就成了绝大部分服装厂家的设计部门的主要构成。香港仿日本,广州仿香港,杭州上海仿广州成了“惯

例”。追尾仿版的结果是低价竞争。

“盗版”真能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吗?

有人说,“盗版”服装,给很多喜欢新潮又囊中羞涩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廉价享受前卫的机会。事实上

,当众多粗制滥造的“盗版”成为主流时,悲哀的恐怕不止是服装生产厂家和设计师,消费者也会因为越

来越多的“盗版”服装充斥市场而失去更多的选择空间。

一位业内人士说:同样一款服装在不同品牌的柜台中出现时,消费者选择的一般是那款价格低的“盗

版”服装,这不但给“原版”服装生产厂家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也侵犯了那些购买了“原版”服装者的

利益。

在北京东直门外的东方银座商场门前,对10名年龄在25至40岁之间的消费者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

示,70%的消费者希望自己所买的服装款式是独具个性的;100%的消费者表示曾经遭遇过所买的新款知

牌服装,在不长时间内被其他品牌“盗版”后低价出售,从而导致很多人身着相似服装的尴尬;50%的消

费者反感模仿知名品牌款式的行为:40%的消费者表示面对“盗版”和“正版”服装,会选择质地、面料

、做工较好的“正版”服装,而不考虑价格低廉、做工较差的“盗版”服装。可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

随着市场的越来越成熟,消费者也越来越趋于理性。

“正版”“盗版”之争出路何在?

由于服装行业的特殊性,服装设计申请专利最不好办的是难以对外观设计的专利给予明确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当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是指第一次出现,以前没人用过;创造性是指该设计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而

服装款式的流行又往往是反复交替的,很难确定这两点。因此,要一味地强调通过相应立法来遏制服装市

场的“盗版”现象,目前尚没有得力的措施。由此,业内人士认为:企业唯有做出自身的风格和定位,彰

显自身的品牌个性,才能走出盗版竞争的怪圈,从而实现更大的发展。

对于消费者来说,尽管款式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但做工、面料是盗不走的,名牌时装的“正版”、

“盗版”是很好区分的。唯一的要求还是服装生产厂家不断推出风格独特的新款服装,在设计上推陈出新

,这样即使有“盗版”出现,也不会影响到消费者对这一品牌的认可。


服装正版款式新款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