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从下半年开始,中小企业过得很艰难,但是在流动党员新桥支部的帮助下,我们英将80余家在温州的制鞋企业生产稳定,其中已有十多家企业成功转型。”2003年就到温州“英将一条街”创办鞋加工厂的铅山县英将乡村民吴先福在电话里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介绍


  “从下半年开始,中小企业过得很艰难,但是在流动党员新桥支部的帮助下,我们英将80余家在温州的制鞋企业生产稳定,其中已有十多家企业成功转型。”2003年就到温州“英将一条街”创办鞋加工厂的铅山县英将乡村民吴先福在电话里高兴地告诉记者。据介绍,全球发生金融危机以来,英将乡流动党员新桥支部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行动,强化五项具体措施,鼎力化解英将人制鞋企业面临的困境。

  近几年,英将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发展具有英将特色的“打工经济”。随着到温州务工创业的英将农民日益增多,引起了该乡党委政府的倍加关注,2006年在温州成立了流动党员新桥支部,在当地新桥街道的帮助下,主动为创业者提供多元化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像温州人一样,英将“鞋佬”创业起步时不搞单打独斗,一般是两三个老乡一人出几万元合伙建厂,然后一起跑订单,管生产,共同把企业做大。等业务量稳定,收入增加后,再各自谋划新的发展。正是通过这样的“细胞裂变”方式,短短几年,英将人在温州创办的鞋底加工企业发展到80多家,其中鞋底上线流程数量占了整个温州鞋业流程总量的80%,鞋底包边装饰占了总业务量的70%。如今英将人创办的企业年加工鞋底高达7000万双,销售收入过亿元,在素有“鞋都”之称的温州鞋产业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为自己闯出了一条创业路。在温州鞋行业的英将人也由当初的100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人,哪个鞋业知名企业中,都能看到英将人的身影。

  据英将乡流动党员新桥支部书记陈世友介绍,温州鞋业今年可谓“新愁旧患”缠身。受全球金融危机重挫,下半年外贸订单量大幅下降,此谓新愁;身陷俄罗斯“灰色清关”事件难以脱身,造成大约70亿元货值的鞋子被查扣,此谓旧患。欧盟、美国和俄罗斯是温州市鞋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方向,而今这三大市场的贸易形势陡转直下,令温州鞋企措手不及。

  为帮助“英将鞋业”顺利度过经济“寒冬”,该支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依托支部的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最新最全的产品生产、销售信息,着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信息互享;发挥支部向心力作用,从在外打工的英将人和有实力的企业中相互融资,最大限度解决企业资金短缺困难,达到资金互融;充分发挥党员创业先锋攻坚克难的作用,把他们放到最需要的企业当中,同时采取优势互补的措施,促进各企业之间技术骨干互相交流,互为补充,全力为企业提供人才技术支持,促进人才互补;针对有一小部分企业由于多种原因面临停产的局面,该支部增强企业互助,采取“众帮一”、“大促小”、“强扶弱”等有效措施,使这些企业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生产;深入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活动。支部要求每位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企业挂钩,将通过各种媒体找寻到的市场资讯,及时告知挂钩企业,使他们能够迅速调整经营策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目前,该乡在温州的80余家制鞋企业技术含量不断加大,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空间不断拓宽,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各制鞋企业正以百倍的信心从容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制鞋鞋底党员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