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按照惯例,鞋厂没有暑假,然而,11日,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以6.8397元升破6.84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也是2008年以来第53次创新高”的消息登上各大媒体的报端,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的“美慧鞋业”在“死撑”了一年之后,还是给工人们放起了假。“


  按照惯例,鞋厂没有暑假,然而,11日,伴随着“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以6.8397元升破6.84关口,创汇改以来新高,也是2008年以来第53次创新高”的消息登上各大媒体的报端,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的“美慧鞋业”在“死撑”了一年之后,还是给工人们放起了假。“这是一种必然。”“美慧鞋业”经营者刘栋说。

  这样的结果,显然在刘的意料中。

  去年下半年以来,宏观调控、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如浪潮般袭来,在周围几个以出口为主的制鞋加工点相继关门之后,刘栋说,虽然对目前的境遇有所准备,但是没有想到,停业、关门来得如此迅速。“所有做鞋的原材料都涨了,鞋胶、包装壳、扣带、布料……甚至连铁钉的价格都在涨。”不过,刘栋最难过的还是人民币升值,以及因此而带来的一系列贸易问题。

  刘说,和周围几个制鞋厂一样,他们的货一般是销往越南、巴西、俄罗斯等国家。然而,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随着越南金融危机的袭来,“订单说没就没了”。“没单可做”仿佛也是周村“华嘉”鞋业的问题,作为公司负责人的李天明,最近正为此苦恼。“国内的不利因素暂且不论,国外的环境也让我们这些出口鞋业备受煎熬。”他说。

  李说,在全球经济不佳的情况下,“反倾销”是愈演愈烈。“我们的货在巴西、俄罗斯以及罗马尼亚受到了抵制,在订单减少了近7成的现状下,货物也经常在这些国家的海关上‘卡壳’。其中今年4月份,在巴西,一卡就是俩月……”“这是一场滑铁卢。”同样,淄川一家大型鞋厂的一名市场部人士坦言。他说,在汇率变化、原料上涨、贸易摩擦增多等多重不利因素刺激下,今年1—5月,他们的出口鞋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9%,同时,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出口量的急剧下滑,他们的资金链也出现了问题。

  “目前,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型中小企业是困难,但是从另一方面而言,它们也以灵活见长,因此,现在的暂时停工停业,并不代表它们就此倒闭。目前,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法宝来战胜眼前的困难,比如说,金融手段等。”淄博市中小企业局的一名人士称。

  为了规避贸易风险,一些大型的鞋厂除了采取“用欧元等强势货币结算”、“远期结算对冲风险”等专业性金融手段外,“拉长产业链”、“到国外收购公司或购买原材料”、“引进新设备”也成为其生存法宝。

  然而,“无论是专业的金融手段还是拉长产业链,投入新设备都需要资金作为支撑,作为大鞋厂,他们有实力,可我们这些中小鞋厂呢?如果连厂子温饱都不能解决,又怎么发展呢?”烈日下,刘栋无奈地表示。


问题金融风险中小人民币出口鞋业这些他们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