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中,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缝机企业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家族化经营特点显著,影响根深蒂固,其中种种弊端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持续发展。 在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调整期,企业有效引入职业经理人,并充分运用其能,建立科学、

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中,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缝机企业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家族化经营特点显著,影响根深蒂固,其中种种弊端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持续发展。

在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调整期,企业有效引入职业经理人,并充分运用其能,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家族式企业提高创新、管理能力乃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捷径。

如今,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步入了关键的产业调整期,而作为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组成单位,企业自主创新,优化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已成为行业普遍的共识。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行业中无论是骨干整机生产企业还是零件企业,特别是中小缝机企业中,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家族化经营特点显著,影响根深蒂固,其中种种弊端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持续、和谐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呢?谁又是肩负我国缝机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重任的主体呢?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力劳动正在并且已经被脑力劳动所代替。与此相应,企业内部的重心也从过去的生产向着管理和营销转移,即使在生产方面,也已经从单纯的加工转向以专利和诀窍为代表的知识产权领域,作为传统制造业企业的缝制机械制造企业同样也不例外。

在现在甚至更远的未来,企业将越来越超越于原来意义上的生产工厂,而演变为一个依靠资本和智慧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主体,而企业的“舵手”———职业经理人群体则是肩负这一重任的中坚力量。

家族化管理弊端制约企业发展
综观整个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是优秀的大型行业骨干整机企业,还是行业其他中小整机、零部件制造企业,亦或是经销商企业中“兄弟连”、“夫妻档”、“亲友团”等现象比比皆是。许多缝机企业从老板与管理层、中层领导,甚至是零配件的核心供应商都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或者是亲戚关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家族式企业”。

谈及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时,江苏一位姓孙的缝机企业中层表示:的确,在当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经济环境中有很多适合家族企业生存的特点,而国内缝机企业集中的江浙等地区尤其注重血缘文化或是家庭观念,因此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中的家族式企业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达到了70%—80%,缝机业中这一比例还将更高。从国际上看,即使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家族式企业也是很普遍、很典型的现象。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型国际企业仍然带有浓重的家族色彩。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逐步发达和经济日益全球化,完全由家族成员掌控的“封闭式”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单纯的家族式企业的生存和成长空间十分有限。随着我国缝制机械行业步入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时期,市场变革速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升级洗牌,家族化管理模式已不能成为市场竞争中的真正主角。

“企业组织机制复杂、人力资源限制、制度决策非科学性,这三大弊端影响,或者准确地说是制约了家族式企业的发展。”一位刚刚从北大进修归来的缝企人力资源部主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纯粹的家族化管理缝机企业存在的三大弊端。

这位缝企人力资源部主管进一步解释到,,当家族企业规模比较小的时候,往往发展会很快,但当这个家族企业发展到了一定规模时,往往就会出现这样那样“不应该出现”的问题,甚至导致“分家”或破产,这是为什么?家族化经营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家族观念根深蒂固,使得优秀人才引入比较困难。家族式管理的企业似乎对外来的资源和活力多少有某种天生的排斥心理,加上外来人员不仅难享股权,其心态永远只是打工者,因此始终难以融入企业管理和文化中,而企业发展壮大急需人才加盟,此时只有从家族内部挖“潜”,结果家族中一些资质平平、能力一般的人进入企业管理层甚至是决策层,因此企业的发展会受到限制。

此外,家族成员的角色也难以分清。一方面,家族成员是企业的员工,是老板、董事长、总经理的下属,需要听从上级的指挥;另一方面,又是董事长、总经理的亲戚,甚至是长辈,这样复杂的组织机制和关系必然无法处理好各种工作关系。而在其他员工的眼中,家族成员是“特权阶层”,这对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随着家族企业的成长,其内部会形成各类利益集团,其中夹杂着复杂的感情、血缘关系,使得企业决策者在处理利益关系时常会处于两难的境地。

许多民营企业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就是决策的独断性。我们仅以台州缝机企业为例,许多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凭借的就是浙商果敢善断、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抓住了一两次稍纵即逝的机会而成功。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迁,生意越做越大,投资的风险也越来越大,诱惑或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多了,老板开始不像创业初期那样果敢,一两次失误的损失还可以弥补回来。一旦老板们的个人经验失效,后果是不堪设想。

职业经理应成为企业发展舵手
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家才能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被提升到一种与资本、土地同等的高度和地位,在如今的现代化企业建设实践中,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企业家个人英雄主义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包括职业经理人在内的精英管理团队的时代。

在我国缝机业中,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引进职业经理人等组建企业的管理团队,对全面优化企业管理、组织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的重要作用。据记者了解,多数缝机企业老板多为“草根”出身,虽在百忙中多次进修“镀金”,但面对当今激烈的缝制机械市场竞争,即使“兄弟齐心”、“上阵父子兵”等形式的全家上阵也多少显得力不从心。

浙江台州零部件制造商王先生以自己举例说:“我的家族企业当初是由我和哥哥、三叔共同出资500万元组建的,经过6年的发展,我们在台州零部件企业中也算大型企业了,并且我们的三类产品已进入了台州椒江区两家全国知名的大型整机企业配套供应链。虽然我哥哥大学学的是管理专业,但企业规模大了,许多事情无法像以前一样你想操心就能处理的,这逼得我们不得不从宁波和温州同行企业中挖了几位管理人才担任部门经理,分管企业相关项目。”

在我国缝机业中,谈到职业经理人引进的成功案例,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浙江新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引进我国缝制机械行业著名的企业管理者———赵新庆出任公司董事长。2007年,行业内传出消息,浙江新杰克缝纫机有限公司以100万元的年薪、价值各100万元的住房和轿车,即“三个100万”优厚待遇力邀原西安标准公司董事长赵新庆加盟,虽然“三个100万”优厚待遇无从证实,但赵新庆“转会”杰克这一事件还是在行业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谈及当年浙江新杰克公司“三个100万”力邀赵新庆加盟时,杰克核心经销商北京重机兄弟缝纫设备公司总经理陈进在其位于缝机城内的办公室里这样对记者说:“2007年市场行情远远好于今年,而且杰克公司在阮氏三兄弟和郭卫星总经理的领导下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就必须从管理等方面自上而下的着手改革和提升,引进职业经理人势在必行。作为优秀企业管理者,以赵新庆在行业内的资历、人脉、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等,别说是3个100万,就是600万元都是物有所值。”

而缝机城内另一品牌的经销商则表示,“身价多少不重要,但自从赵新庆加盟杰克以后,他们公司的管理、渠道、研发等都有不小的提升。仅从最近一年杰克公司的新机型的技术变化上你就能看出,‘老赵’同志在产品研发方面是下了‘药’的。”

一位中小整机企业总经理唐先生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忧虑:“说实话,我不是不想请职业经理人到我们企业,但别说今年这样的市场行情了, 就是前几年效益好我们赚几千万的时候人家也未必来。第一,我们出不起那么高的年薪,第二,年薪低的人家来你敢放手用吗?第三,你从行业外请来的职业经理熟悉‘行情’吗?他适应行业过程中的损失谁来买单?我们折腾不起啊!”

对此,浙江宝石缝纫机集团品牌中心负责人陈红梅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她表示:“职业经理人不一定非得请像唐骏那样的天价经理人。职业经理可以分别定义为内部管理、技术研发、渠道经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而且近年来缝机业内人才正常流动频繁了,其实行业中有许多优秀人才可以担任企业的职业经理角色,这样的‘经济实惠’人才不仅有专业知识和经验,而且熟悉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不仅针对性强而且一旦引进,各项工作也会很快上手的,其实只是看各位企业老板是不是伯乐,如何用好人才而已。”

同时,陈红梅介绍了该公司总裁的经验:“我们公司总裁阮小明就常常说,企业家的价值不仅在于把自己的智慧和意志交给职业经理人去执行,而且更包含着这样的道理———让职业经理人发挥出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企业发展的个人推动变成以包括职业经理人在内的群体推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出企业家智慧的高下。除了那种以“你们要怎么样”为开头的句式所展现出来的口头说教之外,还应该考虑在制度和机制上狠下工夫,面向职业经理人群体营造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在他们心中树立起创新的能动性和主动性,把“要我……”质变为“我要……”。

此外,作为一位“旁观者”,陈红梅也适时地提醒缝机业中的职业经理和准职业经理人:“以以前其他家族缝机企业中,职业经理人‘下岗’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虽然职业经理人是靠业绩说话,但有效处理好自己同企业老板、领导层,同级同事,下级员工之间的微妙三维关系,也是一门必修的学问。”

“尽人力者,下也;尽己智者,中也;尽人智者,上也”。充分挖掘职业经理人的才能和智慧并使之为企业所用,才是一个企业生生不息的最终动力所在。这也是所有缝机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经理人发挥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