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胶片向数码的转变促进市场换血 我们把目光转回到上世纪末,那时绝大多数人手中拿着的还是胶卷相机,我们最常见的有佳能、理光、柯尼卡、金拍得丽等品牌。一路走来10年飞逝,数码在民用领域几乎已经百分之百的代替了胶片,即拍即现的方便特性

●胶片向数码的转变促进市场换血

我们把目光转回到上世纪末,那时绝大多数人手中拿着的还是胶卷相机,我们最常见的有佳能、理光、柯尼卡、金拍得丽等品牌。一路走来10年飞逝,数码在民用领域几乎已经百分之百的代替了胶片,即拍即现的方便特性,低廉的使用成本,还能够通过后期处理实现特殊效果,可以说数码相机的出现及普及彻底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胶片傻瓜相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了
但是,如果现在让您说出熟悉的数码相机品牌,您脱口而出的会是什么的?佳能、索尼、尼康、富士、三星等等,您注意到没有,这其中又很多厂商根本就不是专门做相机的。经过这10年左右的变迁,有些老字号光学大厂依然屹立不倒,但也有很多曾经名噪一时的巨头被新秀的光芒所掩盖,今天的影像市场早已不能和从前同日而语,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格局。

有生存下来的老厂,也有被新秀光芒湮没的昔日巨人
从前,决定品牌生存能力的关键就是厂商在光学、机械和电子方面的研发实力,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消费者在选择胶片机是比较注重的方面,成像风格则更多取决于胶片的品牌,机器本身对这点基本不会造成影响。而到了数码时代,相机变成了一个将光学、机械、电子和数字集成于一身的高科技产物,变成了各品牌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同时,由于不再受到胶片体积的限制,数码相机也是越做越小,越做越漂亮,外观甚至慢慢变成了左右消费者选择的主导因素,厂商的工业设计能力,愈发显得重要。

随处可见的“新秀”和只能在记忆中寻找的经典
现在市场中的品牌里,有不少品牌都是后入者,像索尼、三星、松下、卡西欧等等,还有不少曾经的巨人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最有名的就是柯尼卡美能达、康泰时等等。虽然绝大多数朋友都听说过这些品牌,但您了解他们的历史么?它们兴衰史的背后又能反映出什么问题呢?数码相机产业的品牌变迁应该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非传统影像厂商的代表-索尼

索尼可以说是IT产业中的弄潮儿,其产品线覆盖极其广泛,几乎涉猎了所有电子消费类产品,连电影、音乐市场也不忘插一脚,而且在每个领域都能做到数一数二,造诣之高不得不让人佩服。数码相机作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一大代表,索尼更是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说它能在此领域呼风唤雨,一点都不过分。在中国的DC市场,索尼更是先发制人,销售情况总是满堂红,但回顾它的数码相机的发展史就可以知道,其实索尼并非是原创者,但半路出家居然也能在这个技术为王的领域中攻城略地,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索尼业务涉及范围非常广,而且均运营的很出色
1946年5月,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先生共同创立了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1958年更名为索尼公司,截至去年年底,索尼在世界500强名录上排名第65位,营业收入达到了660.25亿美元,在同行业中落后三星和松下排名第三。可在影像领域,索尼做的却比两者好得多。过去,索尼除了V8摄像机之外,和影像产业沾不上任何关系,但凭着其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经营策略,俨然成为了新的行业带头人。

索尼拥有数码相机核心部件CCD的制造技术,并有条件大规模生产
首先,数码时代区别于胶片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感光部分由胶卷变为了CCD,而掌握这项核心技术并且能够大量生产对外供应的,只有索尼。几乎目前所有品牌的数码相机,就连它最大的竞争对手佳能,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中使用的都是索尼提供的CCD,从某些方面说,索尼拥有制约对手的强大砝码,只要它想,就能将其他对手击垮。

索尼已经成功挺入单反领域
拥有了核心优势之后,索尼在数码相机上的最大不足就是光学方面了。这时,它选择了与德国光学巨头卡尔蔡司合作,通过其提供的镜头来提高自己产品的素质。从实际效果看,索尼取得了成功。去年,它不再满足于称霸消费机市场,转而向专业单反领域发起冲击,并且也不是打无准备之仗,依靠04年收购的柯尼卡美能达现成的单反技术,推出了首款单反α100,并借助蔡司之手推出了几款性能相当强悍的镜头。今年年初的PMA展会上,索尼更是展出了高端全幅单反的模型,准备大干一把。小编认为,凭借索尼的能力,将来必定会大有作为。
●被徕卡选中的合作伙伴-松下

1918年,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大阪创办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初期以生产灯泡为主,1935年开始转型制作收音机和干电池,正式改名松下电器株式会社。此后数十年,松下一直处于一种高速发展状态,截至去年底,松下在世界500强中位列第47位,全年销售额785.57亿美元,战胜索尼成为日本电子、电器设备企业的带头人。

没什么人知道从前松下还生产过傻瓜相机
没什么人知道松下曾经推出过的傻瓜相机,很多朋友却对其现在的热卖的FX07、FX30等产品津津乐道。与索尼一样,松下也是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的巨头,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相比之下,松下在白色家电,比如空调、洗衣机、电冰箱方面的功力要明显更胜一筹。数码相机方面,松下和索尼成功的方法虽然差不多,但比起索尼,松下所面临的困难更多。

借着徕卡镜头这块金字招牌,松下拉拢了不少客户
首先,比起索尼在CCD方面的优势,松下没有任何核心技术掌握在手,一切都要白手起家。与索尼选择蔡司作为合作伙伴的方法一样,松下选择了更为知名的徕卡作为自己的镜头供应商,凭着这块金字招牌,松下近两年拉拢了不少客户。而且,当年松下史最先开发出光学防抖技术并应用到消费级数码相机里的,目前旗下从高端到入门几乎全线都配备了光学防抖,是非常让消费者感到欣喜的一点。

松下借助徕卡和奥林巴斯,进入单反界
但这么多年走过来,松下却始终无法“大热”,总是处于一个比较中庸的水平上。从工业设计上来说,松下的实力一点儿也不差,但始终无法像索尼那样做到“惊艳”。最致命的一点是,松下数码相机的画质一直无法让人完全满意,在各品牌中最多处于中等水平,可见镜头的光学性能上去了,但是没有在图像处理方面有所建树,依然无法达到全面均衡的发展。06年初,松下早于索尼推出了自己的单反L1,这款3/4系统的产品虽然拥有莱卡和奥林巴斯的强大支持,但高昂的价格和较少的镜头资源,无疑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不足。这点上,松下又落后于索尼了。不过,从松下今年新推出的卡片机和小型长焦机于全球范围内热销的现象来看,在未来它还拥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营销上的全面胜利-三星

日本厂商在DC市场中几乎呈垄断地位,从前能和他们直接竞争的只有美国厂商柯达,但随着其业务转型,柯达的优势也渐渐消失。05年9月,正当索尼、佳能、奥林巴斯等七大DC厂商正被“CCD质量门”事件拖的头大之时,韩国电子巨头三星宣布全力进军中国数码相机市场。作为领先全球所有同行业对手在500强上排名最高的厂商,三星绝对不是一个好惹的家伙,它以往曾多次表示,索尼就是自己要学习并超越的对手。当这句话在电视、手机领域变为现实之后,战火蔓延到了数码相机市场。

凭借营销上的胜利,三星在去年坐上了中国市场销量第三的宝座
回头想想,当年三星放出豪言壮语,06年要达到市场占有率的20%,并成为三大数码相机品牌之一,这让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后入者,并且是非专业厂商的三星如何做得到?正所谓有勇也要有谋,三星的谋略促成了它最终的胜利,出色的营销是让三星实现“在06年数码相机出货量达到第三”诺言的最主要因素,仅次于索尼和佳能,这个新手不得不让其他厂商汗颜。

“时尚、娱乐、眩”很好的抓住了目标客户的购买需求

明星战术广告攻势,也是功不可没
首先一点就是三星选择入市的时机很好,“CCD质量门”让原本日系厂商坚固的壁垒瞬间消失,三星就这样捡到一个大便宜,可以说毫无阻力的进入了市场。与索尼一样,三星也试图充当时尚的领导者,它不断宣传以时尚、眩、娱乐位主旨的产品理念,同时抓准年轻人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客户群,对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效果自然好。

通过贴牌宾得,三星也有了自己的单反产品
去年,随着蓝调系列的推出,三星加大了产品宣传力度,广告随处可见,加上机器本身优雅的格调和丰富的娱乐性能,在品牌形象上位三星加分不少。虽然在成像、操控上还有所不足,但蓝调们出色的外观设计和索尼相比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年的两款新品i7和i70就足以让我们惊艳。相比索尼松下,三星跨过了高端消费机这个区间,直接通过与宾得的合作涉足单反领域,而且进入的比索尼松下都要早。但由于在专业领域缺乏品牌影响力,销量并不能让人满意,不过这也让我们对它日后的表现更加期待,谁知道这个营销大师还能作出什么来。
●个人多媒体倡导者-卡西欧

卡西欧在中国消费者眼中,更多的是以手表、电子乐器、计算器品牌出现的,在数码相机领域,则没有受到这么大的认同。可是大家如果关注一下日本市场,就会发现卡西欧数码相机永远是在热销排行榜上位于前几名的。如果我们翻开卡西欧的历史,可以看到它对于数码相机产业作出了很多重大的贡献,尤其在卡片机领域,成就甚至比索尼都要大。

世界上第一台装备彩色显示屏的数码相机-卡西欧QV-10
1946年,卡西欧公司正式成立,初期以生产电子计算器为主,到今天已经发展成集手机、家电、手表、数码相机、电子乐器等多种产业于一身的集团。作为日本最早开始研发数码相机的厂商之一,1995年,全球首台装备彩色显示屏的数码相机QV-10诞生在卡西欧的工厂里,并在此后一段时间领导了整个数码相机产业的发展。

卡西欧依靠EXILIM系列轻薄卡片DC真正发家
2002年,卡西欧开发出了EXILIM系列轻薄卡片DC,并获得了很大成功。与此同时,在三防相机、专业消费相机方面卡西欧也开始发展,但效果并不好,所以果断的决定放弃,一心一意的做起了卡片机生意,并且做的有声有色。

卡西欧在中国想要快速发展,还有不少要做的事情
卡西欧在中国之所以一直没有火起来,一是宣传少,二是没有构建起完整系统的销售维修体系。许多消费者对它是想买不敢买。看来日后卡西欧想在中国大踏步前进的话,这是必须要克服的一点。
●消失的百年老店-柯尼卡美能达

柯尼卡美能达退出相机市场,无疑是06年最具爆炸性的新闻,作为专业照相器材制造商之一的日本柯尼卡美能达影像公司,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宣布将把其相机业务及相关产品的顾客服务平台委托给索尼,自此,这个始于1903年的传奇品牌将在影像行业彻底消失。

柯尼卡这个始于1903年的传奇品牌将在影像行业彻底消失
柯美公司是2003年由柯尼卡和美能达合并而成的,二者在光学领域都有着极其突出的成就。柯尼卡经典的HEXANON镜头、巧思相机和闻名于世的胶片制作工艺,无不为人所津津乐道,这家成立于1873的公司,制造感光材料和化学制品的历史比柯达还早,日本1903年的第一张相纸和1940年的第一块彩色胶卷都是由它们生产的。而美能达更是曾经和尼康、佳能并称为相机三大门户,人们往往为求一款美能达专业镜头不惜万金。作为自动对焦的先导者,美能达对相机行业的贡献不可磨灭,它的很多经典产品,即使在今天也难以超越。

美能达α7000,开创了自动对焦时代,拍照变得更加轻松
但显然,这个技术狂人并不会运作市场,美能达由于推广上的问题,被迫选择了与柯尼卡合并,但数码化发展的太快,新公司也很快被拖入危机之中。“尽管我们拥有顶级的光学、机械和电子技术,但是在今天的数码相机时代,公司仍难于及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以支持盈利。”这是柯美总裁岩井直夫在宣布公司退出相机业务新闻发布会上所发出的感叹。昔日的巨人,就这样轰然倒下,柯尼卡百年老店的品牌,也就此泯灭。

或许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后,我们还能在Sony身上嗅到柯美昔日的味道
接手柯美的便是我们前面最先提到的索尼,一方是面对市场运作已经无力回天的技术领袖,一方是手握数码相机核心技术但在单反方面缺乏支持和经验的“金主”,这样的结合,对两边来说或许是最好的。柯美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延续,而索尼没费太大的力气就得到了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积攒起来的光学和单反领域技术和经验。虽然“Konica Minolta”的商标不在了,但或许数年甚至数十年之后,我们还能在“Sony”单反身上嗅出它昔日的味道。
●定位失误曲高和寡-康泰时

康泰时诞生在在相机之乡德国,由著名的蔡司集团一手打造,成为与徕卡等知名相机齐名的品牌,享有极高的威望和声誉。上世纪60年代,康泰时被日本雅西卡公司收购。直到上世纪90年代,已处于二线相机品牌行列的雅西卡又被京瓷收归旗下,康泰时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京瓷所有。尽管如此,作为德国血统的顶级光学品牌,京瓷还是将康泰时品牌完整保留并一直被独立使用,并一直保留着那份德国相机所特有的严谨与经典。

康泰时-德国的经典之一
京瓷和康泰时同时都生产相机,只不过京瓷面向的是普通民用市场,而康泰时却经常搞一些经典复古、纪念版之类的相机,一台普通的DC,挂上康泰时的名字,可能就多了什么钛金属外壳、真皮包裹或者蔡司T*镜头之类的东西,品质高自然无可否认,也体现的德系产品的严谨与奢华,但价格,却不是大众所能轻易承受的。

康泰时数码相机定位曲高和寡
从康泰时当时的定位上来说,基本就意味着它的失败。相机自从进入了数码时代,便不再像胶片时期那样讲究血统,讲究品牌历史文化。越来越多的大众消费群体进入其中,价格成为了决定购买的最主要因素,人们并不接受将其定位成奢侈品,更不需要多花几千块钱来得到所谓的“精神优越感”。数码相机发展仅仅10余年,与机械胶片相机相比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市场需要沉淀,历史需要积累,或许再过几十年,人们才能从精神上接受这种产品定位。

京瓷的失败进一步加快了康泰时的消失
现在的数码相机市场,甚至扩展到整个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并不存在任何一个只定位高端奢侈的独立品牌。像Vertu这样的手机也是有诺基亚在背后撑腰,单靠自己想赚钱暂时还只是梦想。高端奢侈品更多起到的是提升品牌形象的作用,背后必须有强大的能赚钱的产品支持。当早前04年京瓷宣布停产自有品牌相机,并将产品归入康泰时品牌中,就等于给自己找好了棺材板儿,希望借助品牌影响力,在价格上却又不愿“降尊”,失败是注定的。 ●迟暮的山姆大叔-柯达

与柯美康泰时不同,柯达品牌并没有消失,但今天的柯达早已不是昨天的柯达,英雄迟暮或许是形容它最好的词语。柯达作为创造者带领数码相机时代走向辉煌,却没能很好的将自己手中掌握的技术转化为财富,导致去年8月不得不将自己的数码相机的生产、流通以及相机的设计研发等部分业务移交给新加坡伟创力公司接管。这项被描述为“为了提高利润和效率,是成长战略之一”的合作,一公布便引得四方哗然。

今天的柯达早已不是昨天的柯达
柯达的商标、柯达的商业名称,以及各种专利和知识产权现在仍归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所有,交出去的只是它整个数码相机产业链的后期环节。这种对转嫁危机,卸掉包覆的做法,看似有以退为进,争取后期扭亏为赢的做法,实际上的效果可能不容乐观。

没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单反系统,是柯达的一大遗憾
在技术上,柯达是无庸置疑的巨人之一,它在CCD方面的建树很长一段时间无人能望其项背。高像素大幅面的感光元件本来能让柯达在单反领域先发制人,但苦于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机身平台、镜头体系和卡口资源,一切都要依靠和佳能尼康的合作。虽然掌握了核心技术,但后续赚钱的部分却只能让别家享用。没有资金的支持,曾经领先的技术在继续研发上也受到限制。缺乏全面的产品规划,是导致柯达今天停止单反生产,在消费机领域也郁郁不得志的主要原因。

现在的柯达也有不少经典作品,比如去年红噪一时的双镜系列
柯达在数码相机事业上目前只是暂时的转移,与柯美和康泰时的黯然离去相比,并没有到最后结果揭晓的时候。柯达最近已经开始与摩托罗拉进行合作,进攻拍照手机领域。在消费DC上并没赚到钱的柯达,应该在吸取教训之后能够从新兴行业中有所斩获。看到“KODAK”相机重新站起来与日系品牌同台竞争,不是没有可能的。 ●数码时代竞争激烈快速,强弱可能瞬间改变

数码时代技术发展一日千里,比胶片时代要快得多,厂商不再是吃老本儿就能活几十年的了,所谓经典也只能是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实用和再借鉴的价值越来越低。想打造百年老店,难度相当大。对于厂商来说,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赚钱,效益是生存的根本,为创造经典产品、获得技术突破而放弃这点的厂商将不会再有,柯美、康泰时这些失败的例子就是最好的教训。

虽然经典,但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现在一些消费者对于索尼、三星这样的非传统光学企业还抱有偏见,认为他们作出的产品始终不是为照相摄影服务的,始终无法和佳能尼康相比。其实,现在数码相机同质化相当严重,说不好听了就是在挑谁的外观漂亮功能花哨,真正服务于成像的部分各家分别并不如大家想的那么大。相机现在已不单单是光学机械性能的竞争,已经上升为企业综合实力的比拼。

数码相机同质化相当严重,差异化竞争是发展方向之一
传统厂牌比如徕卡、蔡司,现在的日子可以说也并不好过,不得不四处为别加做镜头来维持自己的生计,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能跟上并引领数码时代快速发展的脚步,对于任何厂商来说,想做到都很难。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这就是市场的原则,毫无半点情意可讲。

但愿不会再有柯美这样的品牌离我们而去
对于我们消费者,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带来的显著变化就是价格的下调,因为价格战仍是各厂商斗法的主要手段。技术的进步也和竞争激烈与否有很大关系,谁知道再过5年相机能发展到一个什么水平?有什么新技术会加入其中?或者,还会出现什么新入强者?还有什么品牌会离我们而去?谁也不清楚,一切都可能在瞬间改变。(赵雷)
柯达相机松下数码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