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针对纺织服装行业看中国的市场,国家在新的“十一五”计划里特别强调,要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增大内需,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以期使中国经济能够平稳过渡。从全局市场来看,中国的内需市场增长不快,从经济全局来看,提高国内消费水平则是保持经

  针对纺织服装行业看中国的市场,国家在新的“十一五”计划里特别强调,要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增大内需,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以期使中国经济能够平稳过渡。从全局市场来看,中国的内需市场增长不快,从经济全局来看,提高国内消费水平则是保持经济进一步较快增长的关键。(5月13日中国经济网)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顺差达到1290.34亿美元,占我国贸易顺差的71%。不论是绝对额还是相对比例,纺织服装业对外依赖度都已经超过50%,而如今,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等负面因素,把纺织服装业带到了风口浪尖:

  其一、人民币升值使纺织服装业加大出口的难度增大。自去年7月份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5%,虽然目前行业内的企业通过产品不断升级、向下游转嫁和控制成本费用等方式积极抵御负面因素的冲击,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将大打折扣;其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退税率将再次下调,即由目前的11%下调到9%。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出口退税率下调2%将直接导致行业毛利率下降2%;其三、随着最主要的出口市场美国和欧盟又开始运用“特保”等非关税手段,后配额时代的我国纺织服装业仍然无法尽享自由贸易的盛宴。

  由于上述这些因素,今后我国纺织服装业仍希望大比例提高出口额将会日益困难。更重要的是,当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如果对外出口依赖度超过了50%,将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旦国际市场有什么风吹草动,都会对全行业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欧盟议会2006年11月通过决议,全面禁止PFOS在商品中的使用,(PFOS学名叫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被广泛的用于各种纺织品中。今后欧盟市场上制成品中PFOS的含量不能超过质量的0.005%。而在我国,目前这种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包装、印染、洗涤、化妆品等制造领域。这将为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设置了又一道技术壁垒,从长远看,将大大限制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欧盟国家。

  目前纺织服装业所面临的出口风险,凸显出我国行业“预警机制”的缺失。纺织服装企业应该在相关警兆指标出现异常变化后,及时调整出口行为,尽量规避风险。因此,除了加强行业自律、避免盲目出口、防止量增价跌局面出现之外,企业应加强对产品国际竞争策略进行研究,对企业和原产于我国的同类出口产品在进口国的平均数量与价格走势,进口国相关产业的失业率、产品库存和市场价格、重大事件的动态信息,进口国政府的产业和贸易政策等给予特别关注。

  其实,我国纺织服装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我国纺织品增长方式仍以粗放型为主,研发、技术投入不足;出口产品以定牌、贴牌为主,自有品牌少,企业只赚取少量加工费。因此,国家对纺织服装产业出口的宏观调控也在情理之中,而下调出口退税率则成为首选。尽管如此,国内纺织服装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仍把注意力放在出口上,今年一季度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5%就是一个例证。

  纺织服装业要解决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的根本出路还在于开拓国内市场。换句话说,垃动内需才是纺织服装业规避不利因素的有效办法。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内需将成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从2000年的7.5公斤上升到14公斤,几乎翻了一番;衣着类消费金额由337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6826亿元,年均增幅超过15%,这一趋势还在继续。如此庞大的、多层次的内需市场,使得国内各种类型的纺织服装业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足够的成长空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经济增长将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到由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让消费成为拉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角。所以,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亮点是消费,这对我国纺织服装业有很大的正面影响,从而为纺织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有利进行结构调整。

纺织服装依赖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