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山东是纺织服装行业的发达地区,据青岛海关统计,2006年山东口岸纺织品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累计1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8.8%。虽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均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但是,这些行业往往受商品特性、工艺水平、行

  山东是纺织服装行业的发达地区,据青岛海关统计,2006年山东口岸纺织品服装(包括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和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累计126.3亿美元,同比增长18.8%。虽然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均保持平稳增长势头,但是,这些行业往往受商品特性、工艺水平、行业特点、管理特点和季节因素等影响,纺织服装行业存在较大的监管难点与风险,应引起关注。

  受商品特性制约,存在高报单损耗风险。在制衣行业“纱?线?布?衣”的整个制作过程中,为保证成衣的张力、韧性等,羊毛纺纱必须加入一定比例的锦纶、涤纶,或根据客户需求加入兔毛、化纤原料等进行混纺,混纺比例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或客户需求而定,单耗变动较大。不法企业往往利用这一点,在手册备案时只申报羊毛和锦纶等高价值保税料件,同时高报单耗,然后内购棉花、兔毛或其他化纤原料与保税料件羊毛、锦纶混纺,节余的高价值保税料件则内销牟利。此外,根据行业特点,大部分服装加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采取“混码排料”进行排料生产,而向海关备案时,仅申报尺码较大的单件排版的排料图,无形中高报单耗,影响合理核销。

  受行业特点影响,存在样品大量盈余风险。纺织服装企业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保证客户少量续货的需要,均会在生产订单完成后预留少量“样品”以备不时之需,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最后通常以内销的方式集中处理,由于样品涉及手册多、涉及货物品种多,而单次留存数量少,海关很难实施有效监管。

  受工艺限制,存在外发加工风险。由于加工单位自身没有生产过程中某道工序的加工能力,在未向海关申请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保税料件进行委托外发加工。例如漂染是纺纱企业必经的第一道工序,但由于资金、人员、环保等方面限制,纺纱企业一般很少设立专门的漂染车间,因此擅自将保税料件外发进行漂染加工的现象比较普遍。

  受季节影响,存在不作价设备擅自移作他用风险。服装成衣销售受季节影响较大,纺纱作为制衣的上游行业也深受影响。羊毛、棉花的纺纱订单秋冬季较多,春夏两季则大幅减少。此时,为减少机器、设备闲置和工人流失,获取最大利益,企业往往会大量承接国内加工业务,导致擅自挪用不作价设备的风险较大。

  受管理特点影响,存在擅自串换料件风险。纺织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往往只重视产品品质和是否能如期交货,其它方面则疏于管理,往往存在货物进出仓库记录不完整,生产记录及相关单证保管不全的情况,企业往往将错就错,打一些“擦边球”,导致串料、内销等问题较为突出。而部分服装企业在同一时间段,面对同一客户、生产相同款式成衣,存在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种不同的贸易订单,在实际生产中,加工方对其使用不进行区分,造成料件混用,无法准确核定保税料件的使用情况。

  因此,海关建议:强化单耗审定,加强对企业的调研,将实际工艺单、排料图以及样衣进行比对分析,以准确核实单耗,保证加工贸易的据实核销;结合生产管控单证与财务账册资源,定期开展核查,有效降低保税料件被倒卖风险;强化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制定市场准入与公示制度,进一步提高纺织服装企业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门槛,从源头根本上降低监管风险;加强社会共管,定期与税务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检查,保证保税料件的真实及对应使用。


纺织服装难点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