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罗马尼亚自1989年政变以来,纺织品及成衣业为该国受创后恢复最快速的产业,其就业人数自1989年前之330,000人,降至1995年之80,000人,大幅减少了75%,但在2005年就业人数回升至347,000人,较1989年之就业人数增加5%。   罗马尼亚目前拥有5,000

  罗马尼亚自1989年政变以来,纺织品及成衣业为该国受创后恢复最快速的产业,其就业人数自1989年前之330,000人,降至1995年之80,000人,大幅减少了75%,但在2005年就业人数回升至347,000人,较1989年之就业人数增加5%。

  罗马尼亚目前拥有5,000家纺织及成衣厂商,多数为私人企业。其中有将近70%企业的受雇员工人数不到10人;10%以上企业之受雇人数达100人;约200家企业(4%)的受雇人数逾250人;最大型企业的受雇员工人数则超过3,000人。

  罗马尼亚之纺织品及成衣业多集中在东部的摩尔多瓦(Moldova)、南部的布加勒斯特(Bucharest)以及德兰斯瓦尼亚(Transylvania)等地区。罗马尼亚之纺织品及成衣业分别占罗国生产值及出口值的5.5%及25.5%。近年来,罗马尼亚已成为欧盟最重要的代工国及在欧洲仅次于土耳其的第二大成衣制造国,最重要的客户群在意大利、德国、法国及英国。

  罗马尼亚纺织品及成衣业的成长可归因于下列几项因素:

  1、生产成本低廉--每分钟工资为0.08~0.10美元;

  2、有经验丰富的工人生产品质非常优良的产品;

  3、可依客户需求弹性生产,包括小数量的订单;

  4、生产时间短,且毗临最重要的欧盟市场;

  5、能开出适当的产能。

  罗国成衣制造商为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推出高级及自有品牌服饰,并改善产品品质及生产力。由于罗马尼亚人大量移民至较繁荣的西方国家,事实上罗国成衣产业一直有缺工的问题。

  目前有合法身份在欧盟工作的罗马尼亚人已有130万,尽管有12个欧盟会员国对外来的移民有限制,但罗国人移民至其它欧盟会员国的人数越来越多,估计每年增加10%左右。此外,在欧盟非正式雇用之罗马尼亚人数尚有250万。

  低成本的廉价成衣在中国大陆、印度及孟加拉生产,中级品质的成衣则留在东南欧制造为目前的趋势。而罗马尼亚主要新的竞争对手--乌克兰的成衣产业仍在发展阶段,其生产成本与罗马尼亚相当,但生产弹性相当小且政治局势不稳定。


纺织品纺织业成衣罗马尼受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