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面对国外越来越多的“封杀”威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如何在“后配额时代”谋生存?在沪上举行的“新时代女装贸易与采购高层论坛”上,专家为中国企业指出三条明路———积极发掘内销市场、将制造基地转移至周边国家、建立自主品牌。 资深国际贸

面对国外越来越多的“封杀”威胁,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如何在“后配额时代”谋生存?在沪上举行的“新时代女装贸易与采购高层论坛”上,专家为中国企业指出三条明路———积极发掘内销市场、将制造基地转移至周边国家、建立自主品牌。

资深国际贸易律师RoyIanDelbyck指出,“中国制造”对国际买家的吸引力毋庸置疑,但眼见越来越多的国家拟对中国产品设限,买家就不敢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来承担风险。

利丰洋行中国区上海总经理LarryKing坦言,面对国外设限,国内的外资企业可将订单转移到其在他国的制造厂进行生产,由此化解危机。眼下由于“走出去”的中国纺织企业比较少,因此在遭遇外销受阻时,不妨积极开拓极具潜力的内销市场。

LarryKing还指出,中国内地的企业不妨学习国外企业的未雨绸缪,化“危”为“机”。以韩国服装企业为例,在遭遇国外“封杀”前就将部分生产线转移至中南美洲,因而得以使部分订单转移他国生产,将“封杀”的损失降至最小。

在LarryKing看来,树立自主品牌也是中国企业立足“后配额时代”的良方,“尽管中国的品牌打入国际市场有一定难度,但其在国内巨大的内销市场上将有所作为”。

扶植“自创品牌”正是我国商务部在“后配额时代”追求的主要目标。日前,商务部公布了“重点培育和发展的纺织品出口名牌”名单,上榜企业多有自己的品牌,它们将在今明两年内享受各项扶持政策。

肯耐制衣上海总经理肖峰表示,由于公司拥有自己的品牌,因此不担心反倾销和“特保”。“公司将大笔资金投入海外研发,我们不跑量,但每年业绩也有10%的增长。”


纺织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