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受累于全球金融危机,大部分外资企业在其所在国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有的甚至还因此压缩成本、缩减投资计划。然而,让人侧目的是,在中国市场,这些外资零售企业却依然昂头挺进,全然没有危机到来的迹象。而且,在经济形势严峻时期

      受累于全球金融危机,大部分外资企业在其所在国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有的甚至还因此压缩成本、缩减投资计划。然而,让人侧目的是,在中国市场,这些外资零售企业却依然昂头挺进,全然没有危机到来的迹象。而且,在经济形势严峻时期,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仍然固执地甩开合作多年的本土伙伴来“孤身作战”,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关注——他们意欲何为?  
      零售业的外商独资时代在历经3年的试探与摸索后,正式来临。
这一次,大鳄沃尔玛出尽风头,一改其十多年来在中国市场一贯循规蹈矩的形象。
      2009年1月份开始,此前一直以与深圳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国开店的沃尔玛在湖北、重庆等地开出独资门店,2月份,沃尔玛又在湖南成立全美资法人公司——沃尔玛湖南百货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今后沃尔玛在湖南各地开出的新店都将以独资出现。
      现实上,这些动作都向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沃尔玛今后在中国各大城市的门店,都会逐渐独资。
      来自英国的TESCO也与老大哥沃尔玛亦步亦趋,加速了在华独资门店的扩张和转换速度,2009年1月至3月,其在大连、铁岭、潍坊、台州的门店都以独资面世。自去年开始,TESCO在上海、广州、北京、浙江等地的新店基本都采取独资,而此前的合资门店也正在进行向全外资形式的转变。 
      家乐福也透露,目前其在中国东区、北区等一线城市采取的依然是合资方式,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市场则更多采取独资形式,且假如在需要增资的时候,有可能的话,家乐福也愿意注重外资方面的资本追加。
      在这轮独资的风潮中,似乎谁也不甘落后。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外资零售商,为何在市场不被全球看好、消费信心指数下滑的情况下,逆市独资?
      中国是目前全球经济衰退中最好的市场,这是外资零售商今年逆市在中国市场加大投资力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在经过3年的适应期后,独资已经不再太令内资同行及整个业界敏感,所以,这个时期反倒成为了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加快独资步伐的最好电动机。
      的确,中国政府4万亿的投资计划和一系列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举措,让寒冬中的这个世界感觉到一丝难得的温暖,外资零售商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前景。当然,这一点本土零售商也不例外。
      而众所周知,拉动内需的主要渠道、也是最有效的渠道就是零售业。实际上,中国市场的潜力无穷,目前中国有居民储蓄20多万亿,如果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了却老百姓的消费顾虑,只要释放出20万亿中的20%用于消费,就又是一个4万亿,而这比纯粹的投资效果要大得多,对于消费品零售商来说,更是一个无法不动心的巨大“蛋糕”。 
      那么,在当前情况下,抢占市场、尽快完成独资战略,就成为外资零售商迫在眉睫的与应对金融危机同等重要的任务。
      英国消费咨询机构TNS Worldpanel近期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TESCO在英国市场份额下跌至30.2%,跌到近几年来最低水平,而其在中国营业收入却连续几年呈现两位数增长。业内分析认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以及欧美地区零售市场也出现明显下滑和饱和状态,TESCO、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唯独在中国业绩不错,国内巨大的消费市场让外资企业把中国看做是金融风暴的“避风港”。
      在零售网总经理陈广看来,除了上述因素,中国零售业正在金融危机中迎来行业洗牌的重要时期,会有众多的并购机会,很多实力不济的企业将被淘汰,而外资借降价、独资等多种方式图谋洗牌国内零售市场如能如愿,中国零售市场格局将现变数。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独资,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将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好的并购机会。
     此外,对“大店法”的顾虑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正酝酿出台,以后的大卖场业态需要导入听证制度。外资零售商目前正打一个时间差,借这最后的大好时光肆意扩张,以图谋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规避“大店法”的制约。 
       零售业今后大的格局将是外资逐步控制更多的国内市场,独资是他们加速扩张的有力武器。这一过程将是渐进式的,不会突然爆发,但本土零售企业无疑将感受到越来越大的生存重压。 
      选择合资虽然是政策所限,但也可能是外资零售商最开始喜欢的一种途径。因为合资可使外资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避免水土不服。而一些在当地处于强势、拥有良好政府关系和商业资源的合作伙伴往往能给外资零售商提供很多高价值的服务,如政府公关、政策优惠、拿地等。家乐福在上海的合作伙伴上海联华就曾帮助其在黄金地段拿地,在合资企业出现危机时出面进行政府和媒体公关,这对家乐福在当地市场的拓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很多中国合作方都成为外资企业与当地政府、市场的桥梁。
      但是,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后,外资零售商已经熟悉了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也和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合作伙伴的作用已经不再重要。甚至由于持有股权,使得一些决策互相牵制,并且会使外资方流失一部分利润。而独资可以提高利润,还能使企业更有效率。
      但独资对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带来的生存压力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外资零售业经营规模、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等方面比我国内资零售业具有优势,一旦外资抛开中方,实施独立的经营策略,外资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凸现出来,必然会抢占内资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
      同时,外资零售商在大卖场业态已经占有绝对优势,甚至在某些地区造成垄断,这些都会给本土零售业的发展增加诸多不利因素。
      面对这一情况,专家指出,从保护我国本土零售业的角度出发,政府应该有所作为,对外资零售商进行必要的“管制”。首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条例》要尽快出台,规范各地商业网点的发展。其次,在商业发展规划中,按照城市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和邻里中心等层次分别配置商业网点。外商投资的业态选择应服从各地政府制定的商业网点规划,而不能任意选择经营业态。同时,要制定保护中小零售商的政府管制措施,取消外资零售商在华的超国民待遇,相反,要给本土零售企业更多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政府和行业需要密切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的,是如何防止形成垄断,如何防止对外资过度开放,如何让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尽快成长成真正可以抗击外资的航母。国务院在2月份发布的《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集团,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商贸企业融资支持力度。
      对于身处金融危机和外资步步紧逼的本土零售业来说,事实上,政府的大力度扶持,已经刻不容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