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都是很有限的,中国的一次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 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的主要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未

 无论从世界还是从中国来看,常规能源都是很有限的,中国的一次能源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大约只有世界总储量的10%。

    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人类的主要能源来源,因此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未来能源供应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是发展最快的,世界各国都把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根据欧洲JRC 的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将在世界电力的供应中显现其重要作用,达到1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2050 年太阳能发电将占总能耗的20%,可再生能源占到50%以上,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发电将在能源结构中起到主导作用。图二是欧洲JRC 的预测。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3 年能源消费总量约为16.8 亿吨,比2002 年增长13%,其中:煤炭占67.1%、石油占22.7%、天然气占2.8%、水电等占7.3%,石油进口达到9700 万吨。由于能源需求的强劲增长,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有所提高,比2002 年提高1 个百分点。图三给出了我国2003 年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我国政府重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主要有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可再生能源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目前,小水电、风电、太阳热水器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已经成熟,生物质供气和发电技术也接近成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预计今后20-30年内,可再生能源将逐步从弱小地位走向能源主角,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太阳电池是利用材料的光生伏打效应直接将太阳能变成电能的半导体器件,也称光伏电池。1954 年,第一块实用的硅太阳电池(η=6%)与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同时在美国诞生,1959 年太阳电池进入空间应用,1973 年能源危机后逐步转到地面应用。

    近年来,世界太阳电池年产量迅速增加,连续8 年增速在30%左右,2004 年的年增长率甚至超过60%,达到1200MW。

    我国于1958 年开始研究太阳电池,于1971 年成功地首次应用于我国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上。于1973 年开始将太阳电池用于地面。我国的光伏工业在80年代以前尚处于雏形,太阳电池的年产量一直徘徊在10KW 以下,价格也很昂贵。

    由于受到价格和产量的限制,市场的发展很缓慢,除了作为卫星电源,在地面上太阳电池仅用于小功率电源系统,如航标灯、铁路信号系统、高山气象站的仪器用电、电围栏、黑光灯、直流日光灯等,功率一般在几瓦到几十瓦之间。

     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我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和成本降低,应用领域开始向工业领域和农村电气化应用发展,市场稳步扩大,并被列入国家和地方政府计划,如西藏“阳光计划”、“光明工程”、“西藏阿里光伏工程”、光纤通讯电源、石油管道阴极保护、村村通广播电视、大规模推广农村户用光伏电源系统等。进入21 世纪,特别是近3 年的“送电到乡”工程,国家投资20 亿,安装20MW,解决了我国800 个无电乡镇的用电问题,推动了我国光伏市场快速、大幅度增长。
 
   与此同时,并网发电示范工程开始有较快发展,从5kW、10kW 发展到100kW 以上,2004 年深圳世博园1MW 并网发电工程成为我国光伏应用领域的亮点。截止2004 年底,我国光伏系统的总装机容量约达到65MW。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我国一些半导体器件厂开始利用半导体工业废次单晶和半导体器件工艺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我国光伏工业进入萌发时期。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一些企业引进成套单晶硅电池和组件生产设备,以及非晶硅电池生产线,使我国光伏电池∕组件总生产能力达到4.5MW,我国光伏产业初步形成。九十年代初中期,我国光伏产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生产量逐年稳步增加。九十年代末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快,设备不断更新。2003 年、2004 年在我国《送电到乡》工程及国际市场推动下,一批电池生产线、组件封装线、晶硅锭∕硅片生产线相继投产和扩产,使我国光伏产业的能力有大幅度上升,我国光伏产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时期。截止2004 年底,我国光伏产业总的年生产能力为:组件150MW,电池生产67MW,硅锭∕硅片生产54MW;生产量约为组件100MW,电池42MW(其中非晶硅4MW),硅锭∕硅片46MW。

    最近3 年由于《送电到乡》工程和国际市场的推动,我国太阳电池∕组件生产迅速增长,2004 年的产量是2002 年的6 倍。电池和组件性能不断提高,商业化电池效率由八十年代的10-12%提高到12-14%。太阳电池∕组件成本20 年来不断降低,售价由八十年代初的65-70 元∕Wp 降到2003 年的24-28 元∕Wp,2004 年由于太阳级硅国际性紧缺,售价又回升到28-32 元∕Wp。2004 年我国太阳电池的实际产量达到50MWp,国内光伏市场消化掉不到10MWp 的光伏组件,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国外。

    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相应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如:专用原材料国产化程度不高,品种不全,已经实现国产化的材料和部件,其性能比国外偏低,如银、铝浆、EVA 等。组件封装低铁绒面玻璃、TPT 尚未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