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到2004年底,全球将有大约8亿手机用户和3000万PDA用户,在他们中将会有1亿8千万IM用户;从业务流量的角度来看,基于以往的经验和一些统计数据的分析,每个商业用户平均每个月发送146条短消息,而普通的个人用户的短消息发送量只是商业用户的30%,

到2004年底,全球将有大约8亿手机用户和3000万PDA用户,在他们中将会有1亿8千万IM用户;从业务流量的角度来看,基于以往的经验和一些统计数据的分析,每个商业用户平均每个月发送146条短消息,而普通的个人用户的短消息发送量只是商业用户的30%,月均发送49条,即时通讯业务的持续增长已经超过了5年。

2005年,我国移动电话数量为3.9亿,占全球一半左右,其中移动IM的用户达到500万。iResearch预计2006我国移动IM注册用户量将达到700万,未来几年移动IM用户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移动IM用户将达到2000万人。

移动商务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商务活动。移动商务应用服务模式从用户角度来细分,可分为个人应用和企业级应用。2006年中国移动商务领域个人应用业务的几大热点:移动即时通讯、移动电邮、移动支付、移动搜索、移动股市等。该报告将重点对移动商务个人应用业务中的的移动即时通讯服务进行深入研究: 移动即时通讯(IM)移动即时通讯服务是在传统的基于Web通讯系统的上,把手机的短信和手机移动互联网完美的结合起来,使用户通过手机终端,也能够方便的与他人以短信、移动互联网来进行即时的信息交流。它突破了传统Web界限,把即时信息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面,同时用户通过短消息或移动互联网,实现更即时的交流。目前用户最常用的移动即时通讯工具主要是移动QQ和移动MSN,两个软件用户量几乎占据整个移动即时通讯市场。

近年来,移动通信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005年中国移动商务应用需求激增。以短信为基础应用,移动商务市场开始出现井喷现象。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预测2006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超过了1.3亿;而固定、移动电话用户则超过了7亿。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庞大的潜在用户需求面前;移动商务,这一由因特网、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共同组成的商务模式正在迅速吸引各界的关注,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当前,由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大力推广,在电信平台上开发出更多的应用服务,数以亿计的消费者对GPRS、彩信、短信等的依赖,3G的即将到来,使移动商务市场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iResearch艾瑞市场咨询预计2006年中国移动商务应用市场规模将达13亿元,未来五年内中国移动商务市场将呈现高速的发展,预计2008年中国移动商务市场规模将达37亿元。到2010年移动商务产业将逐渐成熟,市场规模将达76亿元。

从全球范围来看,即时消息很快被企业所采用,并极大改变了员工的工作方式。企业级IM业务侧重熟人间的沟通和联系,主要面向商务办公环境,突出手机终端功能、PDA互通,具有接入和权限管理(接入安全认证、域内部门分组、域外通信控制),更强大的电话簿功能,凸现商务实用性。 到2004年底,全球将有大约8亿手机用户和3000万PDA用户,在他们中将会有1亿8千万IM用户;从业务流量的角度来看,基于以往的经验和一些统计数据的分析,每个商业用户平均每个月发送146条短消息,而普通的个人用户的短消息发送量只是商业用户的30%,月均发送49条,即时通讯业务的持续增长已经超过了5年。 2005年,我国移动电话数量为3.9亿,占全球一半左右,其中移动IM的用户达到500万。iResearch预计2006我国移动IM注册用户量将达到700万,未来几年移动IM用户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移动IM用户将达到2000万人。

通过对用户使用移动即时通讯工具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使用移动即时通讯软件的用户比例占12.2%。曾使用过但现在不使用的用户占33.5%,从未使用过的用户量占54.3%。

年龄人群特征分布情况显示:18-24岁用户容量最高,占42%左右,18岁以下用户对移动IM软件需求强烈,两部分人群主要为学生用户为主。 25-30岁用户群体对移动IM需求较大,用户容量也相对较大。 因此,18岁以下及18-30岁用户人群为移动IM的主要用户群体。

调研数据显示,影响用户使用移动IM的驱动因素:“是否有免费捆绑服务”和“具有强大个人保护隐私功能”是用户提及率最高两项,均为60.7%。其次“有强大的个人信息管理功能”,提及率为50.9%。其他因素对用户使用影响一般。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和青年用户对“是否有免费捆绑服务”功能需求更高,高职业/职位和年长用户对“具有强大个人保护隐私功能”需求更高。

市场分析市场移动用户即时通讯中国移动商务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