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了月度经济形势报告。报告披露,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0%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了月度经济形势报告报告披露,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0%,创30个月以来新低,并为连续第九个月走低。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3%,降幅创2002年3月以来最大,这也意味着通缩风险继续迫近。

2008年CPI月度增速最高为当年2月份的8.7%,最低为受游资外逃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12月份的1.2%。PPI增速曾在2008年8月份创下10.1%的公开数据中的10年新高。

国家统计局的新闻稿称,国际市场基础性产品价格下降,导致中国主要类别产品价格全面走低。另一方面,由于去年PPI基数高产生了负滞后影响,即使2009年工业品价格不再下降,全年的工业品价格同比涨幅仍然为负。

不过,由于春节因素的影响,1月份消费物价数据有所失真,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物价的真实走势。而未受假日因素影响的工业品价格则明显继续受需求疲软拖累而下滑。

虽然1月份CPI增速继续回落,但是由于春节所处月份不同导致的比较基数不同,使得1月份和2月份消费物价数据通常受假日因素影响而不能全面客观反映物价真实走势,从而出现失真现象。

因此,目前尚无法根据CPI增速的回落判断物价真实走势,更不能据此认为通货膨胀的压力有所减轻。

不过,1月份CPI的较低增速使得中国连续第三个月保持正利率,这将继续为中国经济可能的复苏打下坚实基础。

此前,在人民币暂缓升值和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大幅减缓的物价增速,使得中国结束了连续23个月负利率的梦魇。

中国连续23个月的负利率,一直在严重危害经济的健康增长和扭曲经济数据。而负利率的消失,则使得官方在实行放松银根、取消价格行政管制等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上有了坚实稳定的保障,也为未来经济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未受假日因素影响的PPI增速继续下滑,则显示出自去年四季度以来需求疲软的趋势仍然延续。

而工业价格的下滑虽然会带动未来消费物价的回落,但是同时也会削弱工业产出,而过度的下滑则会拖累经济增长。

    2009年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

  1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3%。

  在工业品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4%。
 
 
 
   其中,采掘工业下降13.2%,原料工业下降6.8%,加工工业下降2.2%。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微涨0.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2%,衣着类上涨0.9%,一般日用品类上涨1.0%,耐用消费品类下降1.5%。

  分品种看:

  ——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9.9%。成品油中的汽油、煤油出厂价格分别上涨2.1%和3.1%,柴油价格下降4.8%。

  ——化工产品价格类中,顺丁橡胶价格同比下降39.0%,聚苯乙烯价格下降31.4%,涤纶长丝价格下降30.5%。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2.7%。其中,原煤出厂价格上涨12.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2%。其中,普通大型钢材价格下降5.3%,普通中型钢材下降9.4%,普通小型钢材下降3.4%,中厚钢板下降15.2%,线材价格下降14.5%。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4.6%。其中,铝下降19.8%,铜下降41.1%,铅下降36.7%,锌下降43.0%。

  此外,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燃料动力类、化工原料类和黑色金属材料类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8.4%、7.4%、6.8%和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