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由于海峡两岸的塑料产业存在互补型关系,双方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两岸塑料行业联手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协力开拓更大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生意社5月31日讯 金融危机给全球塑料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由于海峡两岸的塑料产业存在互补型关系,双方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两岸塑料行业联手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协力开拓更大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他们表示,在继续加强贸易往来的基础上,希望今后能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这是记者在上周举行的2009第23届中国国际塑料橡胶工业展览会期间海峡两岸塑料行业合作与发展论坛上获得的信息。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秘书长马占峰认为,台资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塑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两岸各界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在继续推进贸易和加工合作的同时,如何深度推进双方塑料产业的合作应该提上日程了,这也是中塑协借2009中国国际橡塑展这个机会举办海峡两岸塑料行业合作与发展论坛的初衷和目的。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的资料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大陆合成树脂产量780万吨,同比减少3.37%;塑料机械产量29890台,同比下降35.74%;塑料制品产量897万吨,同比增加9.38%。

  据台湾区塑胶制品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谢胜海介绍,作为全球合成树脂重要产地的台湾地区,2008年五大通用塑料除聚丙烯需求稍有下降外,其余产品需求降幅均为两位数。其中,低密度聚乙烯需求下降了36.5%,高密度聚乙烯需求下降了14.5%,聚氯乙烯需求下降了14.8%,聚苯乙烯和ABS需求降幅更是高达50%以上。因需求不振,合成树脂产量也在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下降,产量从2007年的641万吨降到了573万吨。塑料制品产值虽然仍高达2601亿新台币,但较2007年也出现了0.6%的负增长。其中,塑料薄膜产量下跌了26.4%,管材产量下降了20.7%。

  在这种背景下,两岸人士认为加强合作更加必要。用台北世界贸易中心副总经理黄文荣的话说就是“现在两岸不是你看我的碗,我看你的碗,而是大家一起看世界的碗!”   

  中塑协副会长孙展对两岸塑料业界之间的深度合作十分看好。他对记者说,随着两岸间交流的逐渐深入,双方塑料业的合作将会从沿海地区逐步深入到广大内陆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拉动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未来祖国西部将会吸引更多的台商来投资,将形成另一个巨大的市场。现在两岸都在通过制定法规政策来推动环保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好比撑杆跳比赛时给了你一根更好的撑杆,必然会推动绿色塑料等新兴技术的发展。   

  孙展介绍,台湾地区的塑料产业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产业,他们比祖国大陆地区的企业更了解日本、欧美这样的成熟市场需要什么,也因为更早接触并跟踪国际市场,在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的程度更高。如果能将大陆地区的生产优势和台湾地区的研发服务优势结合起来,两岸塑料产业发展潜力将会得到很大提升。此外,台湾地区的塑料制品企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他们在搏击国际市场的浪潮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对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和掌握高级谈判技巧等方面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台湾远东科技大学陈嘉勋博士表示,今后大陆市场不仅会持续扩大,而且产品的类型也将发生不小的变化,将开启两岸新的合作领域。他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西部用水问题的逐步解决,今后农膜、输水管的市场将对台资企业有不小的吸引力;包装材料的升级换代将推动氯化聚乙烯的应用进程;汽车轻量化为高附加值的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敞开了一扇大门;建材节能让木塑这样的环保材料更有用武之地;绿色产品正在成为全球新宠,可回收、可降解的绿色塑料的合作前景也不容小视。   

  台湾区机械工业同业公会总干事王正青表示,2008年台湾地区塑料机械外销比例高达82%,其中仅出口大陆和香港的金额就达3.4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31.4%。而据他了解,大陆地区的塑料机械出口比例只有两成左右,双方的贸易结构具有很好的互补性。而受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产业蓬勃发展的推动,台湾地区对高精密度、高度自动化的塑料机械需求快速增加,全电动式射出成型机正逐渐成为主流产品。同时,顺应欧洲做整机设备越来越少的趋势,提供关键零部件加工设备已经成为台湾地区塑料机械发展的重中之重。而拥有众多人才的大陆地区,在生产关键零部件的新一代塑料机械方面还刚刚起步,因此双方合作的空间十分广阔。   

  对此,中塑协表示,希望通过充当民间与官方的桥梁和纽带,从贸易、技术、管理等多方面推进两岸塑料行业的深度合作。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也已在上海等大城市驻点,并正在积极筹划相关展览和论坛,希望能为双方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搭建一个良好的洽谈和交流的平台。

塑料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