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不确定。这种移动性和不确定性给移动定位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 移动定位被业界认为是移动增值业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增点。近几年来,移动定位在日本、韩国得到日益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不确定。这种移动性和不确定性给移动定位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

移动定位被业界认为是移动增值业务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增点。近几年来,移动定位在日本、韩国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国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相继推出了移动定位业务。总体而言,国内移动定位业务尚处于起步和市场培育阶段。从市场认知、内容开发、终端支持、产业合作等方面来看,国内移动定位业务的发展仍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市场认知
有市场调查显示,在移动运营商提供的诸多移动增值业务中,大概只有28%的手机用户知道移动定位业务,在所调查的21项移动增值业务中名列第11位,远低于手机铃声下载(67.2%)、图片下载(57.8%)、收发彩信(48.4%)和彩铃业务(39.1%)的认知率。

移动定位业务在国内的发展已有3年左右的时间,但其市场认知度依然偏低,甚至低于较晚推出的彩铃业务。因此,如何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有效提高移动定位业务的市场认知度,这是移动运营商和SP等各方需要考虑的问题。

内容开发
当前,运营商和SP提供的位置服务基本上是基于GIS系统的“定位、交通导航、提供定位点周边信息”的“纯位置”服务,如找自己、找朋友、周边查询、路径查询、公交换乘等,而没有和其它应用结合起来。一些SP提供的位置服务在业务类型上基本雷同,存在着供需错位且质量不高的问题。

另外,从事地图数据制作的机构有差异,一些地图数据产品精度低、时效性差、信息内容不够准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使用热情。

网络技术
目前,实现位置服务的定位技术主要有CELL-ID、E-OTD、A-GPS等三种方法,CELL-ID和A-GPS技术在国内均有应用。

CELL-ID技术根据移动台所处的蜂窝小区ID号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因此它的定位精度取决于蜂窝小区的半径。与其它技术相比,其精度是最低的。当需要精度较高的紧急定位服务时,CELL-ID就无法满足要求。

A-GPS技术的定位精度高、首次捕获GPS信号时间短,但该技术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如室内定位问题目前无法圆满解决,定位实现必须通过多次网络传输等。除此之外,还有使用的有效性问题。由于GPS系统被美国政府拥有和控制,在战争等非常时期,要借助GPS系统的A-GPS定位业务就会受到影响。

终端支持
一项移动增值业务能否被用户接受并形成规模效应,终端能否普及是一个重要因素。以中国联通为例,其推出的“定位之星”、“星图服务”和“关爱之星”,都要采用高通GPSOne定位技术的手机支持。目前,支持联通定位业务的手机款式较少且价位较高,这对业务推广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受终端因素的制约,有限的用户群难以给运营商带来客观的效益。

因此,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在拓展移动定位业务的进程中,要加强与终端厂商的沟通与协作,确保终端厂商能推出款式多样、价格适中的终端,为移动定位业务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隐私保护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隐私越来越敏感。目前的移动定位方案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网络进行自动定位的方案,另一类是基于终端提出申请后进行定位的方案。前者是通过网络的升级,使之能够对所有用户进行跟踪,而后者则依赖于用户终端增加相应的软硬件后才能获得服务,两者存在着隐私权保护程度的差异。考虑到不同技术对隐私权保护的差异,运营商应根据不同的目标用户群来确定隐私权保护的权限,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产业合作
移动定位业务产业链由移动运营商、系统设备提供商、终端厂商、GIS开发商、应用提供商、中间件提供商等多个环节组成。而且,移动定位综合运用了包括移动通信、卫星导航、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信息服务等多方面的技术和应用,是多个产业、多项技术交汇和融合的产物。产业链的复杂性和技术的多样性,造成移动定位业务的“木桶效应”非常明显,这些环节中若有一环没有跟上,便会影响移动定位产业的发展。在移动定位产业合作中,运营商应当解决好各环节的合作模式和利益分配问题,确保产业各方在合作中获得共赢。

业务支撑
移动定位涉及WAP、BREW、JAVA等多种无线技术应用,需要建立完善的业务管理系统。运营商在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客户数据库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电子地图的数字版权管理,有效解决位置服务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鉴权、认证和计费分成等问题。

同时,运营商还应当解决好在异地出差、旅游过程中漫游用户的定位需求,确保用户能随时随地使用移动定位业务。
分析运营商业务发展移动影响用户定位因素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