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市场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表示,随着中国放宽手机生产的发牌要求,未来两年内,现有的中国手机生产商中将有六份之一被淘汰出局。新政策将允许更多的厂商进入手机制造市场,这些新厂家的出现,不但会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变数,也会推进整合的浪潮。

市场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表示,随着中国放宽手机生产的发牌要求,未来两年内,现有的中国手机生产商中将有六份之一被淘汰出局。新政策将允许更多的厂商进入手机制造市场,这些新厂家的出现,不但会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变数,也会推进整合的浪潮。

  Gartner亚太区移动终端设备研究部分析师梁嘉铃表示:“新厂商的加入不仅会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会造成供过于求的现象。企业整合浪潮势在必行,而生存下来的厂商将重塑业内的发展风貌。”

  自1997年推出现有的发牌政策以来,国产品牌的手机制造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截止到去年,中国的手机厂商数增加到了37家,其中有30家持有GSM生产牌照,有19家持有CDMA生产牌照。总体来说,国产品牌的销售份额从1999年的4%,跃升到了2004年的39.6%。不过,在2003年下半年,由于诺基亚等国际厂商通过低端产品和建立新渠道进行战略反击,国产厂商的发展势头一度停滞不前。

  梁嘉铃指出:“我们预计,中国手机厂商的最低产量要保持在每季度60万部左右,才能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但在2004年底,有18家厂商的产量低于上述界线。再加上华为和中兴通讯等新兴手机厂商的猛烈攻势,预计到2006年年底,现存厂商中只有25到30家仍能在市场上屹立不倒。”

  二月推出的新发牌政策确立了多项准入市场的要求,包括技术能力、制造设施、售后支持和注册资本等,厂商必须符合以上的条件方可获准生产手机。这将对那些本身没有与手机相关的业务、只是依靠从原设备生产商或原设计生产商收取许可证费用的厂商带来压力。此外,大部份的整合将受市场因素所左右,只有最具竞争力的厂商才能生存下来。

  Gartner中国移动行业研究部分析师沈哲怡表示:“整合对业界来说是一件好事,有助解决激烈的价格竞争、产品同化、各式的产品缺陷和财务问题。事实上,波导等一些国产厂商更可能在经历这些市场波动后变得更为强大,他们已制定了进军国际市场的计划,并与跨国企业结成联盟,以期运用合作伙伴的品牌、分销渠道和运营商关系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她又表示:“现时最大的机遇是在发展中地区,这些地区对低价位手机的需求殷切,而对品牌的感知力相对较小。所以像华为和中兴通讯等国内设备厂商正在通过与海外运营商建立电讯设备捆绑销售关系,以加入海外手机市场。”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