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要找一句流行语形容SP的2004年,大概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从年初开始,运营商就挥泪斩马谡,对一些有影响的SP进行停止业务的处理。4月份,信息产业部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与忍耐后,下达整肃令,这是政府部门第一次就电信增值业务的违规操作问

  要找一句流行语形容SP的2004年,大概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从年初开始,运营商就挥泪斩马谡,对一些有影响的SP进行停止业务的处理。4月份,信息产业部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调研与忍耐后,下达整肃令,这是政府部门第一次就电信增值业务的违规操作问题专门发文,被称为SP的“紧箍咒”。紧接着,运营商就推出了要命的“六大措施”,尤其是“二次确认”,令那些靠不法手段挣钱的SP闻风丧胆。而最严厉的还是令人记忆犹新的“黑色七月”:由公安部牵头,文化部、信息产业部等部门配合,通过设置举报电话,发动了全社会参与的反互联网不良信息大围剿。几记重拳下来,靠旁门左道发财的SP已经七零八落。

  但是,这只是增值业务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方面来看,2004年恰恰是SP的黄金时代,盛大、灵通、腾讯、空中网列队上市,形成互联网泡沫过去后第一次上市热潮,也是互联网自诞生以来的第二次发展高峰。人们将其解读为互联网经济复苏的征兆。综合正反两面的信息,可谓成也2004,败也2004。

  经过了热闹、喜忧参半的2004年,增值业务、SP行业在2005年又将出现哪些新的苗头呢?记者采访了易观国际等一些专业分析机构,理出了以下几点供读者参考。

  移动增值服务市场将迎来盘整期,增长率放缓,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如果说2004年是SP行业的调整期,那么2005年将进入SP行业的盘整期,行业调整产生的动荡不安将渐渐尘埃落定,牌已洗毕,新一圈博弈正在开始。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高速发展和2004年政府、运营商的一系列规范和处罚之后,2005年的移动增值服务将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从供给角度来看,新业务产业链尚不成熟、原有业务创新乏力,产品同质性较强;从需求角度来看,对用户需求的挖掘有限、新业务的消费习惯有待培养。更重要的是,移动产业链中运营商主导作用的加强、运营商对增值服务运营模式的改变使得增值服务在2005年进入盘整阶段。2005年的增值服务增长来源于2004年增长的惯性,SP产业的营收总额将首次低于50%的年度增长率。

  今年移动增值业务SP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20%实力强的SP将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40%处于弱势的SP将面临淘汰。是否有产品创新能力与营销能力,即用户资源、电信/政府/行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对国内物流、支付、信用环境的适应能力将成为考验移动和互联网SP核心竞争力的几大因素。

  增值业务的增长率放缓源于以下原因:技术驱动力不够,现有网络以及业务平台技术已经不足以挖掘用户需求,市场呼唤新网络和技术的出现;业务内容简单,同质化高,缺乏对用户在内容上的持久刺激;商业模式单一,不适应移动增值服务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先进的、多样化的商业模式来调动各方积极性。

  业务同质化难有大突破,WAP、MMS、IVR、网游仍是主要增长点

  WAP、MMS、IVR仍将是移动增值服务的主要增长点,其中WAP业务增长最快。固网增值业务中,网游、手机搜索等备受瞩目。

  今年是中国移动推出WAP的第5年,发展至今,该业务已经形成了图铃下载、信息浏览、游戏娱乐和沟通社区四种类型的应用。2004 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加大了WAP 服务宣传力度,推出了“MO”品牌并围绕新品牌展开了强力的宣传推广活动,使得用户增长迅速,WAP 业务收入达到了70.3 亿元,在移动数据业务收入中排名第二。中国联通的WAP 业务发展速度也很快,月增长率基本在20%~30%,并且目前已经建成了WAP2.0 平台,将能够和互联网完全融合。

  因为有运营商的大力推动,WAP业务将在今年有很大发展,并为运营商带来更多的流量费收入。其产品结构会逐步趋向合理化,图铃下载的比重将会持续下降,同时业务粘度较高的社区服务、资讯浏览等产品的比例会不断提升。从商业模式来看,运营商会有一定的措施来激励SP提供优秀产品。

  网络游戏是2004年所有增值业务中增长最快的业务,用户数从2003年的1490万户增长到2004年的2400万户,增长率达50%。即时通信2004年用户数达到4000万,网上购物用户数从2003年的720万增长到1030万。网上旅游、网上购物和网络游戏的市场规模占整个市场规模较大比例,各类市场以每年30%至100%的速度增长。

  今年热门的业务还有手机搜索、手机钱包、手机银行等。百度宣布从2004年11 月1 日起,在中国大陆地区,任何一款智能手机的用户都可以登陆百度,可以随时随地查找网上信息。此功能将支持所有GPRS 功能的中国移动用户和“联通无限”业务的中国联通用户WAP 手机,并且此项服务截然不同于其它电信增值业务,用户只需向电信运营商交费,而百度则不收取任何费用。目前中国拥有3 亿多手机用户,不少支持GPRS 服务,搜索引擎可望成为热点业务。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继续开始向移动商务领域扩展。中国移动开通了手机钱包、手机银行和手机证券业务;中国联通开通了手机炒股和手机银行业务。两家运营商的业务名称大同小异,业务内容也基本相同,都是和银行以及证券公司相结合,使用户能够通过手机来对个人的银行账号或股票进行管理与操作。不过,移动商务今年发展平缓,两家运营商发展模式基本相同。

  总的来说,今年,SP竞争的同质化问题会有所改善,但不会有太大的突破,仍然将是增值服务市场的瓶颈。另外,如果国家在2005年中期发放3G牌照,3G新业务,如移动电视、流媒体业务将会有一定的市场规模,达到1.5亿元。

  行业环境继续趋好,运营商态度关系重大
  去年对违规现象疾风暴雨式的打击已经初见成效,行业发展环境趋于规范。从总体来说,运营商已经推出和即将推出的大部分市场规范和监管措施基本符合增值服务行业的市场规律;作为增值服务行业事实上的规则制定者,运营商需要提高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尽到产业链领导者的责任。

  SP行业一度泛滥的某些不正规和不健康的增值服务,与竞争的激烈和管制环境的相对宽松有关。在这种生态环境之下,互联网行业出现了畸形的繁荣,一方面是违规违法者日进斗金,一方面是消费者受坑害,社会环境在某种意义上因互联网而恶化,电信运营商的形象亦受到负面影响。在公安部、文化部门发起攻势后,利用互联网业违法的做法被公之于众,社会公众有触目惊心之感。人们对有关机构整肃SP拍手叫好,合法SP则尝到了健康发展环境的甜头。

  在这种前提下,2005年,运营商将会继续加强对增值服务市场的规范力度。在净化互联网环境的问题上,国家管理部门亦不会朝令夕改,半途而废。由此可见,2005年行业发展的健康环境应该趋好。

  因此,在政府监管部门、运营商加强对市场规范治理时,有人担心好不容易出现的“繁荣”形势被打压回去,造成短信使用量下降,行业过度萎缩。但是,更多的有识之士则看到,严格的监管短期内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但是持续时间绝对不会长,着眼于未来,加强监管,净化市场才能让行业真正得到发展。尤其是在运营商竞争走向深化,品牌建设备受关注的今天,严格规范整个短信市场的经营,取缔SP违规现象,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能够使人们更加放心地使用增值服务产品,提升运营商的品牌度和用户满意度。从经济利益角度看,资费透明有利于吸引部分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而因资费模糊而犹豫不决的用户,有利于短信服务市场的壮大。

  目前,健康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主流观点的认同,能否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底,则取决于政府管理手段的连续性,以及运营商在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取舍与平衡。目前热传3G牌照将在今年下半年发放,可以预计,运营商在2005年会继续市场规范和监管,为自身的3G增值服务战略部署做好准备和热身。

  增值服务市场投资整体趋热,移动流媒体前景乐观
  增值服务市场前景广阔无需多言,移动通信、互联网虽然属于“新经济”,但也逃脱不了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即资金向利润更大的方向流动。我们看到2004年的国内增值服务市场造就了众多神话和经典投资案例:盛大、灵通、腾讯、空中网上市,卓越、易趣先后被亚马逊和eBay收购,冬天终于过去,互联网企业无不弹冠相庆。这一趋势是否会延续到2005年呢?

  易观国际认为,2005年,电信增值服务渐入佳境,风险投资将进一步增长。

  近年来,移动通信用户数和互联网用户数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2004年移动通信用户数达3.34亿,互联网用户达1.03亿。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日趋完善和终端普及率高速提升,增值服务市场保持了高增值率,资本市场将持续热捧,互联网增值业务开始赢利,移动流媒体投资前景乐观。并且,今年中国很有可能颁发3G牌照,而业界公认3G对数据业务有极大的需求,在拥有巨大市场的中国,3G每年会创造几十万个就业机会,可以说,民间及外来资本正对这一市场虎视眈眈,希望能在机遇面前占据主动地位,所以我们根本不必怀疑2005年资本会继续青睐中国增值业务市场。

  不仅快速增长的用户数奠定了增值业务快速发展的基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尤其是2.5G和3G技术的陆续推出,数字电视的推广,也使得增值业务在技术基础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这将促进移动终端的升级换代和各种增值业务的出现。而随着宽带的普及,各类互联网增值业务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流媒体是资本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流媒体的发展受限,带宽是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视频编码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基于Java的流媒体平台和智能手持终端的出现使得一些2.5G运营商能以像28kbit/s这样较低的速率来开展一些移动视频业务,而且取得一定的市场,但由于带宽能力的限制,基于2.5G的移动视频应用种类乏善可陈,质量差强人意,2.5G对于移动视频便有拔苗助长之嫌,只有宽带移动网络才能保证移动视频业务的质量和实时性,降低业务成本,产生经济效益,唯有3G才是移动视频业务的最佳网络承载平台。

  今年,流媒体发展的瓶颈可望有所突破。随着终端和网络的升级,预计2005年移动流媒体用户数将达200万人,市场规模达到2亿元人民币。但由于流媒体业务的商业模式也尚未成熟,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综合分析市场成长空间、创新性、风险资本进入情况、竞争格局等影响增值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后,可以看出移动流媒体应用市场由于受到网络带宽和移动终端的制约,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用户消费习惯的培养和流媒体资源的补充还有待时日。预计2005年,移动流媒体将成为投资信心高速增长的炒热阶段,2006年移动流媒体用户数将达到1000万左右,市场规模约16亿元人民币。2007年后流媒体业务逐渐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互联网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