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历史十大末代帝皇帝 关键字:皇帝 末代皇帝 帝王 十大   夏桀   夏的最后一代帝王——暴君桀。本名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   夏朝当发在位时

中国历史十大末代帝皇帝

关键字:皇帝 末代皇帝 帝王 十大

  夏桀

  夏的最后一代帝王——暴君桀。本名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发之子,在位52年(前1818—前1766)。

  夏朝当发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至桀时,延续了400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

  桀力大无穷,能空手拉直铁钩。他仗着这股蛮力,经常无端伤害百姓。他为政残暴,破坏农业生产,对外滥施征伐,勒索小邦。

  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发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妹喜。桀十分宠爱妹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

  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首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伊尹引见给桀。伊尹以尧、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性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哪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

  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

  后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西)。

  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妹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

  长达近500年的夏王朝结束了。


  暴君──商纣

  汤带兵灭了夏以后,约公元前16世纪建立了商朝。

  商朝前期,国都屡次迁移,国家很不安定。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下令迁都到殷(中国河南省安阳),才稳定下来,因此商朝也称作殷朝。

  19世纪末,在安阳发现了殷都废墟,发掘出了很多宝贵的文物,其中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和兽骨就有10万多片。中国有文字可考证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了。

  商朝最后有一个暴君,叫纣。他只知个人享乐,不管百姓死活。他下令建了很多宫殿,在朝歌(中国河南省)建了一个豪华的“鹿台”,把搜刮来的金银财宝都贮藏在里面,还造了钜桥(仓库)堆积粮食,让在池里倒满酒,把肉挂起来象树林一样,供他和他的宠姬妲(da)己无穷无尽地享用。纣王还用各种酷刑镇压反对他的大臣和人民。比如,他逼迫“犯人”在烧烫的铜柱上行走,“犯人”站不住,就掉在铜柱下面的火里烧死。这种酷刑叫“炮烙”。

  纣王的残暴加速了商的灭亡。约公元前11世纪商朝西边的周国出兵攻入商都,商的奴隶们纷纷倒戈,纣王走投无路在鹿台放了一把火,跳进火堆自杀了。商朝600多年的历史就结束了。

  胡亥

  又名: 秦二世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秦代

  生卒年: 前230─前207

  相关事件: 秦二世即位

  生平简介

  秦二世(胡亥)(前230─前207),秦始皇少子,扶苏之弟,秦始皇死后被赵高等人立为皇帝。他在位期间,对赵高言听计从,大肆杀戮大臣,大兴土木,耗资巨万。他暴虐凶狠,为秦始皇下葬时,让无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并将造墓工匠全部封闭在墓中闷死。他即位不久即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事,赵高为推卸罪责,派人至胡亥所居望夷宫,令其自杀。


  郁勃难舒--汉献帝

  “时势造英雄”,一个普通人,若有时势的推动,很可能一时间笑傲风云。同样,一个英雄人物,若没有时势的造就,很可能变得普普通通,甚至比普通人还不如。金哀宗完颜守绪和明崇祯朱由检,都有治理国家的大才,从各种能力和手段来说,都够得上一个称职的帝王,但他们身不逢时,一即位就处在内外交困,智穷力索之时。整个皇朝由于几代的积弱难返,已造成山将崩溃,海将倾泻之势,绝非一人之力所能挽回。因此这两个有能力,魄力,智力的皇帝,便无可奈何的成为了亡国之君,以身殉国。英雄末路,有时侯确实要比普通人更惨。但还有一个皇帝,比他们更惨!便是一生受人挟持,不能自主,偏又能力出众,雄心勃勃的汉献帝刘协。

  十常侍之乱的时候,刘协和少帝刘辫逃出宫外,正仓皇间,迎面遇上董卓率领的十万陇西大军奔腾而来。但见漫山遍野旌旗招展,剑戟森森,一派兵强马悍的样子。当先一位彪型巨汉面目凶狠,持马鞭高声喝问:“你们是什么人?”少帝刘辫见这情况,吓得哆哆嗦嗦,双股战栗,口不能言。董卓本是野蛮之人,见状更加得意,再次厉声道:“怎么不说话!”面对凶焰滔天的董卓,少帝刘辫手下的内侍,太监,和一众文官没人敢出口大气,只怕稍有闪失,便惹来杀身之祸。

  此时,刘协挺身而出道:“你是来劫驾,还是来救驾?”董卓见是一个小孩,不由一愣道:“当然是来救驾”刘协高声道:“既然是来救驾,为何见了圣上不跪!”遂朝少帝刘辫指了指说:“这就是当今天子,你还不下跪!”董卓其实早就看出他们的来历,只不过故意想在皇帝面前抖威风。但是刘协这么一说,再要抖威风可就说不过去了,于是忙翻身下马,高呼万岁受惊。当时的刘协才九岁。能以稚龄之年面对这么大的阵仗而毫不慌乱,实属胆识过人的奇童。这次大胆的应答,既是他一生中唯一的最亮点,也是使他走向悲惨命运的转折点。

  董卓见刘辫无能,遂立刘协为帝,史称汉献帝。自己则挟天子以令诸侯,专权跋扈一时。此时的汉献帝和清朝的康熙又不同,康熙十四岁能杀鳌拜,那是因为鳌拜虽然嚣张一时,但充其量只是一个权臣。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不可同日而语。而汉献帝就不同了,他只是董卓举给各路诸侯看的一块招牌,一个光杆司令,既无兵权,又无类似韦小宝之类的宝贝福星效命。而且毕竟比十四岁的康熙还要小上五岁。所以,他再怎么智慧过人,也只能暂时做个傀儡。后来的李郭混战,汉献帝又被各路军阀抢来抢去,又追又杀,受尽了逃亡之苦。这一两年里,汉献帝就像一叶小舟,在军阀战乱的海洋里漂来荡去,完全不能自主。虽然这艘小舟性能优良,但一无足够的汽油作为动力,二无顺风顺水的天时襄助,能不倾覆,已算万幸。

  一番周折之后,汉献帝好不容易率领百官回到了帝都洛阳,找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根据地。他开始封赏有功的大臣,将军们。十岁出头的他已经非常懂得怎样为自己巩固势力。但洛阳已被乱军烧劫一空,物质基础非常薄弱。不过汉献帝并没有气馁,而是和百官一道出城采野谷,找野菜,以度过眼前最危难的时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此时的汉献帝摆脱军阀的追杀,正要在洛阳大展一番拳脚,以舒胸中大志。可是命运偏偏和他作对。就在汉献帝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爬上政治的拳击台,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时,便遇上了气势正旺,不可一世的超重量级拳王曹操。正是刚离狼窝,又进虎口。

  曹操是何等样人物,无论从斗争的经验,手段还是智谋,心术都远远的超过了才十岁多一点的汉献帝。强中更有强中手,汉献帝 VS 曹操,可谓是碰上了今世的克星。试想一下,假如汉献帝进洛阳后,能遇上一支真正拥护他的军队,再加上有几年的时间来励精图治,以献帝之能力,未尝不能组成一支能和曹操相拼的势力。如果再能借着天子的身份号令群雄,说不定就能重振大汉王朝,从而改写历史。但假如永远是假如,成不了真事。

  在一个薄暮的清晨,帝都洛阳终于迎来了第一支救皇大军。朝阳的光辉下,一个斗大的“曹”字正随着飘扬的大旗而跃动。这时候,便已注定了献帝一生悲惨的命运。他不得不再次接受被人挟持的命运。当然,作为一个有雄心的帝王,汉献帝的反击还是有的。可无力的反击,结果只能是惨败。早在建安五年,汉献帝就写了血书衣带诏,准备秘密推翻曹操。但机密泄露,反被曹操杀了一大批忠心他的大臣。连已经怀孕的妃子董贵人亦因为和这事有牵连而被杀死。

  经过十四年的酝酿,到了建安十九年,汉献帝再度反击。他让伏皇后联合父兄伏完等人寻找机会除掉曹操。可伏完等人又怎是曹操的对手,三拳两脚便被摆平。曹操率人进宫捉拿伏皇后,并不顾及汉献帝的脸面,而是让军士强拉硬拽,拖着皇后和她的两个孩子出宫。伏皇后披头赤足,泪流满面,对献帝说:“真的不能活了吗?”献帝呜咽道:“我也不知道能活几天了。”眼看着伏皇后被人牵走,她那求生的欲望,那凄惨的撕裂人心的哭叫,使献帝心碎胆裂,但他只能掩面而泣。结果伏皇后和她的两个儿子都被斩首。曹操知道汉献帝是主谋,但并没有因此杀了他。因为曹操并不想落下弑君的罪名。只是把他囚禁起来,不得和任何人接触。可惜一条真龙,从此彻底困死浅塘也。

  到了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他儿子曹丕可没什么耐心,立刻逼献帝退位禅让。本来汉献帝还天真的以为,曹操死后,他可以重新管理政务,没想到接到的是让他退位的诏书。情势所逼,四十一岁的他只能违心退位,被贬到穷地山阳,了其余生。东汉就此灭亡。

  汉献帝的一生,是典型的倒霉一生。空有大志却郁勃难舒,空有帝号却被人视如儿戏。没有穷奢极侈,也没有暴戾专横,却一样被人灭国。不可谓不冤。从他从被董卓推上帝位到被曹丕拉下帝位,从头到底都是一幕傀儡的悲剧。


  后主刘禅是愚是智?

  魏景元五年(公元263年),邓艾灭了蜀汉。当时后主刘禅还留在成都。后来钟会、姜维谋反,晋王司马昭觉得让后主留在成都总是有些不妥,于是就派他的心腹贾充把刘禅接到洛阳。

  刘禅本来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蜀汉灭亡,姜维被杀,大臣们死的死,病的病,走的走。随同他一起到洛阳去的只有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等数人。廖化、董厥托病,不愿跟随后主去洛阳。刘禅做西蜀皇帝时,整日淫乐后宫,不谙事理,也不知道怎样跟人打交道。这时的一举一动要全靠郤正等人的指点了。平时,刘禅根本没把郤正这个小小的秘书郎放在眼里,到这时候,他才觉得郤正是个忠心耿耿的人。

  刘禅到了洛阳,司马昭用魏元帝的名义,封他为安乐公,赐其住宅,供给用度,赐绢万匹和僮婢百人。还把他的儿子刘瑶及樊建、谯周、郤正等原来蜀汉的大臣五十多人封了侯爵。司马昭这样做,无非是为了笼络西蜀旧臣,稳定对原来蜀汉地区的统治。但是,在刘禅看来,却是很大的恩典了。

  第二天,刘禅去司马昭府中拜谢。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和原来蜀汉的大臣一起参加了。席间先是表演魏国乐舞,那些原蜀国的官员均表露出感伤之情,唯独刘禅看的很高兴。后来,司马昭又令人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的歌舞。那些蜀汉的大臣看了这些歌舞,想起了亡国之痛,都伤心得掉下了眼泪,只有刘禅咧开嘴看得很有劲,就像在他自己的宫里一样。

  司马昭观察了他的神情,对贾充说:“刘禅这个人没有心肝竟到了这步田地,即使诸葛亮活到现在,恐怕也没有办法扶持他,使蜀汉维持下去,更何况是姜维呢!”

  于是,司马昭问刘禅说;“您还想念蜀国吗?”

  刘禅高兴地回答说:“我在这个地方很快乐,不思念蜀国。”于是就有了“乐不思蜀”这句成语。

  郤正在旁边听了,觉得太不像话。在刘禅起身方便的时候跟了出来。郤正对刘禅说:“您不该这样回答晋王,说自己不思念蜀地。”

  刘禅说:“依你的意思该怎么说呢?”

  郤正说:“如果晋王以后再问起您,您应该流着泪说:我祖上的坟墓都在蜀地,我心里很悲伤,没有一天不思念故国。这样说,也许晋王还会放我们回到蜀地的。”

  刘禅点点头说:“你说得很对,我牢牢记住就是了。”

  回到席间,酒意半酣时,司马昭果然又问起刘禅:“我们这儿很不错,待你也很好,您还想念蜀地吗?”

  刘禅想起了郤正的话,就把郤正教他的话原原本本背了一遍。他竭力装出十分悲伤的样子,但却挤不出眼泪,只好闭上眼睛。

  司马昭看了他这个样子,心里早明白了一大半,笑着说:“这话怎么像是郤正说的啊?”

  刘禅吃惊地睁开眼睛,傻傻地望着司马昭说:“对,对,正是郤正教我的,您怎么知道”。

  司马昭不由得笑了,左右侍从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诚实的糊涂人,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就不再怀疑他、杀害他。“追欢作乐笑颜开,不念危亡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这是后人给他做的最后定论。

  刘禅的昏庸无能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但也正是刘禅的愚救了自己的性命。人人都说刘禅愚,我觉得刘禅的行为实则是聪明,从这一点上说,刘禅不能说不是一位智者。他以后的另一位亡国之君——南唐后主李煜之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也许是李后主太聪明、看的太明白了,最终断送了看已的性命。本可写出更多好词的他,在亡国三年后,再也没有作品奉献给他后世的崇拜者了。可能李煜在国破家亡后不象刘禅想的那么开:“我这么一位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的一国之君,怎能象扶不起的刘阿斗那么没有志气呢?”于是整日闷闷不乐,写下了大量抒发亡国之痛和怀旧伤今的诗词,留下了确凿的思念故国的证据。

  据说,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词《虞美人》写好以后,于他生日七月七日那天晚上,在开封的寓居里宴饮奏乐,叫歌伎进行演唱,声闻于外:“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象这样不安份的亡国之君如何能使人放心?后来宋太宗知道了这件事,觉得他有故国之思,就命秦王去“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也成了他的绝命词。他的死是因为他太愚。未亡国时,不知若励精图志,强国富民;在已是宋朝附庸的情况下,仍旧纵情声色,诛杀忠良;亡国后却又感怀伤情,思念故国,最后落得个被赐死的下场。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是一好词人,却不是一个好国主。

  刘禅表现的就极为明智,他的愚,我觉得有些可能是装出来的。刘备在白帝城时,曾托孤于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我们在这里先不说刘备此话是否虚伪,也不论诸葛亮心中是否敢想,取代刘禅为成都之主,就从诸葛亮对刘禅一直忠心耿耿、不怀二心上,就可以证明刘禅还有“可扶”之处,并非什么事理也不明白的傻瓜笨蛋。

  刘禅装疯卖傻,糊弄住了多疑的司马昭,得以颐养天年。抛开国之大节不讲,单从珍惜个人生命这一点来说,刘禅才是最聪明的人。或许是刘禅想通了,小国终究要并入大国,作为国力衰微的小小蜀国,绝对抵挡不住强大晋国的进攻,蜀国即使不灭亡在自己手中,也会灭亡在自己子孙的手中,正象《三国演义》开篇讲的那样,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蜀被晋所吞,不过是早晚的事,是这一规律再次起作用罢了。若是刘阿斗也象南唐后主一样,整日愁眉苦脸,梦回蜀地,闹得司马昭起疑心的话,结果也只会是被杀害,客死他乡。其他什么也不会得到。

  也许,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大智若愚”吧


  暴君隋炀帝

  隋炀帝是隋朝第二代皇帝,他在隋文帝"开皇之治"的基础上,征发百万民工,用五年时间凿通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便利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项伟大的工程;隋炀帝增设进士科,使科举制度正形成;他还三次派人到台湾,密切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但是,隋炀帝好大喜功,穷奢极欲,滥用民力,横施暴政,给人民带来空前的灾难。在历史上留下了暴君的骂名。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的次子,被封为晋王。他的野心很大,心术不正,又诡于伎俩。他早就凯觎长长兄杨勇太子的地位,想取而代之。为达目的,先要博得隋文帝的好感。他听说隋文帝对杨勇生活奢华很不满意,就设法在隋文帝面前装出节俭的样子。有一次隋文帝要到他的府里来,他事先让平时陪伴他的许多美女都躲到后面去,只留下年纪比较大,又长得不怎么好看的迎候隋文帝;还让人把一张断了弦又落满灰尘的琴放在显眼的地方。隋文帝果然被他蒙蔽,夸他不好声色又知节俭。还有一次他看人打猪,天突然下起大雨,随从拿油衣(涂有桐泊的雨衣)让他穿上。

  他说:"你们都淋着雨,我怎么能一个人穿呢?"一直和大家一起受雨淋。隋文帝听说后,很是高兴,夸他有仁爱之心。为了美化自己,他还在独孤皇后面前装得非常孝顺的样子,每次要离开的时候,都是难舍难分,很得皇后的欢心,还谎说太子要害他,使皇后对太子杨勇更加不满。他还巴结拉拢皇帝和皇后身边的人,请吃饭,送东西,施以小恩小惠。这些人就会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杨广还把隋文帝的宠臣杨素拉拢过来。这样,在隋文帝身边,就形成了以独孤皇后和杨素为首的反对太子杨勇的势力。他们合谋,要废掉太子杨勇,改立杨广。

  杨广甚至把太子的亲信姬威也收买到手,充当自己的耳目。他派人指使姬威告发太子生活奢靡,还说太子经常找人算卦,算到皇帝快死了,太子很高兴等等。隋文帝听说后伤心得流下眼泪,马上下令把杨勇囚禁起来,让杨素负责审问,杨素舞文弄墨,加油添醋。杨勇不服。杨素就让人把杨勇府中的服饰都搬出来,展示给大臣们看。独孤皇后也百般指责杨勇,要求废掉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公元600年,隋文帝排斥大臣高颖的劝谏,下令废杨勇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604年,隋文帝得了重病,太子杨广和杨素等人密谋,派兵包围皇宫,把隋文帝严密控制起来。这时太子杨广调戏隋文帝的夫人(陈夫人)不成,隋文帝发觉后,非常失望和生气,怒斥杨广为畜生,要人把杨勇找回来,重新立为太子。但是一切都晚了,杨广抢先一步,指示心腹把隋文帝杀死。接着又派人杀了长兄杨勇o杨广就是这样登基当了皇帝,他就是隋炀帝。

  为了满足骄奢淫佚的欲望,隋炀帝登极伊始就下令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民工二百万人,日夜不停地施工。在洛阳西南修造规模宏大的显仁宫,所需的木料要到江西去砍伐,一根作柱梁的木料,需要两千人搬运,运到洛阳需要几十万人工。工期紧迫,条件艰苦,官吏驱逼,民王不堪忍受,有十分之四五悲惨的死去。装运尸体的车辆,往来不绝。隋炀帝还在洛阳西郊还修建规模巨大的皇家园林,叫西l苑。

  西苑方圆有200多里,里面有巨大的人工湖,湖中堆起蓬莱、方丈、谶州三仙山,山高百余尺,上面建有亭台楼阁。苑中有龙鳞渠,萦回曲折流人湖中。沿龙鳞渠,修建16座豪华的宫院,分别由隋炀帝宠爱的16个妃子主管。秋冬季节,要用七色彩绸,做成各种花叶,缀于校条,把宫院的树木装点得像春天一样。还要经常更换,新意常有。湖中的冰也得凿去,用丝绸做成的荷花绿叶装饰起来。16宫院的妃子竟相进献最精美的食品,以博隋炀帝的恩宠。隋炀帝喜欢在明月之夜,带着几千宫女骑马到西苑游玩,一边弹奏着《清夜游曲》,一边饮酒赏月。

  在洛阳大兴土木的同时,隋炀帝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首先征发河南和淮河以北一百多万民工开凿通济渠。通济渠从洛阳通到盱胎(xu yi须宜―――今江苏盱胎东北)人淮水,(淮河)。接着又征调淮南民工十余万人开挖部沟,连接通济渠。部沟从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通到长江北岸的江都(今江苏扬州)。从洛阳到江都的运河沿岸,还修建离宫40多座,供皇帝上岸休息。这两段运河工期紧迫,三月份开工,当年秋天就得完工,民工在官吏的逼迫下,日夜不停的劳作,开凿通济渠的民工,被折磨死的多达三分之二。

  隋炀帝派来验收的官吏也十分暴庚,他们在上游放下测量运!河深浅的木鹅,顺水漂下。木鹅下有一丈二尺长的铁脚。若木鹅停住,就说挖得不够深。有一段运河,木鹅停了一百多次。隋文帝竟下令将负责开挖这段运河的官吏和民工五万人,捆绑起来,就地活埋。其残暴令人发指。后来,又开凿了从洛阳到源郡(今北京)的永济渠和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的江南河。一条长达五千多里,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以元数民工的生命为代价,开凿成功了。

  通济渠和部沟开工不到半年就完工了。当年八月,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巡游江都。龙舟高45尺,分四层,上层有正殿、中殿和东西朝堂;中间的两层有160个房间,装饰豪华富丽,下层是宦宫和内侍的住房。龙舟就是一座活动的水上宫殿。皇后乘坐的大船略小于龙舟,装饰一样华丽。随行的妃娘、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番客等分乘五千多艘船,跟随其后,浩浩荡荡,首尾相连,长达二百多里挽船的纤夫有8万人,两岸还有20万骑兵护卫,白天班旗蔽日,晚上游船灯火通明。所到州县五百里内的百姓都得奉献精美的食品,开船时就把吃不完的东西挖坑埋掉。

  第二年,隋炀帝要从陆路返回洛阳,于是又得筹办大量的车马,制作各种仪仗仪服,为此需要大量的羽毛皮革。官府又驱使百姓十几万人,到处捕捉鸟兽。各种水陆禽兽几乎都被捉光了,也达不到官府规定上交的羽毛皮革的数量。百姓只得出高价向豪富人家购买,一只野鸡尾羽,要十匹绢的价钱,弄得很多人倾家荡产。春天,隋炀帝千乘万骑,前呼后拥,返回洛阳。真是皇帝出游,百姓遭殃。

  隋炀帝还三次发动对高丽的战争。他下令调集军队110余万于源郡,又征调大批工匠在山东东莱〔今山东掖(ye 夜)县〕海口造船。在官吏的逼迫下,工匠不分昼夜在水中作业,许多人腰部以下都生了姐,死者十分之三、四。隋炀帝还征发大量的民工和船只,把洛阳附近大粮仓的粮食运到源郡。水陆两路,永济渠的运粮船,首尾相接,长达一千多里,走在路上运粮的民工和士兵有几十万人,很多人死在路上,尸体丢弃在路旁腐烂发臭。农民无法忍受如此繁重的德役和兵役,不少人忍痛砍伤自己的手足,还说是"福子"、"福足"。三次对高丽的战争都失败了,士兵死伤元数,人民遭到巨大的灾难。

  隋炀帝下令修建的大工程还有:挖掘连接洛阳到长安的长笙(壤沟),筑长城千余里,修驰道几千里,修建大兴城(今陕西西安)等等,这些工程有的征用民工一、二百万人少的也有一二十万人。隋炀帝统治的十多年间,前后服德役、兵役的超过一千万人。当时全国的人口是四千六百多万人,若男子占一半,是二千三百万人,除去老弱病残,也不过一千多万人。成年男子不足以服役,就由妇女充当。元休阻止的德役和兵役,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农村的劳动力所剩无几,土地荒芜,农民无以为生,只得吃树皮、树叶,甚至监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

  隋炀帝奢侈元度,残暴元比,他的所作所为已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力,给人民带来元穷的灾难,也必然激起人民的反抗。611年,反隋的农民起义首先在山东爆发。各地响应,回反隋的起义风起云涌。616年,隋炀帝不顾大臣们的劝阻,乘着新龙舟第三次巡游江都。在路上有个地方官冒死拦路劝阻说:"如果你到了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隋炀帝把他杀了。在江都隋炀帝醉生梦死,日夜都沉浸在声色酒宴之中。在强大的反隋力量的打击下,隋炀帝自知末日将到。有一天,他对着镜子,不无惆怅的说:"好头颈,不知谁来砍它?"眼看着大隋的江山保不住了,众叛亲离。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绞死。一代暴君得到了他应得的下场,繁盛一时的隋朝就这样灭亡了。


  唐哀帝

  哀帝13岁登基,虽然比僖宗12岁登基时的年龄稍长,但是他16岁就将帝位“禅让”给了强悍的军将朱温,成为唐朝的亡国之君。哀帝被杀死的时候不过17岁,是唐朝21帝中最为短寿的皇帝,比之敬宗的18岁还差一年。“哀皇帝”就是在他死后不久所加的谥号。哀帝死后,只是按照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山东菏泽的定陶县,不仅远离了故都长安的列祖列宗,而且与他的父亲昭宗也永违地下,再无相见之期。到了五代后唐建国时,曾经准备以礼改葬,因故未果。后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期间,给他整修了陵园,号为“温陵”,还重新给他加了“昭宣光烈孝皇帝”谥号,并议庙号“景宗”。然而,当时的宰相研究后认为,哀帝是以“少帝”而丧,实际上就是亡国之君,不合称“宗”,只保留了“昭宣光烈孝皇帝”的谥号。也有精通礼仪者认为,“昭宣”的谥号也属非宜。所以,景宗一事,历史上就很少有人提起。而在正史当中,《旧唐书》只按照“哀皇帝”的本谥称为“哀帝”,《新唐书》则同时称之为“昭宣光烈孝皇帝”。

  宋钦宗

  钦宗像钦宗赵桓,曾名亶、煊,是北宋末代皇帝,生于元符三年(1100)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在金兵大举入侵之际,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钦宗,改次年为靖康元年。靖康二年,与其父徽宗同被金兵俘虏北去,在位一年零两个月。绍兴二十六年(1156)死于五国城,享年57岁,葬于永献陵。

  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明代第十六位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之弟。

  崇祯皇帝,幼年被封为信王,熹宗皇帝驾崩之后,由于没有子嗣,按照古代兄终弟及的说法,信王坐上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皇帝宝座。皇帝的位子本来是人人向往的,但是此时的大明江山已是千疮百孔,病入膏肓,虽有明君能臣在世亦难扭转其颓势了。何况朱由检自幼生长在深宫,既不了解官场的勾心斗角,派系之争;更不了解战场排兵布阵,杀伐攻略。但是毫无经验的朱由检,硬是凭着自己中兴的决心,将大明江山延续了17年之久,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了。

  历史上对崇祯皇帝的评价褒贬不一,现简单记录其生平事迹。熹宗驾崩之际,正是克魏集团活动最猖獗的时期,克氏、魏忠贤互为表里,祸乱后宫,把持朝政,不仅害死了熹宗皇帝,也将大明王朝推向了毁灭的深渊。

  信王朱由检自然了然于心,因此,在宣布信王即位之后,朱由检由信王府搬入大内,竟不敢食用为他准备的膳食,硬是凭借自己从家里偷偷带来的干粮度过了最危险的几天,宫中的险恶可见一斑。

  崇祯皇帝即位之初,虽然深恶魏忠贤的专权,但是毕竟自己羽翼未丰,不敢轻举妄动,于是韬光隐晦,等待时机,正值巅峰的魏忠贤并没有把这个孩子放在眼里,认为不过是和他哥哥熹宗一样的年轻后生,不会有多大的作为,于是更加猖獗,甚至要求各地为他建立生祠,罪恶已经招然于世。

  朝内朝外怨声载道,崇祯皇帝抓准时机,先以迅雷之势除掉了魏忠贤倚为左右手的崔呈秀,然后对魏忠贤的爪牙痛下杀手,使魏忠贤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然后一纸诏书,贬魏忠贤凤阳守陵,魏忠贤自知罪恶深重,在途中上吊自尽了。崇祯皇帝谈笑间铲除了魏忠贤集团,曾一度使大明江山的中兴成为了可能,但是随后的一系列错误使得他最终没有实现中兴的梦想。


太子皇后皇帝刘禅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