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0月末,深秋的北京已有丝丝寒意,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上涌动的热潮。中国通信市场的巨大魅力、各大厂商丰富多彩的展示、网络演进赋予业务的无限潜能,使得本次展览聚集了罕见的人气。毫不夸张地说,它无疑是本年度全亚洲乃至

  10月末,深秋的北京已有丝丝寒意,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2004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上涌动的热潮。中国通信市场的巨大魅力、各大厂商丰富多彩的展示、网络演进赋予业务的无限潜能,使得本次展览聚集了罕见的人气。毫不夸张地说,它无疑是本年度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最为火爆的通信展。

  与往届展会不同的是,在本届通信展上,参展商所展示的重点不是复杂的技术指标、设备参数,而是迎合市场的实实在在的业务和应用。重要的是,这些展示大部分都是在下一代网络框架下的信息通信业务。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电信网全面走向下一代的时间表,已经翻到了有条件实现业务商用的一页。从传输、交换、城域、移动、接入到终端,网络演进的技术基础趋于完善。只要把握住机遇和协调好现有网络与未来网络、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电信运营商完全有可能抓住当前的机遇,在竞争中抢得先机。

  NGN凸现开放式业务优势
  展场亮点:融合
  “NGN是市场驱动的,最直接的驱动力来自业务的开拓对网络提出新的要求而网络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而引发的。”电信研究院总工蒋林涛一语道出了发展NGN的根本动力。NGN最大的魅力在于其业务的开放性。在本次展会上,各大制造商最新的业务应用都纷纷亮相,基于IP的语音解决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基于IP的数据和多媒体业务方案也越来越多,这充分证明NGN业务开发开始走向纵深化。

  北京西门子展出的SURPASS方案是针对下一代网络发展提出的电信级网络解决方案。在此次展会上,基于这一方案的五种应用引人注目,其中包括一号通业务、交互式电话会议、高效商务通信、家庭娱乐通信和IP网络高QoS保证技术应用。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展示的NGN解决方案可提供全新的NGN增值业务,包括宽带多媒体应用、企业/大客户应用、固定/移动融合应用等。其中,被普遍看好的企业/大客户应用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运营商为大客户提供可定制、可管理的NGN增值业务,包括IPCentrex、IPPBX、虚拟专网、IP多媒体会议、Web呼叫中心、一号通、Web、统一消息、电子商务等。北电网络展出的NGN应用能够帮助电信运营商针对多种用户群,开展多种具有吸引力的业务,如基于丰富的企业用户资源开展广域Centrex业务、运营商托管的企业网综合业务解决方案;固网漫游业务和基于NGN的个性化一号通业务;即时电话会议业务等。

  下一代电信网的业务种类繁多、层出不穷,每一种业务有每一种业务的特征,要将为数众多、性能各异的业务网归类为统一的业务模型是非常困难的。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网络融合问题。其中最为敏感的有两方面:一是固网与移动网的融合;二是现有PSTN网与NGN网的融合。

  在展会上可以看到,很多厂家提出了移动与固定融合的解决方案,其中移动和固定融合的关键在于软交换。华为公司在展会上推出了非常完善的移动软交换方案。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总工余晓晖认为,软交换目前在承载分组语音业务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核心网方面,软交换的应用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特别是目前,移动与固定的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3GPP提出的IMS控制技术将为移动和固定的融合提供重要的借鉴。

  通信标准研究所所长刘多认为,NGN可以为用户提供基本业务、补充业务和各种多媒体业务。但电话业务目前仍是非常重要的,它将是NGN的启动业务。NGN将首先为使用各种终端的用户提供基本的电话业务,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运营经验的增加,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实施策略,逐渐为用户提供各种多媒体业务。NGN能够提供的业务种类、步骤和丰富程度决定了NGN发展的成败。

  3G应用演示异彩纷呈
  展场亮点:TD-SCDMA
  有人说,本次展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3G展示会。的确,估计展出内容与3G相关的厂家超过半数,主流的厂商几乎家家都将3G作为重要的展示内容,其中还包括像烽火这样的新进入者。以中兴通讯为代表的一些厂家甚至将3G作为本次展会的主旨。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3G的市场实在太大了。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胡坚波预测,3G在中国投入运营5年的时间内将经过市场导入期和成长期,3G用户将达到1.98亿~2.66亿,占总用户数的40%左右;6年内3G运营收入累计将达到1万亿元,3G系统设备市场累计将达到5900亿元,3G终端市场累计将达到4000亿元。

  从展会上看,3G领域尤其是主要的WCDMA领域技术亮点不多,但是应用却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前几年仅能作为实验室中的演示,已经开始登上商用化的舞台。华为在本次展会上通过成熟的商用网络,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现网3G业务,包括流媒体、定位、游戏、多媒体彩铃、VOD等,同时还展示了最新的IMS和HSDPA解决方案。为了能让参观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成熟3G网络的应用,NEC特意将在海外商用化的3G基站搬入会场,并利用已经在欧洲市场商用化的成熟3G终端产品E228进行3G视频电话的现场演示。与此同时,NEC还展示了其丰富的移动应用解决方案,其中,移动位置服务平台所支持的车辆安全、调度、周边路况信息查询等相关信息服务,对于北京正在大力推动的奥运交通管理将提供重要帮助。

  在本次展会上,3G领域最大的亮点就是TD-SCDMA阵营的首次集体亮相。在“凝聚创造力量、实力铸就辉煌”的主题之下,TD-SCDMA产业联盟展出了近年来TD-SCDMA产业化的最新成果。本届展会上的TD-SCDMA展示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产品全。展示产品包含了TD-SCDMA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从基站、基站控制器到天线,从终端、芯片到测试软件等一应俱全。第二,产品多。改变了以往只有大唐和西门子合作提供展示设备的局面,每一种产品都有两家以上的厂商推出。第三,芯片突破令人关注。展讯、T3G、凯明等芯片厂商展示了他们最新开发的TD-SCDMA芯片。TD-SCDMA产业化的迅速推进,给人们以巨大的鼓舞。许多专家参观展览后指出,TD-SCDMA不仅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在世界也会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光通信全面复苏迹象初现
  展场亮点:MSTP+ASON
  在本次展会上,作为通信领域的传统优势领域,光通信技术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地与其他通信热点相结合,并以此来更好地确定自身的发展轨迹。以MSTP为代表的新型城域网技术已经成熟,并逐渐担负起光通信走向复兴的领军者角色。而在长途光传输、光接入网等领域,也出现了喜人的进展。

  电信规划研究所陈辉博士认为,长途WDM技术正向着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方向发展。长途WDM技术首先是通过增加单波长传输速率和增加复用的波长数向进一步增加传输总容量方向发展。目前1.6Tbit/sWDM系统已经开始大量商用。在本次展会上,超常距离(ULH)光通信成为这一领域的展示热点。华为公司提出,在由点线构成的干线传输网中,针对距离、维护和安全等问题,引入“ULH_DWDM+OCS”组合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光核心交换设备OC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组网能力、大容量业务调度和智能控制三个方面,其中组网能力与业务调度能力息息相关。烽火科技此次展示的FONST干线网解决方案能够实现超长距离传输,从而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优越的性能指标、超强误码纠错技术、动态增益均衡技术,配合喇曼放大器的使用,使得该系统可以支持超过5000公里的超长距离传输。中兴通讯的超长距离WDM系统采用了动态增益均衡技术,实现了对系统增益动态可调;新型编码和调制技术,提高了系统的抗噪性;前向纠错技术、光放大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升了系统性能。

  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城域网将是光通信走向复兴的关键。其中,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将是大多数运营商近期的选择。而在本次展会上,光通信领域最大的亮点是MSTP与ASON在城域网中的结合。城域光网络引入智能特性强化控制平面,能够使资源调配从静态模式转变为动态模式,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建网成本,提高网络生存性。专家指出,现在MSTP引入ASON网络可能性越来越大。城域ASON网络的建设可以先从核心层开始,随着业务的开展和技术的成熟,再逐步延伸到汇聚层和接入层。

  通信标准研究所工程师李芳认为,经过了几大电信运营商的拆分重组和光通信设备厂商的冬天,中国的电信市场正变得越来越理智、越来越务实,在探讨下一代光网络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时,不再单纯以新技术发展为导向,而是更多地侧重于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不断地满足和适应业务的发展需求。从今年通信展的大体情况来看,光通信主要展示了要充分满足业务网的发展需求而提供的综合、智能的传输基础网络解决方案,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为了单纯推广光通信的技术而展示产品。

  宽带接入走入“后ADSL时代”
  展场亮点:IAD
  在过去两年中,以ADSL为代表的宽带接入业务在中国异军突起,掀起了发展的热潮。在本次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宽带接入领域依然保持旺盛的势头,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在业务层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摆在运营商和制造商面前的问题是,随着宽带接入发展走向纵深化,如何在“后ADSL时代”取得优势。

  电信研究院规划所副总工刘占霞认为,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从总体上看,宽带接入在我国已经从引入期进入成长期,但由于区域经济的差异,东中西部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东部发展比较快的省份已经越过增长曲线上引入期到成长期的拐点,完全进入成长期;中西部的一些省区市刚刚到达拐点或接近拐点。与2003年的宽带接入发展情况相比,2004年呈现出更快的增长态势,在今年已经过去的10个月中,宽带用户基本以每月100万的速度增长。预计在未来的两至三年中,宽带用户仍将保持这种增长速度。在所有使用的宽带接入技术中,基于铜缆的接入方式(xDSL)占的比例最大,将达到85%~90%。

  标准研究所副所长敖立认为,从展会上看,DSL技术仍在不断向着高速率、远距离和多样化的趋势发展。其中,VDSL与ADSL2或ADSL2+是高速率DSL技术的主要代表。在远距离方面,ADSL2在物理层技术上作了改进,其中READSL2模式是专为支持远距离用户的接入而设计的。在多样化方面,各种具有崭新技术特点的DSL技术,比如EDSL等也在努力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然,宽带接入如果没有业务的支撑,肯定不会普及开来。在本次展会上,接入领域在业务方面最大的热点就是综合化,因此IAD(综合接入设备)就成为设备厂商的展示热点。众多厂家均推出了室内综合接入系统。一般的家庭网关除了提供丰富的网络方案和IP协议之外,还具有端到端的QoS机制、无线特性以及维护管理功能,实现宽带窄带一体化、有线无线一体化、语音数据一体化。同时,作为室内设备,在外观上也应符合美观、时尚的要求。UT斯达康公司展出了针对家庭和企业应用的全面解决方案,其企业综合接入产品可以提供POTS、PHS、LAN、WLAN等多种业务,其室内应用的宽带智能网关集ADSL、WLAN、VoIP于一体,同时也具备网络管理和安全功能。

  终端与业务开始深度融合
  展场亮点:视频
  在历届通信展上,终端展台往往是最擅长作秀和吸引眼球的,但在本次展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终端不仅向时尚的通话工具发展,而更多地融入了业务的内涵。

  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认为,网络边缘化的演进趋势促使电信终端不断向智能化的方向演进。亮相于本次展会的众多3G新业务与应用,比如可视电话、电视节目点播等,往往都是基于网络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由具有流媒体播放、可拍照等功能的3G手机来最终实现。未来,服务提供商会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提供业务和服务。用户所使用的终端会变得更加智能和复杂。

  手机生产与业务创新的良性互动,使手机不再是简单的语音通话工具。它不断地融合计算机乃至电子消费品的功能,朝着以“综合化”为鲜明特征的个人信息中心的目标演进。在本届展会上,三菱、三星、爱立信 class=akey target=_blank>索尼爱立信以及联想等都普遍采用了一种“即拍即打”的展示方式。用百万像素可拍照手机拍摄的照片可以在现场通过蓝牙或者红外功能传递到打印机并快速打印出来。通过三星推出的500万像素手机拍摄的照片,其清晰度可与普通的数码相机相媲美。

  对于可拍照功能的融合,仅仅是手机综合化发展趋势的直观表现之一。在LG电子专设的“MP3camera”展区,数款内置了FM调频收音机、MP3播放器的手机带给观众愉悦的音乐体验。松下则邀请观众就“保龄球”这一手机内置游戏进行了小型的竞赛,观众在玩得尽兴的同时,也切身感受了手机与各种娱乐消费电子产品的综合所带来的全新移动娱乐体验。主推“WindowsMobile”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微软,则携其众多合作伙伴,如多普达、联想、神达、摩托罗拉以及熊猫等手机生产厂商,全面展示了其基于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这些智能手机可以支持Word文档、PDF文件以及Excel等格式文件的浏览和相应操作,电影与MTV等多媒体文件的播放、网页浏览、收发E-mail、利用MSN和QQ在线聊天等这些计算机常见的功能,也是手机对于电脑功能的融合。同时,在前不久才揭开神秘面纱并现身于本届展会的中国联通“世界风”手机,则使得手机用户可以自由地在GSM和CDMA网络之间进行切换,轻松实现两网畅游。此外,三洋展示了新型PHS/GSM双模手机PGD-G1000。该款手机同时可以实现PHS/GSM的待机。

  在本次展会上,视频成为终端与业务融合的最大突破口。各家终端设备厂商都将视频看作下一步的战略领域。尽管现在厂商所展示的终端视频应用大部分都只停留在实验和准商用阶段,但是不可否认,一旦视频业务走向普及,它对终端乃至整个电信产业来说都将是翻天覆地的变革,进而形成一个比现有话音和短信市场大得多的市场。泰尔实验室实验部副主任肖雳认为,移动终端未来将朝着支持宽带多媒体功能、提供多样化的复合终端设备、捆绑增值业务并提供统一的操作系统和人机界面的方向发展。宽带多媒体革命势在必行。未来的移动终端需要汇集通信、娱乐、信息、消费,成为主要的通信、娱乐与交易平台。

  数据通信向电信级IP网挺进
  展场亮点:QoS
  在本次展会上,IP产品已经成为绝对的主流。尽管数据通信领域的设备大部分还是路由器、以太网交换机,但是NGN的思路越来越多地融入IP设备中。因此,电信级成为其近期的主要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以华为、中兴和港湾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数据通信领域迅速崛起,推出了完善的产品系列,显示出强大的实力。

  目前,IP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技术基础。因此,网络演进虽然有不同的方向,即在电信网上逐渐开展IP业务以及基于IP网络逐渐承载电信级业务,但无论是下一代电信网还是互联网,演进的目标是共同的,电信网与互联网必然要走向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IP技术必须不断完善。通信标准研究所副所长石友康认为,IP技术良好的多业务支持特性、使用和分布的广泛性、成本的低廉性都是其它技术不能比拟的,现有IP网基于互联网理念设计,不能提供电信级的服务质量。下一代IP网应在安全、服务质量、业务模型、可管理和可运营方面满足开展电信业务的需要。

  从此次展会的情况看,IP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通信的各个领域。通信标准研究所RTNet主任何宝宏认为,第一,从NGN的承载技术到3G的核心网再到家庭网络和IPTV等,IP技术已经无处不在,电信业务和网络IP化已经来临。第二,IP技术原来设计用于教育和科研目的,而构造可盈利的IP网络和业务的商业模式成为了展会的又一重要内容,如互联星空、天天在线、移动梦网、联通在信等,都是基于IP的业务和应用商业模式的成功典范。第三,IP技术正从提供简单的Besteffort服务走向电信级,设备向更加可靠、大容量、高性能、易于管理和控制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使得IP技术和设备更加复杂。第四,IPQoS和安全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地址短缺问题正在逐步解决,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但IP技术缺乏大的创新和突破。

  在本次通信展上,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电信网络的演进已经步入关键阶段。无论是宏观的战略方向,还是具体的技术路线图,都已经趋于清晰。尤为重要的是,制造商所展示的基于下一代网络的丰富业务,让我们对于电信业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中国的运营商应该抓住机遇,果断推进网络演进,推进社会信息化,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信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