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金融危机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在海外有大量业务和投资的央企来说,受到的冲击不可小觑。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危机?央企能否保持稳定发展?这对于中国国民经济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 成立财务应急小组
金融危机对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在海外有大量业务和投资的央企来说,受到的冲击不可小觑。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危机?央企能否保持稳定发展?这对于中国国民经济来说至关重要。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
成立财务应急小组
问: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下,作为出资人机构,国资委采取了哪些措施指导中央企业应对呢?
李荣融:一是加强预测预警工作。我们要求中央企业要高度关注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深入分析汇率、利率、税率、能源原材料价格变化以及信贷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制订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是严控经营风险。要求中央企业积极采取“过紧日子”、“准备过冬”的措施,捂紧钱袋子,谨慎投资,严控风险,强化管理,降本增效。
三是成立应急小组。根据形势变化,国资委成立了中央企业“财务应急工作小组”,我担任组长,选择了20多家负债率持续升高、资金紧张、市场处于下降状态以及发生较大经营损失的企业,进行财务状况剖析,并约见总会计师及相关负责人进行警示谈话,敦促这些企业积极做好预案,有效管控财务风险。
四是积极推动中央企业“调整优化上水平”,这是央企2009年的工作核心。要求中央企业从发展战略到管理构架、管理流程、资源配置等都要进行调整优化,要在“过冬”中进行“冬训”。
五是引导中央企业抓住机遇求发展。配合有关部门重点研究能源、矿产资源、钢铁、有色金属、汽车等行业的发展,变危机为机遇,推动企业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占有率。同时,号召中央企业要保持职工队伍的相对稳定,尽力做到减薪不裁员,歇岗不歇业。
建设规范的董事会
问:您认为央企应该从这次金融危机中学到什么?
李荣融:在美国金融海啸中垮台的雷曼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它的法人治理结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但它还是垮了,根本原因就在于董事会失效,一个人说了算。
我们认为,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这个阶段,对企业发展规律的认识,重点还是要集中在董事会建设上。没有规范的董事会,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就难以真正落实,有效的国资监管也难以真正到位。中央企业开展董事会试点工作,从2004年开始,先后有17家中央企业开始了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工作。我们的目标是设计完善的制度,建立一个有效发挥作用的董事会,建立一个使董事能够独立、客观、负责地发表意见,能科学决策的董事会。
集中力量发展主业
问:目前央企的生产经营状况是否健康?
李荣融:可以说,中央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2008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央企业仍然实现利润6652.9亿元,如果剔除电力、石油、石化政策性亏损2660多亿元,和2007年基本持平。2008年有19家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比2003年增加13家。
问:央企要在金融危机中站稳脚跟还要注意哪些方面?
李荣融:首先,清理投资项目。一些央企审慎分析和评估已有投资项目或拟实施建设项目,对建设项目进行清理排队和调减,集中发展核心业务,不断降低投资风险。初步统计,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铝业、中电投、中国五矿等6家中央企业2008年就调减投资890亿元。
其次,强化资金管理。一些央企实行资金全面集中管理,强化资金集中管控,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石油去年第四季度日归集人民币资金约60亿元、外币资金约3000万美元,债务规模缩减1000亿元以上,财务费用逐年下降且控制在20亿元以内。
第三,加强成本控制。国家电网去年通过加强集中采购招标节约资金超过100亿元,中国石化通过大力压缩可控费用实现挖潜增效139亿元,中国移动通过完善两级集中采购体制,全年节约采购成本160亿元。
第四,严格控制风险。一批中央企业启动了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国五矿、国投集团、中国南车、中广核集团等35家企业试行编制《企业风险管理报告》。中远集团及时将海外资金转到中国银行,保证了资金安全。中粮集团、中化集团等企业利用国内外期货市场,严格套期保值制度,有效化解经营风险。
第五,积极开拓市场。宝钢、中国海运等一批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积极开拓市场,稳定重点客户,努力扩大销售份额。一些中央企业积极“走出去”,增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
总体来看,中央企业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剧烈变化,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得力,在猛烈的金融海啸中站得稳、立得住,保持了较好的生产经营态势,发挥了中央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顶梁柱作用。
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