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键字:股市 股票 投资 误区 中国股市自2005年熊市最低点998点上涨以来,让几乎所有的参与人,基金公司、保险公司、QFII、社保基金、中小股民、证券公司都喜笑颜开,包括我也是没事偷着乐。这里提出20个中国股市普遍存在的误区,并不是扫人的兴,了解更多的知识,破除

关键字:股市 股票 投资 误区

中国股市自2005年熊市最低点998点上涨以来,让几乎所有的参与人,基金公司、保险公司、QFII、社保基金、中小股民、证券公司都喜笑颜开,包括我也是没事偷着乐。这里提出20个中国股市普遍存在的误区,并不是扫人的兴,了解更多的知识,破除一些认识上的错误,并不影响赚钱,却有助于避免亏损的风险:

1、股市上涨了四倍。目前上证综合指数是4000点左右,而2005年最低点时是998点,于是看到不少人,其中包括一些专家,指出股市上涨了四倍。我搞不懂为什么中国这么多人连小学生的数学题都不会算。难道不是上涨为原来的四倍,或者说是上涨了三倍呢?上涨四倍,就是上涨为原来的五倍。是不是疯狂的股市让一些人的头脑发烧了,影响了他们的计算能力?令人费解。

2、中国全民皆股。去年的时候,早早已经实现了原本打算一年实现的收益,这时听到股市一天开户数达到2万,感觉真是多啊,更验证了一个规律:追涨杀跌,这是所有市场几乎普遍存在的规律。真是涨得多了,风险越来越大了,因为以前的收益不错,反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市场。可是一年后的今天,一天A股开户数却达到了30多万,一季度的开户数好象超过了2005和2006两年的开户数。于是很多人说全民皆股了。什么叫“皆”?就是全部的意思。中国大陆人口有13亿多,而虽然A股开户数大量增加,中国的A股股民也只有9000多万,占人口十分之一都不到,怎么能说是全民皆股呢?如果有13个人,其中有一个女性,如果我说这13个人都是女子,人家肯定说我有毛病,或干脆因为气愤说我是瞎子,可是居然“全民皆股”的说法很流行,对中国人的语言的逻辑严密性,同样非常费解。

3、便宜的股票安全。目前中国的股市已经非常危险了,可是不了解股市的人却还在蜂拥入市,好象不怕死一样,有点象孟姜女说的:死何惧?但这些人好象都知道苏东坡的词:高处不胜寒。于是不少人以为股价越便宜,则越安全,上涨的潜力越大。其实不管价格多少,跌到0,损失都是100%。衡量股价是否高估的指标应该是市盈率(每股股价/每股净利润)和市净率(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这两个相对指标,而不是股价这个绝对指标。就好比一只10元的股票A股,每股收益是0.5元,每股净股交是2元;另一只B股,三个指标分别是20元,2元和5元。则A股和B股的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是20倍,5倍及10倍和4倍。如果是其他情况一样,B股票虽然股价明显高于A股票,但明显比A股票更有投资价值。

可惜的是,很多新股民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市盈率和市净率这样的指标,盲目买入一些绝对价格较低的垃圾股。更令人痛心的是,看到了四五个反面教材,有些小股民,用了家里全部积蓄,最少的6万,最多的是30万,买入了相当于废纸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权证,所有投资化为废纸,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因此,个人认为,除了中行和工行以外,最便宜的银行股,中信银行和交通银行,因市盈率明显高于其他股份制银行,将成为财富粉碎机。

4、股指期货是个好机会。本人有生以来,几乎没碰到智力明显高于我的人,所以看到一些摩拳擦掌准备投资股指期货的报道,感觉自己真是井底之蛙。不过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保守,特别是在投资这件事上,越来越不敢把希望和收益及风险防范寄托在自己并不完全可靠的聪明才智上,更愿意相信一般规律。如果只有少数人成功的,我也不愿意冒这个险,因为我没有完全的把握可以比一般人强。而据美国芝加哥和纽约两家期货主要交易所的报告,80-95%的业余投资者在期货和期权交易上是亏损的。彼得林奇认为:“如果连期货和期权都是一种明智的投资选择的话,那么泰坦尼克号就应该是一永不沉没的轮船了”。我做股票和基金有七八年了,事实上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用有限的零用钱投资邮票。但我根本没有考虑有一天会做期货交易。而巴菲特和林奇也从未有过期货交易,甚至前者认为应该把期货和期权交易认定为违法。根据前面的数据,大多业余投资者做期货交易都是亏损的,那么你凭什么就能成为少数人?凭什么?一些模拟交易如同我估计的那样,有一半的交易者出现爆仓。幸好股指期货没有草率出台,否则不知要死多少人。缓出台,就相当于判了一些人缓刑。

5、新基金比老基金便宜。很多基金投资者以为老基金单位价值太高,风险太大,而新基金只有1元,更安全。其实新老基金的潜在收益和风险是一样的。打个最简单的比方,目前累积净值3元的老基金,当初因在加权平均价格10元时满仓买了股票,当股票加权平均价格涨到30元,于是原先净值1元的基金,净值涨到3元。可是现在新成立的基金,净值虽然只有1元,它只能在30元的加权平均价格上买入股票,而不是在10元的加权平均价格买入股票。这样,当股市上涨,股票加权平均价格从30元涨到33元,老基金净值从3元涨到33元,而新基金的净值从1元涨到1.1元。对投资者来说,3万元的投资,不考虑手续费,可以买到1万份每份净值3元的老基金,或是3万份每份净值1元的新基金,分别上涨10%,其实收益都是3000元。如股市下跌,股票加权平均价格从30元下跌到27元,投资者不管买入新基金还是老基金,亏损幅度都是一样的。

可惜的是很多基金投资者不断地把老基金赎回,认购新发行的基金。其实除了付出1.5%的手续费以外,并没有得到什么。

6、某某专家说某某股票要涨到20元。其实股市中没有专家,股市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确定”。这是我说的,不会错的。股市中任何想自封为专家的人,都是猪鼻子插大葱--------装象。世界第二首富,美国的巴菲特,在其几十年的股市投资生涯中,年收益率也不到30%。如有人真的是什么专家的话,那何必就职于一些机构,如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大学、私募基金等,拿一些并不足以成为富翁的薪水,又何必在电视、报纸上象吃了伟哥一样,伸长了脖子对一些股票做歇斯底里的评论?如真有把握一只股票能大幅上涨,又何必告诉别人?那些专家自己炒股票赚了多少钱?是投资股票赚的钱多,还是到处走空、出书赚的钱多?不会是努力做后面的事,以弥补股市中的亏损吧?一些无知的股民,以为这些股市中的专家一个月赚10%根本不在话下,其实假如一个月能盈利10%,则一年能盈利1.59倍,十年能赚102倍,20年就是1万倍,30年是100万倍,投入1万元,30年后就是100亿元。投资大师彼得.林奇不无尖刻地说:“华尔街从没见过一个投资成功的分析师,破产的倒看到不少。所以说,股市中哪有什么专家?记得上世纪90年代,因为很多股市中的专家妖言惑众,害人很多人,于是在社会职业声望排行榜上,股评家排在妓女的后面。如果有人预测经济的准确率达到90%,他一个月公布一次观点,在这个日期前,全世界恐怕所有的中央银行行长、财政部长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官员,都会彻底不眠,等着他的金口的发言。一般的小散户,哪有机会听到他的第一手观点?当然,事实上这样的专家也是根本不存在的,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也不可能有,除非有人能穿越时空,去未来的世界,再带回未来的信息。

7、黄金十年。不知最早提出中国股市黄金十年的是哪一头大象,反正得到很多人的认同。为此前一阵时间专门写了一个《中国股市黄金十年是痴人说梦》,公布在我的博客中。很多傻老百姓就以为股市可以只涨不跌地持续涨十年。看到一个报道,说日本的股市当年从1966年代涨到1988年,涨了22年,涨了17倍,够厉害的吧?但是平均到每年,涨了多少呢?不到14%。每年复合增长14%,22年就可以涨17倍。可是看看中国股市这两年涨了多少呢?300%。这种速度怎么可能再持续8年呢?即使以后的8年每年只涨15%,指数也会达到12200点。事实上对于对股市赚钱抱有幻想的不少人,如果知道股市只能涨15%一个月的话,会考虑自尽,因为暴利期望破灭了,更不用说一年15%了。即使有所谓的黄金十年,也并不是只涨不跌。拿台湾地区来说,曾在不到十年内,从不到1000点涨到10000点以上,可是其间有两次50%的下跌。没有经历过亏损的不少新股民,有几个人能在下跌20%的情况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8、奥运会前股市不会下跌。这种胡扯听到的太多了,以致于我这样的股市唯物主义者不得不怀疑自己的固有想法。于是不得不查了一下中国的宪法,看看是不是有这样的规定。当然是没有的,再找来《合同法》(虽然当初为了考律师资格证,已经看了30多遍了)、《公司法》、《民法通则》、《证券法》等较大可能提到的法律,结果根本都没有“奥运会”三个字。不错,前几次,如洛杉矶、汉城、亚特亚大、雅典、悉尼奥运会前一年,该国的股市都现出了上涨。因为缺少相关的资料,不详细讲。但这里提出一个问题,那个国家的奥运会前两年出现了300%的上涨?最根本的,奥运会是什么?无非就是数千,可能有上万的运动员去一个地方,开个十多天的运动会。跟绝大多数中国人,根本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同时,越是一个大国,特别是经济总量较大的国家,奥运会的消费和投资在这个国家的GDP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小,对经济的影响也越小。则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小的。请所有的投资者考虑一个因素对股市或股票的影响比例。为什么最近几年的石油价格大涨,从1999年平均价格约13美元,涨到目前平均要60美元,却没有暴发石油危机?个人分析,原因之一就是石油占整个社会的成本的比例已经比70年代大为减少,所以虽然油价大幅上涨,但整个社会生产成本并没有涨太多。其实关于奥运会和世博会,中国有99%以上的人根本不懂对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跟当地的楼市和中国的股市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关系。以后有机会,有时间,有兴趣,我会专门就此问题推文分析。

9、新股民对股市推动作用大。前一阵子,看到每天A股开户数快速增长,从每天10多万户持续涨到30多万户/天,有人自作聪明地计算,如果一天20万,每人投入5万元的资金,一天就是100亿,相当于一只新发行的基金。想起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就做美梦,经过计算,每个中国人只要把他们的袖子增长一寸,整个英国的织布机一天24小时开工都忙不过来。事实当时中国人袖子不可能增长一寸,所以英国布在中国根本打不开市场。设想50000元/人这个数据的人,还不如假设一下:全中国每人给他一分钱,他就可以成为千万富翁了。事实上中国股票账户虽然有9000万,但有3500万其实是死账户,其实很少交易或根本不交易的,因为有些人死之前没必要急着去销户,也有人开户后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另外的6000多万,因为中国有两个证券市场,所有可能其实只有3000万人活跃的交易主体。并且资金在30万以上的账户,只有50万。07年4月,中国居民存款总量是17亿元,中国的人口约13亿多,算下来中国人均存款只不过13000元罢了。中国人怎么这么有钱,就能拿出平均50000元的钱去炒股票?开口说出这个数字的人,调查了多少新开户的股民?而且这些新开户的人,有多少人全仓买入了?还是人家根本就是为了打新股而开户的?

10、利空(利好)消息会导致股市或股票下跌(上涨)。这里再强调一点,就是股市中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实就是“不确定”。如果股市投资这么简单的话,世界上的亿万富翁未免要泛滥了。美国的海湾战争暴发后,按常理是个利空消息,石油应该涨价,股市应该下跌,恰恰相反,当天世界石油市场油价是下跌的,而美国的股市反而上涨了。1973年10月19日,OPEC宣布石油禁运,这是对西方国家经济的重大打击,导致美国股市3个月内下跌16%,12个月内下跌了39%。可是当天美国的股市反而涨了4点,如果解释成有人没有及时了解到这个消息,毕竟当时没有互联网,但为什么接下来大跌前的5个交易日来股市又上涨了14点呢?就拿最近的加息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来说,这都是会减少股市中的资金,或抑制股市中资金增加的政策,但股市都出现了上涨。这里不举太多的例子,要是把这些例子一一列出的话,可能要100万字。

11、好公司的股票没有风险,上涨钱景大。我这个文章主要就是给新投资者看的。其实哪只股票没有风险?记得几个月前,央视的一个节目,罗杰斯在北京的一个证券交易营业厅,有投资者说股票没有风险,罗杰斯反问:“请问哪只股票没有风险?请告诉我。”实际上世界上所有的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同样任何一只股票都有下跌导致损失的风险。好公司的股票价格如过于昂贵,那就不是只好股票。迪斯尼是好公司吧?可是在巴黎开的迪斯尼乐园,发行的股票在运营后达到约13欧元,现在多少钱?9分钱,下跌99%。好公司的股票低于它的内在价值,才是好股票。否则可能还不如便宜的垃圾股。就好比黄金的正常价格假如是150元/克,那么180元的价格,就不是个好价格,虽然黄金是好东西。可是如果是烂白菜叶子,虽然不是好东西,可是1元/吨,就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好的公司和好的投资是两回事。

衡量一只股票是否高估,最关键的指标就是市盈率。大多数巨大的亏损是因为买入市盈率高企,比如60倍的股票。股市中也存在一个万有引力,就是存在一种把市盈率高的股票的价格拉下来的力量。

12、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是好事。前一段时间还在搜狐的财经博客中看到一个文章,居然提出大陆上市公司应该向香港的上市公司学习,每季度分红,而不是每年分红。好象是在为中小股民利益着想,装得跟真的一样。据我所知,香港的个人所得税最高也只有5%,所以如果李嘉诚是个德国人,他现在的财富要比作为一个香港人所拥有的少得多。现金分红有什么好处?每1元的分红,都会有0.1元的所得税被国家抽走了。但是如果不分红,就会以未分配利润的形式一直存在上市公司里,不仅比现金分红能降低公司的市净率,还避免了国税局参与分红。而以红股的形式分红,则能降低股价,吸引投资者的购买,这种上涨的幅度,远大于现金分红率。有几个人靠股票分红的钱买青菜度日?实在要用钱,卖1手股票的现金所得远大于现金分红,而且成交的印花税与佣金比率远小于所得税率。所以我宁愿我买的股票永远不分红。

13、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股市会持续牛市。这是一些三流经济学家和靠忽悠傻股民的股评家经常挂在嘴边的论调。如果这种说法成立,我倒要问一下,自从中国股市成立以来,哪一年中国的经济不是高速增长?2004年和2005年,中国的GDP增长应该都在9%以上吧?为什么中国股市却反而下跌了15%和8%?当中国股市几次反复,终于有效跌破当时所谓的政策铁底1300点的时候,难道中国的经济正走向崩溃吗?从2001年约6月,到2005年中,中国股市跌去50%以上,而中国的GDP总量却增长50%以上。所以就奇怪,难道一些人得了失忆症?这里借用一个比喻,股市和国家经济好比一只狗和一个人,狗是跟着人的,但很顽皮,有时候走到人的前面,甚至很远,有时候落在人后面,同样可能落得很远,有时候双方走的方向甚至是相反的,难得二者走的方向和速度是非常相近的。

14、人民币升值是中国股市上涨的巨大推动力。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肯定可以推动该国股市上涨的话,那么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应该导致该国股市大跌。二战后,一盎司相当于约35美元,后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解,美国大幅贬值,现在要600多美元才能买来一盎司黄金,那是不是美国股市在这半个世纪中暴跌了?美国曾压迫升值,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升值,就相当于美元相对于日元大幅贬值,美国股市暴跌了吗?同样,美元这几年中,对主要货币,如英镑、欧元等都大幅贬值了,可是美国股市目前正连创新高。拿人民币来说,在2005年汇改之前,有近11年长期维持在8.27的水平上,只有非常小的波动。但实际上因为中国约1994年前后大幅的通货膨胀,以及两国利率水平的巨大差异,事实上这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实际升值30%左右。那么这段时间中国股市大涨了吗?

人民币确实升值了,可是近两年了,才升值6%左右,一年3%左右。而目前人民币一年期利率是2.79%,不考虑利息税,也要比美元一年期利率5.25%低2.46%,就是说把美元换成人民币,虽然升值有收益,但会损失机会收益,收益少于1%,这种收益有吸引力吗?会导致大量美元冲到中国来换成人民币吗?而且把美元换成人民币,再换回美元,银行或地下钱庄是要收手续费的。

不错,日本、中国台湾及其他地区,本币升值的确导致股市大涨,但随后又是暴跌。有前车之鉴,中国会这么傻,任由股市暴涨吗?更何况,中国不是日本,美元压日本升值,日本就屈服,中国会不会屈服,一次性让人民币大幅升值?

虽然我认为这种说法即使不是胡扯,也是没有足够的依据的。但有多少业余投资者会开动脑筋去分析一下?

15、上市公司业绩的快速增长是股市上涨的坚实基础。去年,包括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的确出现了快速增长。问题是增长太快了,让人无法相信。中国是个缺少铁、石油、钱和原则的国家,操作,或者说是调配上市公司利润难吗?恐怕太容易了,被处罚的概率极小。上市公司做假账的事还少吗?这一点,不认为中国股市有本质的变化。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普遍造假的概率极大,同时,季度业绩报表是不需要审计的。如果真相大白了,顶多上市公司的老板说:“我们水平不够,要加强学习啊。对不起啊。哈哈哈……”能把他怎么样?业绩造假是个比较时髦的事,连美国的世通和安然都高,要知道,美国对这种破事的处罚是极为严厉的,不象中国的证券法,处罚个数十万就了事。这一两年来,中国的GDP增幅并不比前几年有明显的提高,凭什么上市公司利润就能快速增长?甚至有大批公司利润100%地上涨?但愿我的怀疑是错误的。不过如果这种快速增长只是昙花一现,却被理解为这种快速增长可以持续较长时间,股价也相应大幅增长,早晚会把这种不牢固的基础压垮,股价也随之回落。

16、流动性过盛推动股市大涨。所谓的流动性,我的理解就是市场上流动的资金数额,目前市场上流动的钱的确比较多。不过事实上中国自2001年进入熊市以来,存款一直是快速增长,股市一直是不缺钱的。虽然以前中国存款总量少于目前,不过那时候中国的股市市值也远少于目前,储蓄存款总量与股市流通市值的比率,恐怕要高于目前。存在过剩的流动资金,和流动资金愿意大量进入股市并推高股市是两个问题,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从来没有过经济学上流动性与股市两者增长正比例关系的结论。

17、提高印花税相对于股票涨幅,不值一提。不错,印花税只提高了0.2%,买入买出,一共也只提高了0.4%的成本,一些不愿意做哪怕一点点思考的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一个涨停,相当于印花简史涨幅的25倍,似乎这点印花税的提高可以忽略不计。最近一段时间,沪深两市日成交都在3000亿上下,按新的印花税率0.3%来计算,买入和卖出因要同时付出,则每日因此流出股市的印花税是18亿元,按每年250个交易日来算,就是4500亿。再加上佣金支出,按0.2%来算,是3000亿元。相加是7500亿。因提高印花税多流出的资金是3000亿。所有上市公司一年的利润总和是多少?一年发行的基金才多少?当然一天成交3000亿不是常态,常年平均水平应该在500亿以下,但成交的大幅减少,必然是股市恢复理性,到时候应该是3000点以下了。如果到2000点左右,说不定为救市,同样会降低印花税。

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准政策市,印花税的提高更体现了管理层不希望这样的疯狂。显然这是不可持续的,现在不打压,以后会跌得更惨。可惜的是这个政策应该在3000点时候出台。就因为出台晚了,本来垃圾股可以避免被炒作,同时也避免最近这样连续的三个跌停。

18、2008年要达到6000点。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曾说:“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没有人能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巴菲特也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能够预测市场走势的人。”彼得·林奇:“不要妄想预测一年或两年后的股市走势,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些搞了一辈子投资,无愧于投资大师称号的人,都认为股市是不可预测的,可是目前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聪明人,三四月份站出来说什么5月份要达到5000点,那是不是6月要达到6000点,8月要达到8000点?中国有哪部法律这样规定了?并做出各级财政的安排,达不到要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的?中国的股市已经连续大幅涨了两年了,涨幅高达300%。据《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的介绍:“1995-1999年,我们见到了一次史无前例的牛市行情,连续5年股票投资收益率都在20%以上,而在以前市场从无连续两年以上股票投资收益率超过20%的记录。”真搞不懂为什么这么多中国散户会幻想股市大跃进。在2001年股市暴跌前,我清仓了。两个月前我发文《坚定减持A股与基金》,因被一个《中国经济周刊》转载,于是也在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当时我就不断减持,从九成减到三成仓位。虽然少赚了些钱,约5万元,而且招行其实这次股市大跌300多点,反而创出新高。实际上我减持是非常不情愿的,我非常看好我持有的招商银行和易方达基金公司的三个基金,但以前的亏损让我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绳。只有亏损,才能让人理解巴菲特说的:投资有两个原则,一是不要亏损,二是记住第一条原则。为什么这样做?就是因为此前涨得太多了。这种涨法是不可持续的。股市中要牢记风险,市场贪婪时候恐惧。其实我也不想减持,为保住胜利果实,同时我不是马上要死的人,何必急于赚钱?股市中的钱是赚不完的。

19、股市中赚钱的人,赚的是其他亏损的人的钱。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不完全这样,事情要复杂得多。假如一只股票是10元,后来跌到8元,再回到10元。则赚钱的人赚的就是别人亏损的钱减去交的印花税和佣金。因为他是在别人在8元卖出当初10元买入的股票后买入,10元卖出。事实上这种情况是极少见的,因为股票是在不断地变动的。假如股票持续下跌,则几乎没有人赚钱,比如有人10元买进,9元卖出,有人9元买进后,8元卖出,这时是没有人赚钱的。赚钱的衡量标准也是一个问题,8元买入的股票,目前是8.5元(7.5元),有的人认为是赚(赔)钱了,有的则认为没有赚(赔)钱,因为还没有卖掉,现在的价格,第二天就发生变化了,第二天如果是7.5(8.5),则很快就由赚(赔)到赔(赚)了。股市中佣金和印花税、红利所得税的流出和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分别是投资者亏损和盈利的因素,但主要是股票上涨后抛出的人赚了钱,而股票下跌后抛出的人亏了钱。如果股票持续上涨,则卖出的人赚了钱,买入的人也有了账面浮动利润,如果不卖出,则这个利润是不确定的,可能更大,也可以缩水,甚至是亏损。同样股票下跌,则抛出的人亏损了,但买入的人也有账面亏损,如果不卖,这个亏损也是不确定的,可能亏损更大,可能会减少甚至转为盈利。

20、基金没有股票涨得快,赚得多。对少数人,同样的钱投资于股票比基金更明智,但股票投资不确定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以上11、13、14、16都是股市上涨的因素,但却并不是股市上涨的肯定因素。股票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无法把握和预测的。隔行如隔山,在其他行业再能干的人,在股市中都是无知的,多半要靠一次次的亏损来积累知识。就象前一阵子管理层说要加大投资者风险教育,其实是没用的,那时候跟投资者说有风险要谨慎,会遭白眼,以为是断人家财路。其实最好的风险教育就是股市下跌导致的亏损,比初恋还要刻骨铭心。而基金则不同,基金实在是太好了。基金公司有研究员,他们对一家家上市公司的了解普通投资者根本无法比的,基金经理的知识、经验和技巧和普遍股民比起来,就象是拳王与婴儿。我目前的投资收益中,有七成是基金赚来的。虽然我投资股票有七八年了,但我心里清楚,我应该一只股票也不买,全买基金。投资股票未必赚钱,更不大可能比基金涨得快,赚得多,即使是这样,也是不可持续的,会有比基金跌得快,赔得多的时候。中国的基金不光从长期来看远远跑赢大市,而且更稳定,几乎没有巨亏的风险。拿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来说,熊市中的2003、2004、2005年,上证指数分别是上涨10.57%,下跌15.23%和8.21%,该基金的净值无一下跌,分别上涨20.65%、8.55%、5.57%,不光从来没有亏损,而且分别领先指数10.08%、23.78%和13.78%,有几个人有把握在熊市中能每年领先指数10个百分点以上?

投资于基金是普遍投资者最好的投资选择,基金强于股票、外汇、文物、黄金、普洱茶等任何投资品。如果有人能每年投资5万元于基金,持续十年,可以肯定地说,基本上下半生的钱就花不完了。当然这个假设是建立在一般生活水平之上的,要买下整个地球,是远远不够的。注意,这里不构成投资基金的建议,因为目前指数过高,有大跌的风险。

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