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宏观运行分析,第二章 服装行业运营状况分析,服装行业运营状况分析
第一章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宏观运行分析
一、新滑准税棉花最低税率下调
(一)政策简述
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行5%至40%滑准税,对滑准税率低于5%的进口棉花按0.57元/公斤从量税计征。这是财政部1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中有关滑准税的最新指示。
《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已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
(二)中金亿政策解读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对进口棉花放弃了原有旧税率制度,而是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实行6%至40%滑准税。具体内容是:第一,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高于或等于11.397元/公斤时,暂定关税税率为6%;第二,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低于11.397元/公斤时,暂定关税税率按一特别公式计算。
2008年新滑准税政策是在对2007年滑准税政策进行调整后确定的。相比2007年,2008年滑准税整体下降,进口棉价格就会相对便宜,必然压制国内价格,再加上只用开信用证就可以购买外棉,180天的还款期可以大大缓解中国纺织企业资金短缺带来的困境,那么购买国内棉花就会相对减少。所以说,新滑准税政策出台后将对国内棉价产生利空影响,但对国际棉价则利多。近段时间行情也可能将随着滑准税政策浮出水面而有所变化。
二、化纤原料进口最惠国税率下调
(一)政策简述
财政部12月26日公布《2008年关税实施方案》,《方案》公布,精对苯二甲酸(29173611)、其他对苯二甲酸(29173619)、高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切片(39076011)、其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切片(39076019)、聚酰胺-6,6切片(39086611)进口最惠国税率将由2007年的7.6%调整至6.5%,进口和出口暂定税率则维持不变,《方案》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中金亿政策解读
在出口退税下调的同时,化纤等纺织原料的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无疑给我国纺织行业造成了更大的压力,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除进一步降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外,我国2008年还将进一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
这些措施是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型和污染型产业的生产,配合国内的节能减排工作,同时也是为了平衡贸易结构。进一步减低关税,是每个WTO成员应尽的义务。当然,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关税的调控作用,与总的宏观调控政策相配合,促进贸易进出口平衡,调整经济结构。
三、行业“十一五”规划解读
(一)政策简述
“十一五”期间,纺织工业将加快技术结构、原料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结构调整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分行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
棉纺织行业: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淘汰落后设备,积极推广使用国内外先进棉纺织设备;推进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功能化化纤混纺、交织织物的生产,加大化纤使用比例;大力提升“三无一精”产品的比重;鼓励节能降耗技术设备的应用和推广。到“十一五”末,棉纺织90年代及国际水平的设备比重要达到65%,劳动生产率提高到55000元/人·年,精梳纱比重达到30%,无卷化率达到50%,无梭布比重达到70%,无结头纱比重达到70%,万元产值耗电比2005年降低10-15%。
服装行业:加大、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吸纳国际化设计人才,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加强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积极寻找国际市场突破口,利用国际化营销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争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服装设备,到“十一五”末行业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比重要达到50%,劳动生产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二)中金亿政策解读
“十一五”期间,通过强化纺织技术、装备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纺织服装制造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建设现代纺织强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转变观念,认真总结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形成一批值得推广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典型,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理论和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以市场为目标,以创新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提高为着眼点,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和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过程、营销过程和管理过程,加快对用户和市场反应速度,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推进产业各种生产要素优化整合,推动企业并购、重组、联合,促进行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我国纺织服装业的自主品牌建设要循序渐进,实行稳定低端市场、开拓中端市场,突破高端市场的发展思路;要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机制,加强纺织品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力度,强化企业品牌意识;加大行业产品设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力度,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境内外商标注册,进行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鼓励纺织各行业、重点区域通过建立并发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创建行业性、区域性公共品牌;重点扶持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建立和扩大国际营销渠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强我国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的比重。
第一章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宏观运行分析
#e#一、生产情况
2007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服装产量179.7亿件,同比增长13.44%。与2006年同期相比,目前的增长速度均处于较高水平。
2007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服装产量达到200亿件,同比增长12.9%。全口径测算,由于行业产业结构的特点,与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差距较大的是服装,预计全年服装产量有望达到600亿件,同比增长17.6%;布产量为681亿米,同比增速为13.7%。整体看,行业仍然未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盈利情况
2007年1-11月份我国服装鞋帽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77.29亿元,其中服装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66.60亿元,占服装鞋帽行业的96.14%;鞋帽行业实现10.70亿元,占3.86%。
三、进出口概况
(一)进出口情况
2007年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额达170.96亿美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17.08%,较10月也有1.99%的增长。其中出口154.69亿美元,同比增加18.76%,环比增加1.47亿美元。11月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顺差达138.42亿美元,基本与10月持平。
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总值达1606.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07%,占全国总出口额的14.56%。贸易顺差也累计达到1435.48亿美元,占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差额的60.28%。
从主要服装出口省市来看,1-11月广东省服装出口额达309.8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6%,占广东省纺服进出口总额的80.09%。11月上海服装的出口额为9.27亿美元,较10月减少2.83%。1-11月上海服装产品出口较多,出口贸易值为105.04亿美元,占上海市进出口总额的69.89%。11月福建省服装的出口额为5亿美元,环比增长14.37%。1-11月份福建省服装出口额的同比增幅为24.55%。
(二)进出口发展趋势
1、11月出口增幅回落
2007年11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50.3亿美元,出口额较10月份略有扩大。11月出口增长18.1%,较10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降至20%以下。累计出口达到1566.1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的总水平。累计出口增长19.9%,增幅也回落至20%以下。
当月纺织品服装进口16.2亿美元,进口额较前两个月略有回升,当月增长2.5%。累计进口170.1亿美元,增长3.5%。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8.8%,累计顺差额为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58.6%。
2、对美出口下降
受美国国内经济不振、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影响,我国对美国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9.1亿美元,下降10.8%,这是2007年首次出现对美国出口下降。1-11月,我国累计对美出口230.3亿美元,增长 19.5%,增幅跌破20%。11月,我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下降,降幅为12.2%,1-11月累计对欧盟出口255.5亿美元,略降1.5%,其中对原欧盟15国出口增长24%,对东扩12国出口下降74%。对其他主要市场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的出口增长保持稳定,增幅不大。增长较快的市场主要有俄罗斯、阿联酋、新加坡、加拿大等国,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的新亮点。
我国自主要进口市场中国台湾的进口下降了1.9%,自日本的进口增长持平,自韩国和中国香港的进口分别下降1.6%和3.8%。自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则分别增长23.8%和14.5%。
3、一般贸易出口稳增
1-11月,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1129亿美元,增长21.2%,在出口总额中占7 2.1%。加工贸易出口354.4亿美元,增长11.7%,占比为22.6%。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均保持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大省广东的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32%,较年初时下降近6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50.2%,与年初持平。
在国家2007年8月23日实施的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中,涉及纺织品纱线及面料产品前11个月的出口共计93.9亿美元,增长18.6%,增幅与1-10月持平。一般贸易进口26.6亿美元,增长19%,加工贸易进口138.1亿美元,增长0.9%,其中纺织品加工贸易进口保持1.3%的小幅增长,服装则下降5.2%。
四、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7年前11个月,国内服装鞋帽行业实现了657.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39.8%,继续大幅高于全国投资增速。整个服装行业的投资增速依然维持较高水平。
服装加盟实用技巧及实例分析! | 阿里巴巴服装服饰箱包鞋包批发商名录 |
服装经销商 你该知道点什么? | 全亚洲最热门的网络服装品牌 |
散货加盟:零成本也能做加盟! | 最全服装知识百科一览 |
阿里巴巴交易最火爆的服装产品 | 新手服装开店 五步成功 |
第一节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整体情况分析
一、行业整体效益分析
图表 1:2007年1-11月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整体效益同比对比图
中金亿分析:
2007年1-11月份,行业实现销售收入641,576,861千元,同比增长24.71%,截止到11月份,行业的利润总额27,729,495千元,同比增长26.64%。2007年1-11月份,行业的资产总计为431,868,390千元,同比增长18.77%。三者增长幅度相差不大,说明行业自2006年以来发展比较平稳。
二、行业企业情况分析
表格 2:2007年1-11月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中的企业情况分析
#p#第二章 服装行业运营状况分析#e#
图表 2:2007年1-11月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数量前十强省市
图表 3:2007年1-11月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亏损企业数前十名地区
图表 4:2007年1-11月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亏损额前十名地区亏损情况对比图
中金亿分析: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2007年1-11月份,全国共有14326家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浙江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数最多,为2747家;广东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亏损企业数量最多,亏损企业占企业数量的比重为22.92%,广东省该行业的亏损额也最多,亏损额高达6.18亿元;企业数量排名第二的是江苏省。从全国范围来看,有19.73%的企业处于亏损,亏损比率稍大。
#p#第二章 服装行业运营状况分析#e#
一、行业经营规模环比分析
2007年1-11月,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企业数比2006年同期增长12.75%,而亏损企业数同比增长13.13%,行业的亏损状况仍待改善,行业的总体经营效益也需要继续提高。行业人均销售率同比增加15.35%,增长速度较快,产品的销售更加顺畅。此外,产成品资金占用较06年同期有所下降,说明企业存货风险下降,产成品转化为现金的能力有所提高。应收账款净额比2006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行业的经营规模有显著的扩大趋势。产品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长比例均在15%左右,企业应进一步重视成本费用的控制,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图表 5 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经营规模环比分析图
#p#第二章 服装行业运营状况分析#e#
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表格 4:2007年1-11月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盈利能力数据统计表格
图表 6:2007年1-11月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盈利能力同比对比图
中金亿分析: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2007年1-11月份,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销售利润率为4.32%,资金利润率为18.10%,成本费用利润率为4.59%,总资产报酬率为25.30%,净资产报酬率为15.41%。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截至到11月底,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盈利能力较好。与06年同期相比,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销售净利率、资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均有所提高。
#p#第二章 服装行业运营状况分析#e#
表格 6:2007年1-11月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偿债能力数据统计表格
图表 8: 2007年1-11月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偿债能力同比对比图
中金亿分析:
2007年1-11月份,全国纺织服装、鞋、帽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6.18%,与2006年同期相比降低0.04%,其权益乘数为2.28,同比减少0.04%;说明全国纺织行业总体债务风险有所下降,债权人权益的资产保障程度上升,所有者权益的财务风险有所降低。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为6.24,与2006年同期相比,行业的利息保障倍数同比减少。行业的偿债能力较好,债权人权益与所有者权益承担的风险都不大。
#p#第二章 服装行业运营状况分析#e#
一、不同规模企业人均指标对比
表格 7: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人均指标对比表
图表 9: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人均指标对比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2007年1-11月行业从业人数地区平均为3,968,214人,其中大型企业从业人数为244,419人,中型为1,061,715人,小型为2,662,080人;人均资产地区平均为108.83千元,大型企业为303.36千元,中型企业为143.75千元,小型企业为77.04千元,人均销售收入、人均利润、人均工业总产值各项指标中,大型企业都明显好与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说明大型企业人均创利能力上强于中、小型企业。
#p#第二章 服装行业运营状况分析#e#
表格 8: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指标
图表 10: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盈利能力示意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2007年1-11月份行业盈利能力指标中,销售利润率地区平均平均水平为4.32%,其中大型6.87%,中型为5.30%,小型为3.29%。从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来看,大型企业要高些,表明大型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从净资产报酬率,资金利润率来看也大型企业表现较好,表现出大型企业的成长能力比较快。
#p#第二章 服装行业运营状况分析#e#
表格 9: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营运能力指标
图表 11: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存货周转率指标对比图
图表 12: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营运能力指标对比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2007年1-11月份行业营运能力来看,应收账款周转率,地区平均为25.08,大型为24.25,中型为20.01,小型为29.22;从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来看小型企业的周转速度比较快,回收账款速度交快,流动资金相对充裕,体现小型企业灵活性强的特点。
#p#第二章 服装行业运营状况分析#e#
表格 10: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偿债能力指标
图表 13:全国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对比图
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2007年1-11月份行业企业偿债能力来看,资产负债率地区平均为56.18%,大型为53.16%,中型为56.23%,小型为57.24%;利息保障倍数水平较高,地区平均水平为6.24,行业的利息偿还能力较强。总体来看,行业资产负债率较为适中,利息保障倍数较好,财务风险不大。其中大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权益乘数最低,标明大型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偿债压力不大;大型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也最高,表明大型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最强。
#p#第三章行业产业链分析#e#
第一节 产业链概况
一、完整产业链条
表格 11: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2007/08年度,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棉花消费增速减缓,但由于产量下降,全球棉花仍产不足需。棉花价格仍有上升空间,预计2007/08年度国际棉花价格为67美分/磅,比2006年度高8美分。由此为下游纺织行业带来价格上升的趋势。2007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化纤产量2180万吨,同比增长18.77%;2007年,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家对加工贸易实行限制、环保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印染行业依然保持产量平稳增长。纺织机械行业也呈现良好运行状态,产业链运行状况良好。
二、行业基本特征
从近几年的发展看,新科技对纺织传统生产变革的推进速度比预计的还要快,建设纺织强国仅仅讲制造方面的比较优势是不够的,必须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当前,各种新型纤维材料的相继问世深刻改变了传统纺织的定义;生产工具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生产的信息化、精细化、柔性化趋势进一步改变了人机关系,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定制生产正在取代传统批量生产;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结合,全球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以及跨国资源配置与新文化产业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物质创造力和文化创造力的结合,使经济增长从传统的主要依靠物资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发展转变;绿色革命推动了纺织工业在原料、生产、产品、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新技术革命的显著特征,正在极大地推动纺织产业向着新技术高度不断迈进,也指明了未来纺织工业应着重发展的技术领域。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纺织品配额时代的结束,纺织工业所面临的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长期支持纺织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转化。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所特有的“长期问题短期化、经济问题社会化、国内问题国际化”的特征将依然存在,并将继续困扰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因素则是,经过几年的摸索,国家宏观调控的各种取向已经基本确定,已经出台的政策将逐步发挥效力。
第二节 产业链情况分析
一、棉花产业
(一)棉花市场概况
2007年,中央财政拿出5亿元实施了棉花良种补贴政策,对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和提高棉花品质起到了积极作用。2007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300万亩,比2006年增加1.72%,预计总产预计超过700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各地棉花单产提高,预计长江和黄河流域籽棉产量约430公斤/亩,新疆约650公斤/亩,好于前5年平均水平。
随着9月以来我国新棉陆续上市,棉花进口量连续三个月减少。11月进口10.18万吨,环比减少25.67%,同比减少34.12%。1-11月累计进口213.66万吨,同比减少37.18%;进口总量中美棉占49.7%、印度棉占20.9%、乌兹别克斯坦棉占9.2%。2007/08年度(2007年9月-11月)累计进口47.32万吨,同比增加26.57%。
#p#第三章行业产业链分析#e#
2007年12月份,全国进口棉花32.3万吨,较10月增加22.1万吨,同比增加34.2%。2007年9-12月,全国累计进口棉花79.59万吨,同比增加29.6%。2007年,全国累计进口棉花246万吨,同比下降32.5%。
(三)发展趋势
2007/08年度,随着全球经济增速的放缓,棉花消费增速减缓,但由于产量下降,全球棉花仍产不足需。2007/08年度全球棉花种植面积减少,预计产量下降2.7%,为2602万吨。主产国中除印度增产外,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均减产。全球消费量2738万吨,同比增长2.98%,增幅小于前三个年度。全球棉花产需缺口136万吨,预计库存下降10.37%,为1175万吨。预计2007/08度国际棉花价格为67美分/磅,比2006年度高8美分。
进入12月份,国内籽棉采摘进入尾声,后期籽棉质量下降,收购价出现回落。全月均价3.06元/斤,环比下跌0.97%,同比上涨14.7%。9-12月籽棉收购均价3.02元/斤,同比上涨14.7%,为2004年以来最高价。受国内油料油脂价格调整影响,12月棉籽价格相应下跌,月均价1.12元/斤,环比下跌2.2%。
受下游产品市场不旺及资金压力影响,纺织企业随用随买,棉花销售略显疲软。12月328级棉花月均销售价13530元/吨,环比略跌0.03%,同比上涨5.7%。2007年以来国内棉花价格呈波动上行-下行走势,最低价为1月的12922元/吨,最高价为8月的14438元/吨,全年均价13424元/吨,同比下跌2.6%。
12月国际棉价小幅波动,当月CotlookA指数平均价为69.46美分/磅,环比下跌0.3%,同比上涨16.9%。全年国际棉价整体呈波动上行走势,最低为5月的55.6美分/磅,最高为11月的69.68美分/磅,全年均价63.28美分/磅,同比上涨10.2%,为2004年以来最高价。12月份国际棉价折到岸税后价(按滑准税计算)约13739元/吨,比国内价格仅高20多元(11月为520元/吨),国内外价差大幅缩小。
二、化纤行业
2007年11月份生产化学纤维510916吨,比10月减少2535吨,降幅为0.49%;比2006年同期增加29921吨,增幅为6.22%。11月销量为501807吨,比10月增加3786,增幅为0.76%;比2006年同期增加3696吨,增幅为0.74%。库存量为22654吨,比10月增加8451吨,增幅为3.88%;比2006年同期增加98847吨,增幅为77.43%。11月产销率为98.22%,比10月增长1.23个百分点;比2006年同期下降5.34个百分点。库存水平为44.33%,比10月增长1.86个百分点;比2006年同期增长17.79百分点。
表格 12:2007年11月化学纤维产、销、存情况
图表 14:2007年11月份化学纤维制造业产、销、存情况图
2007年11月份全国化学纤维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两省以及出口方面。三项合计占据11月58.74%。11月浙江省流入量略减,江苏和出口方面增加。浙江减少1594吨,降幅为1.11%。江苏增加3437吨,增幅为2.92%。出口增加6367吨,增幅为24.57%。其他地区流入量变化不大,半数地区化学纤维流入量没有超过全国总销量的1%。
三、印染行业
2007年,在人民币持续升值、银行贷款利率上升、出口退税率下调、国家对加工贸易实行限制、环保压力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印染行业依然保持产量平稳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
(一)运行情况
生产降温 增幅回落
随着近几年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再加上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受到挑战,印染布产量增幅回落,处在4年来最低位。自2006年底至今,规模以上印染布产量始终呈现增速放缓的态势。
在东部沿海5省(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规模以上印染企业的产量中,江苏明显下降,山东增势强劲。分析江苏企业产量下降的原因:一是环保压力加大,政府提高污水排放标准,且限量排放;二是企业开始向外省市转移生产能力;三是开工率不足等影响了企业产量。
在生产的产品类别上,漂白布所占比例减少,时尚性强的印花面料及染色面料越来越多。
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利润增加,盈利能力提高。随着企业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利润增幅之高也包括了一些企业的非主业利润在内,如房地产收入等。
行业技术进步得到加强,产品附加值逐步提高。2007年印染企业总体销售收入增幅高于产量增幅,说明产品附加值有所提高,总资产贡献率的提高反映了行业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内销市场活跃,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内销比重由2006年同期的70.36%升至73.48%,内销比例提高了3.12个百分点,表明国内销售比国际市场更加活跃,内需拉动作用显著。
(二)进出口情况
2007年1-11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六大类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24.30亿美元,同比增加6.59%,贸易顺差63.1亿美元,同比增加16.92%,增幅同比下降2.59个百分点。从国内生产总值组成比例来讲,印染行业顺差增幅趋缓与国家有关的政策调整相吻合。
出口增幅下降,价格小幅上升。近年来印染六大类出口额大幅增加,而出口平均单价变化平缓,2007年国家出口政策的调整,促使出口单价得以提高。一是低档产品出口市场受到冲击,二是企业议价意识加强,三是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单价上涨说明我国印染面料附加值在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稳步提升。
印染产品出口区域遍及世界各大洲,尤以亚洲为最多。我国印染六大类产品出口市场基本稳定在188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最高的是亚洲,达69.33亿美元,排在第二位的是非洲,依次是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我国印染布出口到亚洲地区数量和价格双双位居前列,出口单价为每米1.05美元,出口到欧洲国家的单价为1.03美元,而出口到美洲和非洲国家的平均单价只有0.77美元。
出口增长方式有所转变。印染出口贸易中加工贸易增幅高于一般贸易。这是由于国家调整了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直接影响一般贸易出口,出口退税率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呈负相关效应,有的企业为规避影响,有意扩大加工贸易的出口。随着2007年8月23日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也给企业增加了流动资金压力。
进口量减价增。2007年1-11月份印染六大类产品的进口数量为23.45亿米,同比减少8.54%,进口金额为30.60亿美元,同比减少2.30%,这说明国产高档面料正逐渐替代进口面料。目前进口平均单价为每米1.31美元,同比增长6.87%。平均进口单价高于出口单价48.86%,说明我国印染面料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世界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欧元区消费需求稳定增长,新兴市场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国际经济环境将为进出口持续增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国家政策调整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本身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实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产业链配套比较完善;中欧双方就设限产品的贸易协定以及之后出台的双边监控制度为中欧纺织品逐步走向自由贸易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国内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内需市场的拉动效应将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需求有望继续保持近年来的增长势头。
从紧的货币政策,从总量上将严格控制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且人民币升值和银行贷款利率提高因素依然存在,追加投资的借贷困难会明显增加;成本压力增加;通胀压力加大,消费预期将趋弱;市场竞争秩序亟待规范,行业内低附加值产品出现竞相压价、恶性竞争,而国际贸易议价能力差,规范市场行为日益迫切;面料开发和市场细分不足,从产品设计到特色面料开发,再有加工工艺精度等方面,缺少经验的积累和创新,企业应注重市场需求的细分,把握时尚脉搏,将时尚设计、花型与色彩微妙变化融入到产品当中,以灵活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挑战和需求;贸易环境日益严峻,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从长远发展来看,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对印染行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刺激了生产和出口经营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被动地加速产品结构的调整,从而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p#第三章行业产业链分析#e#
2008年,节能减排在印染行业生产中的份量会更加突出。因为2007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2007年下半年以来,各地方政府就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立下了“军令状”,并由当地一把手直接负责,实行一票否决制。因此企业要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行业自律,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优化产品结构的调整,强化高附加值产品,开展科技创新,着力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使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产学研结合,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在国内市场活跃和世界贸易稳定增长的背景下,注重提升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升级,努力化解来自国内外的压力。
印染企业要加强对外合作。坚持以质取胜,创新对外投资与合作模式,实施差异化策略,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
四、纺织机械
(一)进出口情况
进口方面,1-11我国纺织机械进口额为3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7.9%,11月进口额为3.28亿美元。
重点进口产品数量和金额:1-11月织物宽度超过30厘米的喷气织机进口1.28万台,增长1.4%,进口额4.89亿美元,同比增长8.1%;纱织物等整,途机器;列诺论等涂布机器进口5177台,同比下降7.5%,进口额为3.8亿美元,同比增长14.1%;自动络筒机进口2919台,增长69.1%,进口额为3.18亿美元,同比增长39%。
出口方面,1-11月纺织机械出口额9.34亿美元,同比增长23.7%,11月出口8309.78万美元。
重点出口产品数量和金额:1-11月,绣花机出口5.73万台,增长83.7%,出口额为2.92亿美元,同比增长2.2%;洗涤、漂白或染色机器出口8994台,增长125.7%,出口额为1.21亿美元,同比增长26.3%;棉细纱机出口3861台,同比增长30.5%;出口额为9980.33万美元,同比增长33.4%。
表格 13:2007年1-11月纺织设备进出口情况
在纺织工业发展的同时,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也借势发展,不仅满足了我国纺织行业发展的内部需求,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竞争能力也有长足进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纺织机械制造及消费国。纺机产品面向以亚洲为主的全球150多个国家出口,近年来出口金额不断创历史新高。
(二)盈利情况
2007年1-10月,从企业生产经营和盈利状况看,纺织机械行业毛利率为13.92%,三费比率(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率之和)为9.19%,利润率为6.04%,如果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实际税前利润率为4.73%;该行业库存比率为8.70%,表明产品销售正常;出口比例为11.37%,表明出口力度较大;该行业亏损面为12.29%。由此可见,在纺织机械行业中,生产经营状况运作得较好。
(三)全国进口情况分析
2007年1-10月我国纺织机械进出口总额为52.06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8.75%。其中,纺织机械出口金额为12.60亿美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22.67%;纺织机械进口金额为39.46亿美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17.55%,2006年同期增速为15.34%。可以看出,2007年我国纺织设备进口仍有大幅度增长。主要纺织机械进口情况如下:
针织机械:2007年1-10月我国针织机械用汇10.97亿美元,同比上升27.1%。进口数量28357台,同比增长4.58%。其中:
平织机进口用汇8.30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48.02%。进口数量17355台,同比增长24.12%。
织机:2007年1-10月我国织机进口金额为7.20亿美元,同比18.4%。进口数量为18850台,同比增长5.15%。其中:
片梭织机进口用汇0.21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55.6%。进口数量190台,同比下降12.84%。
喷水织机进口用汇0.65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31.55%。进口数量3329台,同比增长64.07%。
喷气织机进口用汇4.30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9.52%。进口数量11253台,同比增长1.63%。
纺纱机械:2007年1-10月我国纺纱机械进口金额为7.20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数量为7309台,同比增长18.63%。其中:
自动络筒机进口用汇2.73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3.96%。进口数量2535台,同比增长65.79%。
环锭纺纱机进口用汇0.31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53.5%。进口数量102台,同比增长85.45%。
印染和后整理机:2007年1-10月我国印染和后整理机进口金额为6.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88%。
纺机零配件:2007年1-10月我国纺机零配件进口金额4.28亿美元,同比增长17.89%。
化纤机械:2007年1-10月我国化纤机械进口金额为2.67亿美元,同比增长9.54%。进口数量为2471台,同比增长54.34%。
表格 14:2007年1-10月我国纺织设备主要产品进口情况
#p#第三章行业产业链分析#e#
(四)不同企业类型分析
近几年在我国纺织设备进口大军中,外商独资企业、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占据着非常重用的位置,大约有纺织设备进口金额的近8成是这三类企业使用的。
外商独资企业占据着领先位置,进口纺织设备金额有1/3被外商独资企业使用。2007年1-10月外商独资企业进口纺织设备使用金额为11.93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8.49%,与2006年同期增幅比略降4个百分点,主要增长减缓趋势在下半年体现。
私营企业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2007年1-10月,私营企业进口纺织机械及其零部件10.85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62.61%,占纺织机械进口总值的27%,所占比重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7个百分点。然而这个迅猛增长势头已经略有减缓,同比增速比2006年同期略降5个百分点。
国有企业近年所占比重不断下降,2007年1-10月国有企业进口纺织机械及其零部件8.25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1.79%,占纺织机械进口总值的21%,所占比重比2006年同期又降1个百分点。虽然从同比增幅上看,比2006年同期还增加了1个百分点,但主要是因为上半年国有企业进口纺织设备增长较高,而从7-10月份进口金额看,比2006年同期还下降了3.59%。
表格 15 2007年1-10月不同类型企业纺织机械进口情况表
图表 15 2007年1-10月不同类型企业纺织机械进口情况
(五)出口市场分析
供应市场集中度高,增长放缓趋势明显。
我国纺织企业对设备更新改造的需求强劲,进口设备主要集中在纺织机械强国和地区,因此供应市场集中度非常高。2007年1-10月我国纺织设备进口金额欧盟27国市场占47%,日本市场占32%,这两大市场就占我纺织设备进口市场的近八成。而欧盟27国中,德国占61%,意大利占22%,可看出我国纺织设备供应市场主要集中在德国市场。
表格 16:2007年1-10月我国纺织设备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图表 16:2007年1-10月我国纺织设备主要出口市场情况
欧盟市场:2007年1-10月我从欧盟市场进口纺织设备18.52亿美元,同比增长18.53%。与上半年进口增幅31.13%比,下半年增长放缓趋势非常明显。
#p#第三章行业产业链分析#e#
日本市场:日本是我国纺织设备进口的传统市场,2007年1-10月我国从日本进口纺织机械12.50亿美元,占全部纺织设备进口用汇的32%,比2006年同期增长22.53%。与上半年进口增幅32%比,下半年也呈现增长放缓趋势。其中,从日本进口用汇最多的是针织机械和织机。
从日本进口针织机械11107台,同比增长36.17%;进口用汇4.12亿美元,同比增长53.9%。进口织机12359台,比2006年同期增长13.88%;进口用汇3.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78。
(六)各省市出口情况
东部进口比重仍高,中部需求更加强劲。
东部地区既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发展集中的地区,也是纺织设备进口集中的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更是纺织设备需求集中地区,因此2007年1-10月东部地区进口纺织设备仍占整个纺织设备进口金额的96%。但随着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对高端纺织设备呈现出更加强劲的需求。
2007年1-10月我国东部地区共进口纺织设备金额为37.91亿美元,同比增长17.68%;中部地区进口金额为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5%。对比上半年进口趋势,东部地区进口增幅在下半年下滑较多,而中部地区不降反升,呈现出较高的需求水平。上半年东中部地区进口纺织设备增幅分别为27.04%和8.74%。西部地区进口用汇很少,但增长较快,然而受到政策等因素影响,下半年增幅也下滑较大。1-10月西部地区进口纺织设备用汇0.39亿美元,同比增长7.3%。而上半年增幅达到了89.43%。
表格 17:2007年1-10月我国分地区纺织设备进口情况
图表 17:2007年1-10月我国分地区纺织设备进口情况
2007年1-10月我国进口纺织设备用汇超过1亿美元的地区依次为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山东省、福建省、上海市。
五、纺织行业
(一)生产情况
2007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化纤产量2180万吨,同比增长18.77%;纱产量1804.9万吨,同比增长17.06%;布产量410.44亿米,同比增长13.06%;服装产量179.7亿件,同比增长13.44%。与2006年同期相比,目前的增长速度均处于较高水平。
2007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化纤产量有望达到2400万吨,同比增长16.7%;纱产量有望达到1990万吨,同比增长16.9%;布产量498亿米,同比增长11.6%;服装产量达到200亿件,同比增长12.9%。全口径测算,由于行业产业结构的特点,纱和化纤的产量与规模以上企业差异不是很大;与规模以上企业产量差距较大的是服装,预计全年服装产量有望达到600亿件,同比增长17.6%;布产量为681亿米,同比增速为13.7%。整体看,行业仍然未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销售情况
纺织服装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利润总额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2007年1-11月份,纺织服装行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786.6亿元,比2006年同期提高22.47%;实现利润总额1063.4亿元,比2006年同期提高36.99%。利润总额的增长速度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一方面说明纺织服装产品的附加价值可能有所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行业利润率水平将比2006年同期有所提高。
(三)进出口概况
2007年11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出口 150.3亿美元,增长18.1%;进口16.2亿美元,增长2.5%。当月实现顺差134.1亿美元,增长20.4 %。1-11月,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1736.2亿美元,增长18.1%,其中出口1566.1亿美元,增长19. 9%;进口170.1亿美元,增长3.5%。累计实现顺差1396亿美元,增长22.3%。
2007年11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50.3亿美元,出口额较10月份略有扩大。11月出口增长18.1%,较10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降至20%以下。累计出口达到1566.1亿美元,超过2006年全年的总水平。累计出口增长19.9%,增幅也回落至20%以下。
当月纺织品服装进口16.2亿美元,进口额较前两个月略有回升,当月增长2.5%。累计进口170.1亿美元,增长3.5%。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在全国货物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8.8%,累计顺差额为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58.6%。
受美国国内经济不振、消费者信心下降的影响,我国对美国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9.1亿美元,下降10.8%,这是2007年首次出现对美国出口下降。1-11月,我国累计对美出口230.3亿美元,增长 19.5%,增幅跌破20%。11月,我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下降,降幅为12.2%,1-11月累计对欧盟出口255.5亿美元,略降1.5%,其中对原欧盟15国出口增长24%,对东扩12国出口下降74%。对其他主要市场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的出口增长保持稳定,增幅不大。增长较快的市场主要有俄罗斯、阿联酋、新加坡、加拿大等国,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长的新亮点。
我国自主要进口市场中国台湾的进口下降了1.9%,自日本的进口增长持平,自韩国和中国香港的进口分别下降1.6%和3.8%。自欧盟和美国的进口则分别增长23.8%和14.5%。
1-11月,纺织品服装一般贸易出口1129亿美元,增长21.2%,在出口总额中占7 2.1%。加工贸易出口354.4亿美元,增长11.7%,占比为22.6%。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均保持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大省广东的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32%,较年初时下降近6个百分点。三资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50.2%,与年初持平。
在国家2007年8月23日实施的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中,涉及纺织品纱线及面料产品前11个月的出口共计93.9亿美元,增长18.6%,增幅与1-10月持平。一般贸易进口26.6亿美元,增长19%,加工贸易进口138.1亿美元,增长0.9%,其中纺织品加工贸易进口保持1.3%的小幅增长,服装则下降5.2%。
(四)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07年前11个月,国内纺织行业累计实现1376.4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7%。
纺织子行业从2007年3月-10月,投资增速一直低于全国水平,11月份略高于全国水平0.2个百分点;服装鞋帽行业则实现了657.8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39.8%,继续大幅高于全国投资增速;化学纤维行业累计实现239.8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24.4%,成为三个子行业中唯一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行业。总体而言,整个纺织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有放缓,主要是和宏观调控资金面相对紧张有关,而化学纤维投资增速大幅回落和环保治污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整个纺织行业的投资增速依然维持较高水平。
#p#第四章 行业运行深度分析#e#
第一节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运行情况
一、产量分析
2007年1-11月份,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服装产量179.7亿件,同比增长13.44%。与2006年同期相比,目前的增长速度均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服装鞋帽行业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估计未来服装行业产量增速有望达到15%左右的水平。
2007年全年我国规模以上企业的服装产量达到200亿件,同比增长12.9%。全口径测算,预计全年服装产量有望达到600亿件,同比增长17.6%;布产量为681亿米,同比增速为13.7%。整体看,行业仍然未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进出口情况分析
(一)进出口情况
2007年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额达170.96亿美元,较2006年同期增长17.08%,较10月也有1.99%的增长。其中出口154.69亿美元,同比增加18.76%,环比增加1.47亿美元。11月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顺差达138.42亿美元,基本与10月持平。
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总值达1606.51亿美元,同比增长20.07%,占全国总出口额的14.56%。贸易顺差也累计达到1435.48亿美元,占我国外贸进出口贸易差额的60.28%。
2007年,传统大宗商品中的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50.7亿美元,增长20.9%,比2006年回落8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561亿美元,增长15%,比2006年放缓3.7个百分点;鞋类出口253.1亿美元,增长16%,比2006年加快1.5个百分点。
(二)分省市情况
分省市来看,2007年前11个月五省一市仍然是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省市。11月份广东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为33.74亿美元,较10月增加0.75%。1-1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总值为386.9亿美元,占全国纺服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1.77%,较2006年同期增长22.32%,位居各省市的首位。其中以服装出口为主,服装出口额达309.89亿美元,同比增长24.96%,占广东省纺服进出口总额的80.09%。
江浙沪地区11月份纺服出口额高达68.75亿美元,其中浙江以31.83亿美元的出口额占长三角地区的第一位,纺织品的出口额略高于服装的出口额2.53亿美元。而江苏11月的出口额也有23.09亿美元,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差额只有1.34亿美元。11月上海纺服的出口额达13.83亿美元,环比上涨1.84%,其中服装的出口额为9.27亿美元,较10月减少2.83%。1-11月江浙沪地区纺服出口总额达731.87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纺服进出口贸易总额的13.6%、19.11%和8.46%。其中上海服装产品出口较多,出口贸易值为105.04亿美元,占上海市进出口总额的69.89%;而江浙两省纺织品与服装的出口额均各占一半。
而11月份山东省也以12.35亿美元的出口额紧随江浙沪之后,较10月略有减少,环比下降2.22%;其中纺织品出口额为6.58亿美元,环比增长3.62%,而服装的出口额却较10月下降到5.77亿美元,环比减少8.12%。1-11月山东省纺服出口贸易总值为130.2亿美元,占全国纺服进出口贸易总额的7.32%,同比增长12.98%,其中纺织产品出口总额达66.6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额的51.16%。
福建省11月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也有6.84亿美元,环比增长8.15%,以服装出口为主,11月服装的出口额为5亿美元,环比增长14.37%。1-11月福建省纺服出口总额为66.79亿美元,同比增幅达28.61%,其中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增幅达41.74%,
服装
- 2022-2027年中国服装行业市场深度评估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云消费时代,服装品牌在线下布局要如何调整?销售模式更适合服装品牌的持续发展!
- 服装业之殇:九成公司上半年业绩下滑 原料价格触历史底部
- 2019-2025年中国服装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 2019年中国服装行业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趋势前景
- 2017-2023年中国服装市场需求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 2017-2022年中国服装市场发展现状及战略咨询报告
- 2016年一季度中国服装销量统计表
- 2016年中国服装市场需求及投资前景分析
- 2016年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监测
- 2016年中国服装市场发展现状及战略咨询
- 2016-2022年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