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半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比较平稳,随着产业制造能力的提高,一些中档设备技术的转移强化了本土研发和生产规模,相关海归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但国内面临劳动力、能源、原料成本攀升及欧盟新指令等的制约,使得我国医疗
上半年国内医疗器械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比较平稳,随着产业制造能力的提高,一些中档设备技术的转移强化了本土研发和生产规模,相关海归人才进一步提升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但国内面临劳动力、能源、原料成本攀升及欧盟新指令等的制约,使得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仍处于仿创结合过渡期,行业整体实力尚不足以与欧美日抗衡。 上半年进出口平稳增长 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5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2.44%,占全国医药进出口比重31.67%。其中,出口额36.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7%;进口额19.46亿美元,同比增长6.76%。上半年与同期相比,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基本保持去年的格局,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9个百分点,顺差额比去年同期扩大4亿美元。 上半年医疗器械出口国家与地区达到205个,亚洲仍是最大出口市场,出口16.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均超过10亿美元,增幅分别为21.53%和12.21%;其中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韩国为我国五大出口市场,出口增幅(除日本下降外)均在两位数以上。此外,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金额增幅超过3位数的国家达到44个,其中对莱索托出口增幅最大为12661.13%。 传统竞争力产品出口继续趋缓、个别产品下降。上半年我国共出口98个类别的医疗器械产品,其中10个类别商品过亿美元、36个类别商品超过千万美元,如X光检查造影剂及诊断试剂、X射线断层检查仪、分光光度计及摄谱仪、呼吸器具及防毒面具、急救药箱及药包、牙线、口腔及牙齿清洁剂、血型试剂等13种类别商品增幅超过3位数,而传统的医用敷料出口下降4.35%,面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激烈竞争。 加工贸易出口占四成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加工贸易出口额为15.18亿美元,同比增长15.6%,占医疗器械总出口额的41.4%,比2006年同期的13.13亿美元增加了2.05亿美元,为上半年扩大4亿美元顺差贡献了50%的份额。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北京市及浙江省为主要区域,五省市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全国的79.6%。主要出口国为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国的出口额为86395万美元,占对全球出口额的56.9%。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继续保持高增速。上半年广东省出口..2亿美元,同比增幅26.83%,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占全国的22.37%;紧跟其后的省市为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北京市,除上海市、北京市外增幅均超过全国同期15%增幅,表明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继续向该区域集中并保持高度增速。 美国、德国、日本继续成为我国主要进口国。上半年,我国从美国、德国、日本进口医疗器械产品均超过亿美元,其中美国进口额5.8亿美元、同比增长11.15%,德国3.5亿美元、同比增长16.33%;日本..3亿美元、同比下降3.17%,三国占到65.26%比重,表明6成半的产品来自三国,而且国内加工贸易产品主要出口到该三国。此外,进口额超过千万美元的国家或地区有19个,进口增幅超过3位数的国家有18个。 下半年仍将增速发展今年伊始,国家高度重视进出口贸易平衡,相继出台多项措施,如出口商品退税率调整、取消了多种产品的出口自动许可管理、放宽进口经营权等。其中,自7月1日起新的出口退税政策涉及医疗器械产品7个商品编码,具体为:34070090(其他塑型用膏)、48184000(纸卫生巾及止血塞)、87131000(非机械驱动的残疾人用车)、87139000(其他机动残疾人用车)、94021090(牙科及类似用途的椅及其零件)、94029000(其他医疗、外科、兽医用家具及零件)和96020010(装药用胶囊),出口退税率分别调整为5%、9%和11%。尽管上述产品涉及出口金额在5.5亿美元,占医疗器械出口8.01%,但由于过渡期短和长期在手合同执行,预计全年对上述产品出口将有一定的影响。我国在低值耗材类产品和中小型医疗设备领域尚有足够的竞争力,但在医用敷料方面也要面对来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强有力竞争。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部分医疗器械产品出口逐年增加,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相当份额,但在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方面还相当的薄弱。国家政策的调整,势必引导企业对出口产品进行战略调整并继续加大科技力量投入,提高竞争力,以推动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总体而言,全年行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步伐尚有足够的空间。医疗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