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7月初美豆展开了自由落体式下跌,7月8日更是创下1月12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其中多个合约触及70美分的跌停限制。CBOT7月大豆合约在6月上旬产生交割月前的叩?291.25美分,之后步入中级调整。CBOT7月合约的20日移动均线被跌破,宣告CBOT豆市春季延续的涨势结束。

 

7月初美豆展开了自由落体式下跌,7月8日更是创下1月12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其中多个合约触及70美分的跌停限制。CBOT7月大豆合约在6月上旬产生交割月前的叩?291.25美分,之后步入中级调整。CBOT7月合约的20日移动均线被跌破,宣告CBOT豆市春季延续的涨势结束。

    季节性特征显著

    当前国内外豆市走势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美国与我国同处于北半球的相近纬度,大豆生长周期时间几乎一致。一般在5月、6月份开始播种,7月上旬开花,7月底结荚,8月下旬落叶,9月份大豆基本完成饱荚阶段进入收割期。从播种开始到9月份进入收割期之前,对大豆期价影响最关键的因素是天气,投机资金往往利用天气因素进行炒作。

    美国的大豆生长期是5月至9月份,大豆销售期是当年10月至次年3月,为保证美国豆农能够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大豆,美国大型粮商和各类基金在新豆上市之际往往会在期货市场做多大豆,推动大豆期价上涨,特别是在预期该作物年度将减产的情况下。但在美豆销售完毕后,基金就会平掉多头仓位,甚至在7月、8月份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机,乘机发布各种消息打压期价,做空大豆,这就导致一般在第三季度,期价会出现显著下降。

    CBOT大豆四十年月度走势上涨概率统计

  新年度供应压力增加

    供应上,本年度南美阿根廷遭遇历史罕见的旱灾令其大豆严重减产,而下一年度继续遭遇旱情而减产的概率很小,同时伴随着上半年美豆价格的走高还会刺激其增加播种面积。据美国农业部(USDA)6月30日晚公布的种植面积报告显示,2009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将达到7748.3万英亩,虽然低于预期的7830.5万英亩,但面积已达到历史高水平,加上2009年作物优良率高于上年同期,预示着美国新作大豆的产量很有可能达到创纪录的高水平,这将对大豆远期价格造成较大压力。

    美国农业部将公布7月供需报告,我们预计农业部将增加陈作库存至1.25亿-1.35亿蒲式耳,6月报告为1.1亿蒲式耳。新作平衡表上,农业部预计期末库存可能在2.5亿-2.75亿蒲式耳的范围,如果采用农业部单产预估以及6月30日的种植面积数据,库存将在预计范围的高端,这样产量将达32.6亿蒲式耳,高于6月报告的31.95亿蒲式耳。但是,农业部可能减少单产预估,从42.6下调到42.3蒲式耳/英亩,这样产量将为32.35亿蒲式耳,期末库存约2.5亿蒲式耳。

    国储抛售压力淡化中国需求因素

    自去年10月20日以来,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不断出台大豆收储政策,收储价格为3700元/吨,总量为725万吨,最后一批收储截至6月底。目前,随着CBOT大豆的不断飙升,进口大豆的到港成本大幅上扬,已经远远高出了国产大豆的价格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油厂削减对外的进口量,从海关进口数据来看,自3月进口达到上半年的月度峰点3858541吨之后,4月、5月开始减少,分别为3709975吨、3518894吨。另外,市场普遍预期国家有可能在近期释放储备大豆,以补充国内供应。由此,中国需求因素也在淡化。

    历史统计看CBOT豆市中期走势

    从目前情况分析,11月美豆1099.5美分的高点将很难突破。在多数年份的春天价格会因旧作供给紧张而上涨,而6月至8月份,市场下跌的趋势比较明显,出现作物恐慌式上涨的机会较少,且今年并没有迹象表明此时会出现恐慌性上涨。从1977年开始,有14个年份11月大豆在6月创下高点(如今年),其中10个年份价格在7月最后一周或者更多是在8月下跌(有一个例外是去年,6月高点被突破,但价格从7月7日开始下跌,直到8月,秋季价格进一步走弱)。根据这些年份从6月高点下跌的平均跌幅来推算,今年CBOT11月大豆夏季低点预计在830美分。7个年份中有4年7月、8月份低点随后被跌破。但历史机会是随机的,市场能否在秋季击穿8月低点也是未知数。从供给角度来看,更低的季度性低点将可能于10月份出现,但从需求角度来看,秋季出口和压榨需求的扩张可能会支撑市场,在秋季形成需求型的牛市上涨,最终是需求因素超过了供给,主导着价格。

    基于历史统计,我们可以勾勒理想的CBOT走势模型:由于今年夏季跌势较为提前,当前CBOT11月大豆已快接近目标价位,不排除在急跌之下有短线反弹,而后进入弱势振荡调整至8月份,而后市场从8月低点反弹至9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