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04年下半年,薄荷油市场行情止跌回升,价格由每公斤70元,逐渐上升到112元。很多人都认为有可能突破120元大关。但市场好像故意让人难堪,却在达到112元之后,发生逆转,出现回跌现象,最终在90元的价位上稳定下来。2005年6月,薄荷油临近产新行

  2004年下半年,薄荷油市场行情止跌回升,价格由每公斤70元,逐渐上升到112元。很多人都认为有可能突破120元大关。但市场好像故意让人难堪,却在达到112元之后,发生逆转,出现回跌现象,最终在90元的价位上稳定下来。2005年6月,薄荷油临近产新行情又起,有90元起步升至116元,眼看要达到120元大关,但行情却再次逆转,回跌至106元之后转稳。2005年末,薄荷油行情再度涨起,在短短的1个月内由106元升至120元,人们普遍认为这次涨价其行情有可能突破120元,直达150元。但市场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刚突破120元不久,随着春节的到来而结束,行情又跌了下来。这不禁让人感叹:120元,成了薄荷油行情难过的一道坎!120元,成了囤积者预期的防线;120元,也将经营者心理的信心击破。

  120元 薄荷市场价值的体现
  为什么每次薄荷油行情接近或上涨到120元时都会逆转呢?这主要是因为120元是目前薄荷油价值的体现。主产地每年种植一亩小麦,按亩产450公斤,每公斤1.4元计算,亩产值630元;小麦收获后,还可以种一茬玉米,按亩产值450公斤,每公斤1.3元计算,亩产值585元。合计每年每亩总产值1215元。种植1亩薄荷正常年景产油10公斤,按每公斤120元计算,每年每亩产值为1200元。与种粮产值基本吻合。这就是说薄荷油每公斤120元的价格基本上达到了种粮的价值。也就是说在薄荷油行情多年低谷运行之后,接近120元的价格,农民们心理上能够接受。每临此价,他们纷纷将手中存货卖出。这便直接导致了薄荷油行情的回跌。

  120元 囤积者预期的防线
  由于薄荷油行情多年一直在60~70元的低位上徘徊,让囤积者的期望值降低,从500元高位下跌时,他们的期望值一般在300~400元;跌进80元时,他们的期望值已降为150~200元。当薄荷油行情在60—70元的低位运行多年之后,他们的期望值已降为100----120元。因此,每当薄荷油行情回升到接近120元时,多数囤积者便认为行情已上涨到位。于是,便纷纷将手中库存卖出,结果导致了薄荷油行情的回跌。

  120元 经营者信心的边缘
  自2004年下半年薄荷油行情止跌回升以来,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薄荷油行情已三起之落,反复升降,每次都是接近或达到120元时,出现回跌。这似乎向人们预示:120元已是这轮行情周期的顶点,薄荷油行情再难突破这个点。于是,每当薄荷油行情接近或达到120元时,大家一哄而起,将手中存货抛尽。这又导致了薄荷油行情的回跌。

  何时能过这道坎
  120元难道就是这轮行情的顶点?薄荷油行情真的就难过这道坎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而且认为跨过此坎为时不会太远。这是因为在薄荷油行情反复升降的同时,市场上的庞大库存将会被逐渐消耗贻尽。而同时又严重打击生产者的信心。君不见薄荷王国的薄荷种植已越来越难见踪迹:昔日28万亩的辉煌历史,和目前的不足500亩面积。这是怎样的鲜明对比!而全球的需求却有增无减。有关统计表明:全世界对薄荷油的需求量已从原来的1.5万吨升为将近2万吨。再者,就是中国的薄荷与印度薄荷的区别。我国的薄荷以质量优良、香味纯正,优于印度的薄荷,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因此,我国的薄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也远远高于印度薄荷产品。以薄荷脑为例,由于我国的薄荷脑货缺价高,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于是,我国的有关生产厂家便从印度进口粗脑,再用我国原油或素油溶解后加工成亚洲香型的薄荷脑以满足国际市场需求。又由于,我国的薄荷生产严重萎缩,产不足需,库存越用越少,致使我国的薄荷油行情逐步上扬,并且出现近期印度薄荷油行情由140多元跌为80多元时,我国薄荷油行情仅由120元微跌为112元的反常现象。鉴于我国的薄荷油库存越来越少的现实,有人预言:我国的薄荷油行情有越过印度脑粉行情的那一天。因此,当薄荷油存货越用越少,市场达到无货可供的时候;当需求者等米下锅,无货可用的时候;薄荷油行情不仅要突破120元大关,并会在人们的惊叹中上窜。有压抑就有暴发;压抑越久爆发力越强。我们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薄荷